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別酒流年
隋太祖楊忠就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武藝高強、見多識廣,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柱國大將軍,封隨國公。
楊忠字揜(yǎn)於,小名奴奴。初隨爾朱氏、獨孤信征戰。北魏分裂後,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因戰功封陳留郡公,賜姓普六茹氏。
《周書》記載:(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嘗從(北周)太祖(宇文泰)狩於龍門,忠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北臺(北方人)謂猛獸為“揜於”,因以字之。這就是楊忠的表字的由來,因為他制服了猛獸揜於,人們就將這個名字送給了他。這就好比比楊忠稍微晚些的韓擒虎一樣。韓擒虎本名叫韓擒豹,十三歲時獵殺了一隻猛虎,被人稱為韓擒虎。這是北方遊牧民族尚武習俗的體現,像後來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就是因為他父親當年擒獲了敵方首領鐵木真而為他起此名。
有朋友可能問了,猛獸裡我知道虎豹熊獅,這個揜於是什麼?揜於是什麼猛獸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定論,我們可以根據其他史料猜測一下。
在《北史·隋本紀》中,“揜於”寫作“掩贍”:
周文帝召居帳下。嘗從周文狩於龍門,皇考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周文壯之。北臺謂猛獸為掩贍,因以字之。這可能是鮮卑各部族之間語言發音不同造成的。“揜於”發音接近於遠古神獸“猰(yà)貐(yǔ)”——或作“窫窳”。
《山海經》中多處記載了名叫猰貐的天神變成吃人猛獸的過程,最後被后羿射殺。猰貐雕像
《山海經》中記載猰貐本是天神,黃帝時代,天神“二負”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謀殺了猰貐。黃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處死了挑撥二負去殺猰貐的危,重罰了二負。
黃帝命手下天神把猰貐抬到崑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誰知猰貐活了之後,竟神智迷亂,掉進了崑崙山下的弱水變成了猛獸。
變成猛獸之後喜歡吃人,堯帝命令后羿將其射殺。
關於猰貐的形象,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像貙(chū),虎爪,奔跑迅速;有的說它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也有的說是龍頭虎身的猛獸。
關於貙,古籍中也多有記載。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黃帝)教熊羆(pí)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列子·黃帝》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hé)、鷹、鳶為旗幟,此以力使禽獸者也。”貙是古書中對雲豹的稱呼。
《爾雅》有云:(貙)虎屬,大如狗,文如狸。狸指豹貓。
這麼看來揜於是一種類似虎豹的猛獸,至於到底是什麼動物,實在難以考究。
-
3 # 可榮188
隋太祖揚忠是隋朝開國皇帝揚堅的父親,他本身未做過皇帝,揚堅稱帝后效仿古人追諡父親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揚忠一生馳騁沙場,因生於亂世,追隨過許多諸侯,這裡提到的揚忠殺死猛獸‘揜於’記載於《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大統三年,與信俱歸闕。太祖召居帳下。嘗從太祖狩於龍門,忠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
這段話記載的是揚忠與西魏丞相宇文泰去打獵,碰到一野獸,用左胳膊挾住了野獸的腰,致使野獸力竭,伸出舌頭,然後用右手直接拔斷了舌頭。
首先,北方少數民族稱猛獸為揜於,狐狸狼都屬此範圍。這是個生僻字‘揜’通‘掩’,意掩著鼻子,殺死一隻動物後掩著鼻子是什麼動物呢,說明這隻動物的氣味很大,大家可腦洞想一下。順便說下楊忠字‘揜於’,這本取義猛獸之義,若殺死的是豺狼虎豹,這些動物是猛禽,此時的書中會直接點名,以佐證揚忠之威猛。
其次,《周書》的主編人令狐德棻的祖父令狐整是北周的大將軍宇文政的骨幹人物,也就是說都是老‘’宇文‘’家的族人,他在編寫這部書的時候對揚忠的勇武描寫不吝讚揚,但又不說明揚忠到底殺的是隻什麼猛獸,頗讓人玩味。文中說‘’左挾其腰,右拔其舌‘’,顯然這動物不會很大,力量也不會太強。
綜上所述,揚忠殺死的這隻動物可能是狐狸,只是文中不便直接點明,這或許也是史學家的幽默頑皮吧。
回覆列表
楊忠是隋文帝楊堅的老爸,隋煬帝楊廣的爺爺。
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他稱帝后,追尊死去的老爸楊忠為隋太祖。這好比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爺爺司馬懿為宣皇帝一樣的道理。
隋太祖楊忠(507~568),表字揜(yan)於,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歷侍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皇帝。
楊忠生於南北朝亂世,效力多位主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就在楊忠30歲時,他與獨孤信一起投在西魏丞相宇文泰的麾下。
順帶一提,獨孤信在北周建立後,把自己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忠的兒子楊堅為妻,後來楊堅和獨孤皇后生下了楊勇和楊廣兩個兒子,最後楊堅死後,楊廣接了老爸的皇位,他就是隋煬帝。
楊忠年輕時也是一名帥哥,據說有一把漂亮的鬍子,古代稱“美髯公”,身高八尺,孔武有力,並且智謀過人。比較而言,我估計和三國時候的關羽差不多,因此深受丞相宇文泰的喜歡。
有一天,楊忠跟隨宇文泰到龍門打獵,龍門這個地方經常有大型野獸出沒。就在二人正在尋找獵物的時候,一頭兇猛的野獸突然竄了出來,當時就把宇文泰嚇蒙了。
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兇猛的野獸。
情急之下,楊忠顧不去拿兵器,赤手空拳上去和猛獸搏鬥,猛獸咆哮著,粗大的尾巴捲起陣陣沙塵。
楊忠瞅準機會,飛身騎上猛獸後背,雙手扳住猛獸的腦袋往後擰,猛獸疼得“嗷嗷”直叫,就在猛獸張開血盆大口喘氣的當兒,楊忠伸出右手把猛獸的舌頭生生扯了出來。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大統三年,與信俱歸闕。太祖召居帳下。嘗從太祖狩於龍門,忠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楊忠打死了猛獸,宇文泰讚賞楊忠的勇猛,賜楊忠表字“揜於”。揜於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古代北方人(夷狄)稱猛獸為“揜於”。
(問題來了)猛獸多了,比如老虎、獅子、獵豹、野豬等等,楊忠打的是哪種猛獸呢?
我分析應該是老虎,古代中國沒有獅子,它是非洲的一種動物,傳到中國很晚,屬於稀有動物。
老虎是本土動物,古代比較常見,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打虎,還從沒聽說誰打死過獅子。
也就是說,只有老虎才能襯托出楊忠的勇敢和力量。獵豹必定是比較小的猛獸,再說獵豹跑得快,它比較警覺,比較膽小,見人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