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心音樂心理
-
2 # 腎博士課堂
挑食行為,和飲食習慣行為,分開來說。
個人認為,挑食行為是不好的習慣,當然,有些挑食,是由於對身體過敏,還有一些是因為小孩對一些有奇怪味道的食物,持拒絕狀態。而,我們大人則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就需要,大人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看是由於什麼原因挑食,不知道的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另外,很多時候,孩子喜歡吃甜食,難道我們不管不顧嗎?這樣如何能成為飲食習慣。吃甜食有很多損害,所以,大人才進行阻止等行為。
而飲食習慣的話,這是正確的判斷,改如何選擇性的行為。個人覺得,和挑食是兩個概念,怎麼可能和挑食是相同的行為呢?
在正確的判斷出,吃什麼對身體好,吃什麼對身體不好,從而養成對身體好的習慣。
所以,這也算是有意思,無意識的行為。正確以及引導的關係。
-
3 # 萌萌兒郎
但是孩子從小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不想吃什麼,說什麼不好吃,孩子就會受到暗示,也認為這個東西不好吃,他也不吃。所以你與你家的孩子一起都需要矯正偏食的習慣。 不要讓孩子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
4 # 三城一郭
因為對於小孩子來說,還有可改變的機會。
對於大人來說,有些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只能人們預設,或者是認可,一般是不好改變的。
-
5 # 殷竹
其實每個人都"挑食”,人類的食物非常豐富,有一些偏向很正常,只有極度的挑食才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的。
說小孩"挑食"是因為大人過於擔心他們營養不夠全面。
說大人是"飲食習慣“是因為大人應該為自己負責。
-
6 # 熊熊愛生活2
~媽媽,我也要吃匹薩和薯條!~
~寶貝,披薩高熱量又油膩,對小孩子不好的!蔬菜水果才健康!~
~那爸爸還吃呢!~
~大人跟小孩不一樣,聽話!你要學隔壁的小星星,他媽媽讓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
~可是這種小蘿蔔又辛又辣,你明天去超市時可以給我買生菜和小西紅柿嗎?~
~好吧!這孩子真挑食!~
是不是有點只許高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氣!
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隔壁的小星星一樣,天生好胃口,給什麼吃什麼,而不是挑來挑去之後還是嫌來嫌去。
但是,請不要誤會,熊媽其實也很贊成給孩子把好食物質量關。
我們暫且把挑食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正常範圍內的挑食
這樣的挑食其實沒什麼大礙,唯一的問題是父母親要接受,有些食物孩子不喜歡,就像我們不喜歡一些食物或是一種口味。
多年前,由於身體的一些小毛病需要避免吃幾種我喜歡的食物,所以跟營養師做了個諮詢。
當和藹的她拿出一個食物清單讓我看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當你或你的孩子不喜歡一種食物的時候,不要心驚肉跳地擔心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攝入不夠,同樣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在很多其他的食物中可以攝取到,你總能找到一種你喜歡吃的東西,甚至是好幾種
所以當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的時候,試試看讓他們吃其他的東西(垃圾食品儘量排除)
如果你總是很霸道地嚴格制定出孩子的食物清單,逼著他們吃不喜歡的東西也不給其他無害的選擇。
那當心了!你的態度可能會把一個正常挑食的孩子晉級為嚴重挑食或神經性厭食,就是我要列出來的第二條
第二個層次,嚴重挑食,神經性厭食
這些年全球的神經性厭食者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一大部分就是未成年兒童和青少年,厭食症的危害很多
1 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2 出現兒童青少年抑鬱症
3 影響學業
4 營養不良性夭折(太嚴重了!起雞皮疙瘩)
那我們肯定是堅決預防這樣的情況發生了,於是一些專家就找出了幾個誘因,看下面
1 媽媽的過度保護焦慮
2 父母的苛刻強勢不通融
3 父親的缺席和冷漠
這些都有可能給孩子開啟通向神經性厭食的大門,那時就不是有點挑食那麼簡單了
最後,熊媽是個講究家庭明主的媽媽,幫助孩子明辨是非,但是要留給孩子合適的選擇權。在食物的選擇上也一樣,如果我們過度的自行其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
7 # 美華育兒說
說孩子是“挑食”,而大人是“飲食習慣”的話,我有以下的觀點:
1.其實是因為大人沒有把小孩子當成成人來對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吃和不喜歡吃東西,但是家長會希望孩子營養均衡,什麼都吃。
其實這個需求是家長的,孩子更多的是喜歡吃就吃,不懂什麼營養不營養的。
換位思考一下:
我們都大人都有不喜歡吃的東西,如果長期強硬要求你吃,那麼對於吃這件事情,就不是那麼開心了。
2.面對小朋友不愛吃的東西,而大人又覺得是有營養的,可以試著混著一起炒,顏色豐富多樣,孩子就愛吃了。
舉個例子:
我兒子之前不太愛吃肉,那我就把胡蘿蔔,青瓜,玉米,洋蔥混點肉去炒,孩子就很喜歡吃了,吃了很多。
3.在孩子面前切記說:“他不愛吃青菜的”,“他不愛吃肉的”,這樣的標籤也幫助不了孩子可以好好吃飯,反而暗示了他就是這樣的。
4.一家人吃飯時,宜保持愉快的氣氛,切記嘮叨哦。
祝用餐愉快!
回覆列表
心理學有個概念~“動力定型”
說的是細胞肌肉“記憶”(習慣動作) 運動員的強化訓練就是在打造動作“記憶”~比賽中舉手投足間都保持“不變形”。
繞了一圈回來~
“挑食”到“飲食習慣”~也是一種“記憶”印記……
這裡想說的是~請家長們注意!!!
挑食有兩種情況:
1.個人的生理特質~ 嗅覺差異 對特定的味道敏感 接受不了……
2.情緒性感官聯覺~ 當孩子在進食的時候 恰好被情緒影響與味覺發生聯覺波動~有可能會成為日後“挑食”的基點(看似無意識發生 實際有緣由)……
起床 用餐 睡前 常常是無意識資訊植入的有效時刻……
請記得不要在這個時間用不良情緒“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