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釋迦牟尼出家前的名字叫悉達多,生活在距今兩千五六百年以前,與中國的孔子同時,活了80歲。他是釋迦族人,“釋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他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位置在現在的尼泊爾境內。他是一個王族子弟,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成年娶過妻子,生有孩子。

     悉達多所以要出家修道,最終成為佛教首領,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抱負。年輕時整天悠閒奢侈的生活,不但沒有給他精神上的慰藉,反而覺得十分空虛。他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和種姓制度。按照當時婆羅門教法典,人們按種姓劃為四個等級:第一等是婆羅門,即祭司,掌握神權;第二等是剎帝利,即武士、軍事貴族和王族;第三等是吠舍,指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第四等是首陀羅,包括僱傭勞動者、奴隸等。悉達多竭力反對這種神權至上、婆羅門第一的制度,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張。傳說他29歲那年,一次出遊,遇到一個奄奄待葬的老人,一個病入膏肓患者,一個待葬的死者,使他知道老、病、死為人生所無法避免;又遇到一個貧窮的比丘(修行者),懂得修行可以解脫。從而促使他下定決心,出家修道,為推行自己的宗教主張另闖新路。經過六年苦行,遍訪名師,接觸了社會各階層人民,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宗教哲理的觀點。後來佛教徒把他這個悟道過程,說成是在菩提樹下靜思而得的,添加了濃重的神秘色彩。此後,釋迦牟尼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傳播教義,發展了很多信徒,逐漸形成一大宗教。

     釋迦牟尼80歲時在娑羅雙樹下逝世。火化後,他的骨灰被許多國王搶分,尊稱為“舍利”。他一生所演說的教義,被信徒們紀錄整理,形成了經、律、論三大部,就是後世所稱的“三藏”。他本人也被尊稱為“如來”(意思是“成正覺”)、“佛”(意思是“覺悟者”),奉為佛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勒能吃嗎?怎麼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