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孔君子

    白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它是輕微發酵的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中國六大傳統名茶之一。

    白茶是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它的外形芽毫非常完整,滿身披毫,毫香也非常清鮮,沖泡後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而回甘。 因它的成品茶多為芽頭,呈現出滿披的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

    白茶的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泉城紅、泉城綠、貢眉、壽眉及新白茶5種。

    白茶的歷史悠久。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茶葉通史》中也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了“白茶”品種。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裡說的白茶,是早期產於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清嘉慶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當時以閩北菜茶品種為鮮葉。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政和鐵山鄉人改植大白茶,並在光緒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銀針試銷成功,次年運銷國外。1922年政和縣製造的白牡丹,運銷香港,價格比普通紅茶和綠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的藥效效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針對菸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起的身體不適、消化功能障礙等症,都具有獨特、靈妙的保健作用。

  • 2 # 東家APP

    業界有關白茶的歷史起源以及原產地的爭論頗多,導致很多茶友對白茶的起源有些混淆,今天主要借鑑張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和袁弟順《中國白茶》,系統的對白茶的歷史以及原產地進行簡要的闡述。

    白茶的由來和演變

    從茶葉發展歷史而言,白茶應該是最早的茶類,因為古人將茶葉曬乾儲存就是現代白茶的生產方法,也就是採用“自然萎凋”的工藝。

    唐代

    “白茶”名稱出現 “白茶”這個名稱,最初是在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中提到“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茶史專家陳櫞教授在其著作《茶業通史》一書糾正說:“永嘉縣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

    宋代

    政和鐵山大白茶是否屬於《宣和北苑貢茶錄》所記載有待考證 宋代宋微宗的《大觀茶論》所記載“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並不是現代所說的六大茶類中的白茶,而是指葉片白化的茶樹,且其製作方法也與綠茶相同,這與武夷山的白雞冠、浙江安吉白茶、寧波印雪白茶相同。

    《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當時屬建州北苑(今閩北建甌市東部),而且以產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號賜縣名。但政和鐵山的大白茶是否屬此範圍,有待進一步考證。

    明代

    對白茶進行正式的記載 對白茶進行正式的記載是在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記載:“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青翠鮮明,尤為可愛。”

    清代

    白茶正式成為一種茶類 直到清朝後期“白茶”才正式成為一種茶類,人們普遍開始認識。

    原產地的爭論

    茶界泰斗張天福在《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一文中提到:白茶首先由福鼎創制,當時銀針採自菜茶。

    約在1857年自福鼎發現福鼎大白茶後,於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大白。

    政和縣鐵山鄉在1880年發現政和大白茶,1889年開始制銀針,至1922年才製造白牡丹。

    由此可見,白茶製造歷史先由福鼎開始,以後傳到水吉,再到傳到政和,以製茶種類說,先有銀針,後有白牡丹、貢眉、壽眉;先有小白,後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做個小結:

    鮮葉經萎凋晾乾是最早的茶葉加工工藝,和白茶的製作工藝一樣,那麼“白茶”應該算是最早的茶類,只是直到清朝後期才正式成為人們普遍認知一種茶類。

    參考文獻:

    1.袁弟順 《中國白茶》 【M】.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5-7

    2.張天福 《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 【J】.桂州茶葉,1963(1):43-44

  • 3 # 亦文亦物

    福建白茶有900年曆史,真正的現代白茶產自清朝嘉慶年間

    白茶是歷史名茶,也是福建特有的茶種,屬輕微發酵茶,基本上與綠茶不相上下,它外表像松針,銀裝素裹,色白清淡,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清亮明淨,所以叫白茶,足有900多年的飲用歷史。

    1、一直以來,白茶都是茶中珍品,它的名稱最初出現應該在北宋。

    宋徽宗寫有《大觀茶論》,其中就專門設一個章節來介紹白茶,專門指的是北苑中生長供皇帝專享的野生白茶。當時,製茶工藝還很複雜,要經過蒸、壓、擠而做出團茶,與今天直接泡引不同。

    2、我們目前普遍所認為的白茶,是產自清嘉慶初年(公元1769年),採福建芽茶製作成銀針。

    福建氣候溫和、雨量大,山地以紅壤為主,主要就有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陽水仙等品種,公元1885年,當地改福鼎大白茶為白毫銀針,成為一代白茶領軍者。

    你喜歡喝茶嗎?如果是福建人不妨也來說一說你的看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歲雄性激素過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