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俊明26
-
2 # 佛系小憤青
原因有很多,第一:核潛艇比潛射導彈的作用大得多,潛射導彈裝在常規潛艇上的威懾力比常規導彈裝在核潛艇上要小很多。只要帶足乾糧核潛艇可以數月不上浮,也就是說可以在全球海域任意一個地方潛伏一個月以上,就算沒有潛射導彈必須浮出水面發射導彈被發現的風險也十分低,然而由於常規潛艇作戰半徑小、載彈量有限,而潛射導彈一般比較笨重,兩者結合的威力十分有限。第二:核潛艇的研製難度要比潛射導彈小,五個合法流氓都有自己的核潛艇,但潛射導彈卻只有美俄中法有,而且最穩定的就數美國的“三叉戟”了,但美國照樣有被潛射導彈發動機切換失敗掉下來把自己的潛艇砸回維修廠的案例。
綜上所述各個大國都是研製出核潛艇後再研發潛射導彈的。
-
3 # 月廿二
核潛艇,包括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
俗稱的核潛艇是指戰略導彈核潛艇。它包括核動力潛艇和艇載戰略導彈兩套高精尖武器。當然還有導航、指控、情報等各種配套系統。
中國是先發展了潛射彈道導彈,再發展核動力攻擊潛艇,最後才發展艇彈合一的戰略核潛艇。
各國研發順序各有不同。依兩套尖端武器的研發進度不同而不同。
-
4 # 魑魅涅槃
目前只有美、俄、英、法、中五常國家擁有完整的海基核打擊能力,其次像印度和北韓雖然也都成功試射過潛射彈道導彈,但是外界評價都對比認為其並不具備完整的海基核打擊能力。世界上第一個從水下發射彈道導彈的國家是美國,第一枚能夠潛射發射的導彈是北極星A1導彈,從1957年開始研製到1960年完成首次潛射發射試驗,再到1965年退役,後來美國也發展過多款潛射彈道導彈,像後期的北極星A2、A3,海神C3、三叉戟C4、C5直到最新的D5彈道導彈。而世界上第一艘戰略核潛艇是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作為美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共建造了5艘,是從1957年開始在鰹魚級攻擊核潛艇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搭載了16枚北極星A1導彈,其也代表了海基潛射導彈第一次具備全球性威懾力量。由於其是基於攻擊核潛艇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所以也可以將其研發時間以鰹魚級攻擊核潛艇開始研製時間算起。所以美國是先研發戰略核潛艇後研發潛射彈道導彈的,當然如果以這個計劃開始時間算的話,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和北極星A1潛射彈道導彈都是1957年開始研製的。其次是俄羅斯,前蘇聯第一代海基彈道導彈是基於V-1導彈改進而來的,不過沒有使用過,而且發射方式也是比較奇葩,由潛艇牽引的浮箱發射。真正具備發射能力的是基於飛毛腿導彈改進而來的,全世界第一次海基彈道導彈發射是在1955年9月。發展了基本型P11、改進版本的P13/15/21型,這些第一代可以從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由於只具備水面發射能力,所以不能算是潛射彈道導彈。第一代導彈裝載在“朱魯”級常規潛艇上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從第二代P27開始才具備潛射能力,裝載在667型戰略潛艇上。前蘇聯第一艘戰略核潛艇是“旅館”級,首艇從1956年開始研發,服役於1962年,也是基於紅色十月號攻擊核潛艇的改進版本。之後陸續裝備服役了著名的颱風級、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如果單純對比引數的話,前蘇聯的第一款具備潛射能力的P-27導彈研發時間是在1958年開始到1963年具備潛射發射能力。但第一款可以戰略核潛艇卻是1956年就開始研發的。所以是二代彈對比一代艇的對比。英國在1952年成為第三個有核國家後,英國第一代“決心”級戰略核潛艇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基於第二代“勇士”級攻擊核潛艇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搭載的是取得許可生產的美國S5W核反應堆),搭載了16枚購買自美國的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不過這款潛射彈道導彈的核彈頭卻是由英國自己研發製造的。其後建造了第二代前衛級戰略核潛艇,依舊搭載了16枚美國的三叉戟2D5潛射導彈。所以在英國海基二次核打擊的研發之中,英國全程只需要研發製造戰略核潛艇即可,導彈都是購買的美國的同期型號。法國在1960年成為有核國家後,法國第一款M1潛射彈道導彈從1965年5月開始研製,1971年裝備服役。此後也發展了M2、M20、M4、M45、M51潛射彈道導彈。法國第一艘可畏號戰略核潛艇開始於1964年,服役於1971年,共建造了6艘,在整個服役期限內搭載過M1/2/20/4潛射彈道導彈。其後建造的凱旋級戰略核潛艇成為了世界上造價最高的核潛艇,單艇造價高達40億歐元。我們國家第一款潛射導彈是巨浪1導彈,開始研製於1967年,1982年在200型常規潛艇上潛射成功,1988年首次在092核潛艇上潛射成功,使中國具備了海基戰略核打擊能力。第一艘092夏級戰略核潛艇也是基於091攻擊核潛艇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開始研製於1967年,裝備服役於1983年,命名長征6號。印度於1974年首次核爆後,不過直到1998年才宣佈核試驗成功,第一艘戰略核潛艇殲敵者號也是印度自行建造的首艘核潛艇,這艘核潛艇無論是艇體設計還是核反應堆都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完成的。計劃開始於1970年,1984年開始研發,1998年開始建造,直到2009年下水,又是三十年磨一劍。僅能裝備4枚K-15/4彈道導彈。印度第一款K15潛射彈道導彈,開始於1990年前後,基於陸基大地系列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直到2008年才進行首次水下發射,隨後到2013年印度宣佈K15潛射導彈定型試驗結束,搞笑的是這款導彈所有的潛射試驗都是採用水下浮筒發射的,因為印度沒有戰略核潛艇,只能才能老土的水下浮筒發射。後期基於烈火5中程導彈研發的K4潛射導彈目前也是處於試驗狀態,雖然在水下浮筒潛射成功,但是在殲敵者號上試射時發生了卡彈問題,後期雖然成功過,不過這種情況一般還不能定型,而且不管是核潛艇還是導彈效能都太弱了。北韓研製潛射彈道導彈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最早基於前蘇聯的第二代潛射導彈P/R-27仿製而來,經過二三十年的技術摸索後,2016終於研發出了自己的北極星-1潛射導彈並水下試射成功,這款導彈雖然是仿製的R-27導彈,但是發動機已經從液體改為固體火箭發動機了。搭載於從俄羅斯而來的前蘇聯的Golf級常規動力潛艇上,不過從其多次試射來看,其導彈射程太近,而且技術太落後,所以其戰鬥力真的不高。戰略核潛艇和潛射導彈之間是互補關係,潛射導彈講究射程、威力等,而戰略核潛艇講究的是發射速率和裝彈量,只有二者技術都有提升才可以說是具備海基二次核打擊能力。
回覆列表
核潛艇是用來進行戰略威懾的,其目的當然不是用來發發魚雷而已,既然是戰略威懾,目的當然是發射遠端/洲際核導彈,有潛射該類導彈的能力,造核潛艇才有用武之地。核潛艇包括兩個能力,一是核動力,二是遠端核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