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孝敬父母了
-
2 # 全乙枝
跂得高,才看得遠!有鍾南山這個水平,能看見病背後的人,現實中不多吧。首先是自覺自立,自己身體健康,八十多歲還活躍在一線,值得讚揚。這樣,還用擔心醫患關係緊張嗎?
-
3 # 奶狗饕餮
鍾老的的觀點自然是從人道主義醫學出發,病人的核心是一個有病的人,關鍵還是在人字上,也就是是說醫者關注病人最起碼是應該從兩個層面出發,一個是身體,另一方面是精神。
近些年醫患關係問題頻發,根源上講就是醫患之間存在精神相悖之處,醫生因為醫務繁忙,沒有給以足夠的解釋並忽略了患者的感受,患者因為人力、財力等方面問題,總覺得醫生在做不要的檢查,心存芥蒂…所以,終老一句話點到了問題的根源,社會在進步,希望我們也能在老一輩的指引下,做得更好
-
4 # 嘉年健身騎遊vlog
這說明同一個病能否治好是與人的心態有關的,心態不好的人,小病也難治,心態好的人,即使是疑難雜症都有治癒的可能。
-
5 # 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鍾南山說:“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我們要經常想到的是,在醫學裡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你怎麼去解決?像我40年前在英國,就開始跟導師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當時診斷很清楚,但是治療很落後,後來技術改進了很多,但對病人治療仍然沒有帶來實質改變。”
鍾南山:工作以後,我沒有時間看小說一類的書籍,但在中小學時看了很多,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時對我的影響就非常大。愛國主義精神,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就像我父親說過,人的一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留下點什麼就不算白活。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不要更多地感染,減少死亡,作為醫生,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做人的根本:以人為本。
-
6 # 苕亦如我
站在“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理解病人的痛!
不僅去治療他的身體的病,且去深入他的內心,去感受他的感受!
此所謂人痛己痛,人飢己飢。
-
7 # 獨處的優雅
鍾南山說“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太深刻了)
出生醫學世家的的84歲高齡鍾南山,是這次疫情的最美逆行者。精湛的醫術,戰士的勇猛,敢醫敢言,更有國土的擔當,是全民的英雄。剛忙完武漢,又赴歐洲,他擁了這種無私的愛,讓全世界人敬佩。正因為他懷有仁愛之心,近幾天他受訪談到了“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道出了當醫生的根本。
“看病”和“看病人”這兩個詞,僅僅是一字之差。醫療觀念卻是天壤之別,“看病”是以器官為中心,哪兒生病就治哪裡。怎麼判斷病情,使用什麼藥物,用哪些醫療手段。病人只感受到陌生的醫學用語和冷冰冰的技術和儀器。“看病人”則是醫生將患者當作一個人來看待,而不是病人的各種器官。醫學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以人為中心的醫學。
前幾天,看到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2017年醫學整合大會作醫學醫德的報告。在大會現場上,他說中國有兩個職業是帶德的,一個教師,一個醫生。醫生要肉體治療,還要精神撫慰。他用了兩個故事來解釋。
第一個故事,一百年前,有個福建女孩要當醫生,在最後一門英文考試中,考場裡的一個女孩暈倒了,她竟放棄了考試出去救助。於是監考老師把這一過程寫給協和學校,最後決定招她。因為她擁有當一個好醫生沒法教的“德行”,寧可犧牲也要照料別人。這個女孩的名字—林巧稚。剛剛去世嚴仁英,104歲,其實也是繼承者,她講了林大夫的一個細節,林大夫在查房前,病房裡是哀嚎,是不安,是淒涼。但林大夫進去之後,一邊治療一邊跟患者聊天,她說一瞬間病房呈現出極其溫暖。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大夫叫華益慰,不是他的高超醫術而是一個小小的細節讓人動容淚盈。自從他當醫生開始,每天早上他要去查房之前,都要把聽診器放在自己肚子上先焐熱,才進病房,他一輩子沒讓患者遭到過一次冰涼的聽診器。
其實這兩個故事跟醫學的技能和治療無關,但誰說不是一個更大的治療呢?
有一位一百多年前去世的加拿大醫生,名叫特魯多,他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人類第一個提煉出結核桿菌的,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墓碑上的那三行字:”偶爾去治癒,經常去幫助總是在撫慰。”這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想到了疫情下的那些畫面,劉凱醫生在送病人做CT返回途中停下來,讓已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高齡老先生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我快一個月沒看到太陽了。”“要不要看一會。”落日餘暉下的兩個身影,病人和醫生的身份,80多歲和20多歲年齡差也擋不住溫馨的畫面。讓人感動不已。這位老先生每天都要唱一首歌,還說出院那天要給醫護人員唱《何日君再來》。醫生給了患者與病魔作戰的勇氣,他們也會被患者溫暖著,也會被患者感動得落淚,這才是最和諧的醫患關係。
當人們談論最好的醫生時,反而很少談論他的醫術,因為他一定擁有很高深的醫術,除了這以外,有無數讓人感動的人文色彩,才成為大醫之大的原因。”白巖松非常肯定醫學中人文的意義,他認為醫學不是人文的附加因素,人文字就是醫學的含義之一。
這就是鍾老先生說的“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的真正含義。這句話也將成為從醫者和將要從醫的醫學生的座右銘。但願醫院裡再也沒有醫患矛盾,讓溫暖和愛心永存。
-
8 # 仁燕堂
關於鍾南山院士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本人有如下觀點:
其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像鍾老所說,很多病在早期進行干預會得到更好的效果,使病人能更快的康復。體現了鍾老,以人為本的大情懷。
其二,每個鮮活的生命都是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每種病在不同的個體身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醫生在診斷病情前要先去了解病人有哪些病史,要針對用藥量,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更好更有效去治療病人身上的病。這不正是醫者所應該具有的專業素養嗎?
其三,病人是有溫度的生命體,溫暖的關懷,真心的鼓勵,會給病人帶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而這種信心和勇氣也是治療的良藥,這不正是醫者的一種仁心嗎?
醫者仁心,看病是為了救人,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各行各業應有的工作目的和態度呢?醫生,治病救人;教師,教書育人…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工作的意義,我們才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從而更加認真、真誠的去對待我們的工作。
回覆列表
西醫看的是人的病,中醫看的是有病的人。同樣的病,用同樣的藥,這是西醫的做法;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人,相同的病用藥不同,這是中醫的做法。我不是醫生,也沒有在網上看到過這句話。我是在網上看中醫學影片時,聽老師這樣說過。西醫側重於結構,中醫側重於功能,所以西醫的臟腑與中醫的臟腑概念就有區別。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有任何不當之處敬請指教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