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領巾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

    眾所周知,曾國藩最為人詬病的甚至與其後重病至死的事件就是天津教案的處理事件,被辛亥革命後的某些革命黨人斥為“開就地正法之先河”而且建國以後,由於各種政治原因,曾國藩作為封建前朝大臣,受到了不少斥責。一直到wg以後,學術界政治氣氛下降,對他的評價才日趨活躍,不乏讚譽之聲。

    說到曾國藩的功與過,在特定的時間下分析可知:

    1.曾國藩對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訓練出了紀律嚴明的湘軍,出色的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避免了中國歷史倒退到神權政治的黑暗時代。但與此同時,有人認為湘軍對太平天國的殘忍屠殺以及南京屠城,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

    2.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先驅,用禮約束士兵,用儒家精神進行薰陶。他決策明確,像西方學習振興工業,為實業提供了充足的人員保障,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他所提拔。

    3.曾國藩家書是後世學習的榜樣,他修身齊家治國三點全都做到了,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此外還有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等諸多優秀品格。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蔣中正和毛澤東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這可算是歷史第一人了。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從來不缺爭議性,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沒有親臨過那樣的現場,也就無法感知那些一個個偉大壯舉的誕生。我們只有不斷考究瞭解真相,才能將歷史人物完完全全還原出來。

  • 2 # zlljsf37

    曾國藩在歷史上的爭議很大,但他和李鴻章,左宗棠一樣成為清朝晚期最有成就的大臣。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以打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的,他的軍隊被稱之為湘軍,湘軍作戰勇敢,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湖南出現了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和著名的將軍。

    如果將太平天國說成正義的農民起義,那麼,曾國藩理所當然的成了鎮壓這起農民起義的儈子手,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世人對曾國藩是有很大的詬病的,也是他人生的最大汙點。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成功且有所作為的人,同時他的為官之道,處事做人和教育後代的道理一直值得後人的借鑑。

  • 3 # 西窗聽雨9

    曾國潘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是大才,影響著中國近代史乃至現代史。從政治軍學問都有獨到之處。治軍尤為出色,開創中國近現文人治軍的基本制度(近現代中國參謀和政委制度都受其影響脫胎於湘軍)。

    但人品行為頗有詬病。漢奸名臣都算得上,獨好人君子有點遠。(不問是非,就地正法。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都是曾國藩開的好頭。穿儒家狗皮行法家兵家之事。雖表面溫良謙恭一嘴仁義道德。實則媚上坑下,連帶湘軍將領低層將士為成全一己私)。行為更是兇殘暴戾,殺俘坑降,燒殺奷淫擄掠的事沒少幹。(看曾剃頭,曾饕餮這哥倆名號)。

    一個醉心於功名利祿而有大才且能改變歷史走向的人,評價複雜是應該的。

  • 4 # 白丁侃劇

    在晚清中興的名臣中,曾國藩的評價處於兩極分化之中。敬佩他的人通常從練湘軍、位極人臣而不生不臣之心以及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然而不喜歡他的人則從“曾剃頭”、“天津教案“等具體事件中評頭論足。其實無論是說曾國藩還是李鴻章,必須要把他們放到時代中去評價,切不可站在歷史的至高點開啟上帝視角去看,那樣看人是相當不準的。

    首先猥員長先來說說曾國藩的正面影響。團練起家,因抵抗太平天國而位極人臣,在滿清對於漢人的態度上來說,曾國藩能位極人臣而不被冤殺足以說明其智慧。他也參與了洋務運動,並一手推進這個事情。之後的左宗棠、李鴻章都和曾國藩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其著名的《曾國藩家書》,從這本書中就能看出來曾國藩的為人處事,無怪乎有人說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樣樣都完成的很好。

    再來說說他的過,不得不說的就是“曾剃頭”的這個名號。這個名號可不是他殺太平天國的人而獲得的,而是在湖南開審案局的時候,由於殺人不眨眼而得名的,被冤殺的人不計其數。除此之外,在天津教案上的妥協更是讓很多人罵他懼怕洋人。

    不過猥員長說,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物,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無論是諸如強權下殺人,還是讓他這個很少處理洋務的人去處理天津教案,身在其位有太多的侷限和考量。並不能說曾國藩當時做的就是不對,而是站在上帝視角看才覺得有問題。

    但從曾國藩做人做事治家治軍上來看,曾國藩是經得起褒獎的,要知道無論歷史上的哪個人物,都不是絕對的好人或壞人,只不過曾國藩爭議更大,事件更突出罷了。

  • 5 # 例外狀態

    晚清重臣曾國藩,集理學、文學、書法、政治、軍事各方面才能於一身,個人生活謹言慎行,治學一絲不苟,為官勤儉廉勞,屢立奇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德才兼備的人物。他的治學治家的思想、個人的修身養性和政治謀略一直倍受推崇。

    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並非一味地褒揚,斥罵之聲也大有存在,所以對他的歷史評價相當複雜。斥罵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他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殺人過多之責,還有“天津教案”中揹負賣國之名,以及後來的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稱其為漢奸,而建國之後,他的形象被定性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神偶像等等,這些負面的評價有個共同的特點即是與政治因素有關。關於太平天國的鎮壓過程中,曾國藩作為清政府的官員,為了平定天下得安寧,他努力組建湘軍,嘔心瀝血,拼死頑戰,奮勇殺敵,從他的政治軍事立場來看,他受皇命盡使命,無可厚非,而戰鬥中難以避免殺害無辜,甚至有時打殺超出了一定的把控,遭受詬病,也是必然。這樣的作為,其間的功過,皆與他的政治理念是吻合的,他承習的是孔孟之道、君臣之禮,維護君權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以安天下,是他的政治使命,這個特點也是他所處的歷史和文化的交合的結果,而後面的苛責也都是針對他的這種政治行為狀態提出來的,因為政治理念有差異,才有相背的言說和態度。每一個政治事件的發生變化涉及到的因素錯綜複雜,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即使他的政治理念是多麼完善合理,但實施起來卻是倍受阻礙甚至最終變了本味,比如曾國藩曾上奏提出關於吏治與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等等政治主張,也給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清政府是否採納並付諸實施,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不能說他的政治思想有問題,只能說結果不盡人意。所以關於他的那些遭人苛責的部分,或許也並非是他的個人意願,需置於歷史之中綜合論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中,三招兩式就能撂倒李逵的好漢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