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仙麗

    脾胃虛寒與脾腎陽虛都屬虛證。脾胃虛寒是以喜溫喜按。感寒或受涼後加重。四肢不溫。大便稀。

    脾腎陽虛是脾氣虛加腎陽虛症狀。大便溏瀉。下肢浮腫。頭暈。腰膝痠軟。

  • 2 # 愛心98695

    如題

    脾胃虛寒和脾腎陽虛是二個不同的中醫辨證的證型,從證型上是不同,但兩者有密切聯絡,脾胃虛寒日久,如不積極有效地治療,必然會導致脾腎陽虛。

    脾胃虛寒證,多因飲食生冷,損傷脾陽胃陽,導致胃寒納差,脾失健運,出現胃部隱隱作痛,喜暖怕冷,口流白涎,四肢不溫,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脈沉緊等症狀。治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方用附子理中東加減。

    脾腎陽虛,脾胃虛寒日久,損傷脾陽,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陽受損,不能溫養腎陽,導致腎陽虧虛,出現脾腎陽虛證。該證可見口流鹹涎,乏力,精神萎靡,四肢不溫,腰膝痠軟,大便溏甚至五更洩,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緩。治以溫腎壯陽,健脾和胃。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從上可以看出,兩證在病因病機,理法方藥上的不同。切莫混淆為一證,以免治療效果。

  • 3 # 明醫館

    二者是兩種不同的證型,治療原則和方法、所用藥物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二者臨床表現有相同的地方。

    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脾胃虛寒主要是指中焦胃脘部的症狀,表現為畏寒喜暖,喜食熱物,畏懼寒涼之物,得溫則緩,得寒加劇,若食寒涼之物容易出現腹痛、腹部拘攣、腹瀉等情況,渴喜熱飲,或渴不多飲。寒邪不單獨出現,而是與溼邪合而為病,形成寒溼。寒溼侵襲脾胃,除了出現上述情況外,還會出現胃脘部腹脹、滿悶不舒、食不消化、大便不成型、澀滯不爽、口黏膩或者口甜,舌體胖大,邊有齒痕等症狀。

    治療原則:溫中健脾 除溼散寒

    選用方藥:(1)脾胃虛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2)脾胃虛寒致洩瀉——參苓白朮散+理中丸。(3)寒溼侵襲致腹脹、胃脘部不適——(4)食不消化——保和丸。(5)大便澀滯不爽,臭穢——枳實導滯丸。

    常見中藥:茯苓、炒白朮、生白朮、黨參、薏苡仁、——健脾祛溼;木香、砂仁、蘇梗——理氣健脾;厚朴、蒼朮——燥溼健脾;山楂、麥芽、神曲、稻芽——健脾消食;附子、乾薑、炮姜、小茴香——溫脾暖胃。

    脾腎陽虛(下焦虛寒):主要表現為胃脘部不適+腎陽虛的表現。常見症狀有腹部喜溫喜按,畏寒喜暖,四肢不溫,甚至四肢厥冷,男子表現為脫髮、陽痿、早洩、不育等;女子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還可以表現為食谷不化,大便中夾雜不消化的食物。還可表現為腰膝痠軟、腰部怕冷等。由於陽虛不能溫煦水液正常執行還可出現小便清長量多、夜尿頻繁,下肢水腫等水液儲留等症狀。

    選用藥物:五更洩瀉——四神丸。腰膝痠軟、夜尿頻多等腎陽虛表現——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下肢水腫等水液瀦留——濟生腎氣丸。食谷不化、胃脘不適——附子理中丸。痛經——艾附暖宮丸。

    常見藥物:溫補腎陽——鹿茸、巴戟天、仙茅、陽起石、杜仲等。溫補脾腎陽——乾薑、吳茱萸、丁香。腰膝痠軟——杜仲、牛膝、桑寄生、秦艽等。

  • 4 # 中醫內科李大夫

    脾胃虛寒和腎陽虛都是中醫裡的病症名稱,下面將會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這兩個病症及治療方法。

    1、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也稱為脾胃陽虛,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脾陽虛。治療上也是以脾陽虛進行辯證論治的。主要原因是平時過食生冷或者過度勞累以及許多慢性病會導致這種情況。典型的症狀是怕冷,平時四肢就發涼,害怕吃寒涼的食物,如果飲食寒涼了馬上就會感到胃部不適,大便比較稀不成形。現在一些女孩,在空調屋呆的太久,而且穿著比較單薄也會引起這種症狀。

    2、腎陽虛

    腎陽虛主要表現為容易腰痠,不耐勞力,害怕寒冷以下肢表現得最為明顯。對於男性來說還會表現出早洩陽痿等生殖系統的症狀。女性則表現為,月經失調和宮寒不孕。另外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出現晚上尿比較多的現象,不過這種一般老年人比較常見。

    3、治療

    臨床上許多患者既會表現出脾陽虛的症狀又會含有腎陽虛的症狀,這種情況合稱為脾腎陽虛。一般脾陽虛可以單獨出現,但腎陽虛常會累及到脾,經常會兩者同時皆有。治療上脾陽虛以附子理中丸進行對症治療。腎陽虛以桂附地黃丸進行治療,現在藥店一般都給開金匱地黃丸,其實效果是不一樣的,偏於腎陽虛還是桂附地黃丸效果為佳。如果屬於脾腎陽虛的,則兩者可以同時服用。

    4、注意事項

    服用治療脾陽虛和腎陽虛的藥物時,儘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忌食蘿蔔,另外因為藥物內含有附子,如果心臟不好的患者,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5 # 江醫生說科普

    脾胃虛寒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出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

    臨床表現:脾陽虛證可見納呆食少,脘腹脹滿疼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畏寒喜暖,面色萎黃,口淡不渴,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大便溏薄清稀,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量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潤,脈沉遲無力。胃陽虛可見胃脘隱痛,得溫、得食則痛減,口泛清水,或噁心嘔吐,或伴見胃中水聲漉漉,面色㿠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苔白,脈弱。

    脾胃虛寒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多因脾氣虛日久,損傷脾陽所致;或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憂思勞倦太過,或久病失養;或素體脾胃陽虛等所致。

    本證常見於中醫學的胃痛、腹部痛、嘔吐、呃逆、反胃、洩瀉和飲證等病證;和西醫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中。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兩髒陽氣虧虛所表現出來的證候。

    臨床表現: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瀉久痢,或五更洩瀉,或下痢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出現腹水。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本證多由脾、腎兩髒久病,耗氣傷陽所致。

    本證可見於中醫學的洩瀉、痢疾、水腫、虛勞、臌脹等病證;以及西醫的慢性腸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營養不良性水腫,慢性痢疾,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中。

    綜上所述,脾胃虛寒和脾腎陽虛是兩種不同的病證,首先是病因病機不同,其次是病位不同,再次是臨床表現不同。

    脾腎陽虛證病位在脾、腎,涉及兩個臟器;脾胃虛寒病位在脾胃,涉及一個臟腑。

    脾胃虛寒的病理屬性是虛證、寒證;脾腎陽虛除有虛證、寒證外,還可見本虛標實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座位怎麼往後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