-
1 # 成功的人始終在路上
-
2 # 會飛的羊vvv
人雖然沒有空調,但他們的避暑花樣一點也不少
一、避暑山莊
眾所周知的避暑山莊,每年夏日酷暑難熱之時皇上都會去避暑山莊過過舒坦日子,比較出名的要數承德避暑山莊了,到現在這裡也是夏日旅遊的好去處
二、冰箱冷飲
沒錯,在古代咱們中華大地上早就出現了冰箱的雛形,據古代文獻記載,周代就已經流行在夏季飲冰鎮酒,而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銅冰鑑也證明了至少在戰國期間,我們國家就有了冰箱的雛形。
青銅冰鑑是戰國時期的冰酒器,現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鑑身的四面和四稜上,共有八個拱曲的龍形耳鈕,鈕尾均有小龍纏繞,又有兩朵五瓣小花立於尾上。雙層的方形器皿,中有方壺,上有鏤孔蓋,鑑、壺之間可置冰,算是中國最早的冰箱。
到了明清時期,木質冰箱慢慢走俏,這種冰箱不僅外形美觀,而且結構科學合理,與現代冰箱有異曲同工之妙。箱內一般採用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為裡,這樣既能起到較好的隔熱效果,延長天然冰的使用時間,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蝕木質箱體。蓋板通常為兩塊,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使用時可將活板取下,先在箱內放入冰塊,然後便可以將瓜果、飲料等食物鎮於冰上。箱底有小孔,可以隨時排放冰水,保持箱內清潔;箱蓋則雕有鏤空的通氣孔,用於散氣通風,在保鮮食物的同時,亦可藉助裡面排出的冷氣降低室內溫度,進而起到"空調"的作用。
這些冰箱中最為出名的要屬“掐絲琺琅”冰箱,該冰箱底面為冰梅紋飾,色彩豔麗,工藝十分精湛。蓋的邊緣採用鎏金工藝,並飾以"大清乾隆御製"款。箱底一角留有一個圓形小孔,蓋面則有2個銅錢狀通氣孔。箱體兩側共有4個堅固的雙龍戲珠提環,造型別致美觀,便於搬運抬放。此外,每件冰箱還配有一個高31釐米、重21千克的紅木箱座,四角包鑲獸面紋飾,座的造型與工藝同樣別緻、精細,與安放其上的冰箱渾然一體。據說,現在這款冰箱的估值在800萬人民幣左右,乾隆帝真的不是一般的豪呀
說完了冰箱,咱們接著來說說冰從,周朝起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此部門的編制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運至名叫“凌陰”的冰窖中儲存,冰窖放冰之後,會一直放滿,不能有太多空間,然後把冰窖蓋嚴,這些冰塊就可以放到來年的五六月份,供人消暑冷酒完全沒有問題。
而在唐宋時期,古人發現了把硝石放到水裡會使水結冰的現象,也開始嘗試自行製冰,所以唐朝的冰鎮飲料可是一絕,什麼沙糖綠豆、漉梨漿、木瓜汁、滷梅水、紅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苦水(一種加冰的茶)、香蕈飲、紫蘇飲、荔枝膏水、白醪涼水、梅花酒、金橘雪泡、縮脾觀、冰雪、沉香水等等琳琅滿目,大文豪杜甫就曾經寫過“公子調冰水,家人雪藕絲”的詩句。
三、花式風車房
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有頭有臉的土豪大戶人家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屋。一般情況下這個“涼屋”是建在活水邊上。水流動起來就有了降溫的效果,屋裡還有專業的機械工具叫“扇車”,類似水車的樣子。透過水流驅動讓插滿扇子的輪子轉動,相當於古代版的“電風扇”,這麼呼啦啦的就有了徐徐涼風送進屋中。再建個水車把水直接送到屋頂,水順著屋簷嘩嘩的流下來,那涼爽的不是一點點,完了還不會得空調病。
在這種級別的空調房裡,逼格頓時上檔次的就不行,再約上三五好友,喝著冰鎮的飲品冷酒,聊著城中的名人軼事,詩詞歌賦,聽著水流蟬鳴,看著窗外的美景,再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這生活簡直不要太愜意!
-
3 # Xz瀟瀟
古人?是多遠的古人?哈哈。
從大家有印象的古人說吧。他們的房子是高大的建築,像西北部的窯洞,冬暖夏涼(相對的)冬天有火盆,夏季通風也比較好,而且還有侍女在左右服侍著。我想還是在建築方面有比較合理性。北京故宮幾個大殿,高度,大殿上面的厚度,左右前後的窗戶大而且多,還有仔細觀察一下大殿的牆體下面還有可以調節通風的花格式的結構。還有過去沒有空氣的汙染,估計當時的天氣溫度沒有現在這麼高吧?如果今天沒有空調,沒有汽車,沒有釋放熱量的產業,沒有鋼筋水泥式的現在建築,仍然還保持在過去的長滿野草的土地,環境溫度不會這麼高的。
回覆列表
皇帝為了到夏天驅暑納涼,便命人在每年的入冬時製作大量的冰塊,以便在第二年的夏天使用,當時有一些人專門是製冰的,他們都是在京城的一些普通老百姓,當時這些人歸內務府管轄。製作這冰的工藝是,取水後在一個特定的巨大容器內凍成冰取出。然後用草包一類的東西包裹起來,草包起隔熱的作用,在窖藏,這個冰窖大約有四至五米深。窖口最後封閉使冰在地下處於恆溫儲存狀態。直到來年盛夏時在開啟取出使用。信很多朋友看古裝電視劇都發現了,古人夏天一般都是用冰塊來降溫的。那麼,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心裡都有個疑問,古時候又沒有冰箱,冰塊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呢,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冬天存冰夏天用。當時的冰塊都取自於城市裡的天然河湖 ,比如說北京的北海、積水潭、太平湖,還有濟南的大明湖。寒冬時節,工人會到湖面切冰,切成一米見方的冰塊,然後運到冰窖裡,上面再蓋上厚厚的稻草儲存,待到夏天時再取出。清朝時,北方的官方存冰窖就有十八座,存冰量大概有二十萬塊,時至今日北京的冰窖衚衕就是得名於此,同樣類似的還有西安的冰窖巷。
北方可以冬天取冰,那南方冬天可不結冰,怎麼辦呢?那辦法其實就是進口,進口正宗的美國冰塊。是的,不用懷疑,十九世紀,歐美商家就會用帆船將北美冰塊運至廣東,並且還非常暢銷。這種出口冰塊體積特別大,運輸途中還要在上面厚厚的遮蓋一層,防止Sunny照射和融化,所以途中融化的不多。可能會有朋友質疑,賣冰塊賺錢嘛?是的,不賺錢,但沒辦法,歐美國家需要中國的商品,但那時中國並不怎麼需要歐美的商品,有的冰塊賣也總比空跑一趟強吧。
也有朋友會說,古時候已經有人開始用硝製冰了,是的,是有這種辦法,但造價與難度太高,並不能夠大量民用,所以更多的還是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