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狂

    題主找的這三個君王還真是很類似呢!

    首先他們三個都是生當王朝末世,是倒數第二個皇帝,而他們身後不過數年就更新換代了(唐昭宗之後是哀帝,2年而被朱溫徹底篡位;崇禎自縊而死後是弘光,在南京繼統不過一年而亡;光緒之後是宣統,三年而亡);

    其次,這三個皇帝雖是各自王朝的壓軸帝王,但均非亡國之君,並不是商紂夏桀那樣的昏暴之君,相反,可以說他們都是年輕才俊,懷著振興王朝的壯志而奮鬥不息的,亡國的責任實在不應該由他們來承擔;

    最後,他們均不是自然死亡,都死得很慘。唐昭宗和他的一眾妃子於天祐元年被一心篡唐的朱溫悍然殺死於洛陽皇宮;崇禎皇帝在那個悲慘的甲申年春天走投無路吊死在煤山上;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則在1908年被將死的慈禧一杯毒酒結束了鬱鬱寡歡的一生,令人不勝唏噓。

    那麼這三個都曾試圖力挽狂瀾,拯救王朝大廈於即倒的有志皇帝,按照題主的問題,誰本來是最有希望成功的呢?

    歷史上這種從即將滅國的災難中成功恢復的不是沒有先例,中外都有。中有田單以兩孤城而復齊國;外有拜占庭帝國從小亞細亞海邊的幾座孤城勵精圖治幾十年而光復君士坦丁堡,續統東羅馬帝國——那麼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拯救江山呢?總結歷史經驗,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君主有中興之志,大臣有盡忠報國之心,上下同心,目標一致;雖當敗亡之際,皇室仍擁有牢牢掌握的一定的地盤和實力可以做東山再起的資本,否則就是空談;外部環境有可以喘息利用的機會,不至於被強大的對手一鼓作氣逼死。

    比如田單復齊,當時雖然勢如累卵,但是必須看到上述三條件田單均滿足:內則萬眾一心,誓復齊國決不投降;外則燕國君臣猜忌,樂毅不得信任,諸侯無意滅齊,使即墨、莒州兩城得以在燕國大軍壓迫下得到數年喘息的機會,更不斷地有希望復國的齊中國人湧入田單賬下,使田單的兩城實力不斷增長,有和燕軍相抗衡的資本;

    又比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西歐騎士和威尼斯人聯合攻佔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分崩離析,但是其皇室殘餘還牢牢佔據著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尼西亞地區,是原拜佔廷帝中國人口最密集、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使得尼西亞王朝具有自保和復國的實力,且十字軍此後陷入分裂混亂狀態,對尼西亞政權已經不構成重大威脅。因此經過幾十年勵精圖治能夠最終光復拜占庭帝國。

    那麼回到樓主的問題,按照我列出的上述三條振興條件,這三位君王能滿足嗎?

    先看唐昭宗。唐昭宗李曄是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其人英明果決,頗有振興大唐之志。但是他繼位的時候,大唐實在已經沒有給他機會了,因為地盤都被軍閥瓜分完了!

    當是時,河南有凶暴的朱溫,勢力直達長安近在咫尺的同州一帶,淮南有楊行密,吳越一帶是海龍王,幽州是劉仁恭,河東是雖口稱尊唐實則也是自行其是的李克用-李存孝勢力。連近在咫尺的鳳翔也被李茂貞牢牢掌控。偌大的天下,被軍閥們瓜分的乾乾淨淨(見上圖),幾無一寸淨土。天子僅僅保有長安一隅之地,且經過黃巢之亂,長安殘破不堪,早已不是那個人口百萬的長安了,天子甚至連車輦都湊不齊!昭宗自己都痛感“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也就是說唐昭宗手裡根本沒有可以復國振興的地盤和實力,外部的朱溫又逼宮日甚一日,毫無喘息之機,也就是說三大條件裡的2和3他均不滿足,僅靠一群效忠皇室的舊臣,雖然君臣同心,又有何用?不過是最終落得白馬驛慘劇,效忠皇室的大臣統統被扔進黃河,昭宗自己也做了刀下之鬼,誠可哀哉!但是這不是他的錯,唐昭宗的確沒有復興的條件;

    再說崇禎。明末天下大災,不需要我細說了。當時大江南北,災荒遍地,餓殍成群。毫不誇張的說,黃河以北,是“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長江以南,也早已不是膏腴富庶之鄉,而是被官府豪紳逼得民不聊生,處處烽火!明朝廷還同時受困於東西兩面滿清和李自成兩大強大的軍事力量,自身又災荒遍地,兵窮財盡,你讓崇禎拿什麼振興?

    尤為重要的是,唐昭宗好歹還有一幫盡忠皇室的大臣,而可憐的崇禎連這個都沒有!自殺時只有太監王承恩跟隨,滿京城無一兵一卒願意盡忠而死!滿朝文武只想著保全自己的妻妾家產,闖王來則迎闖王,女真人來則迎女真。談什麼忠貞不二,都不如自家的三畝地!

    可以說,三大條件,崇禎一條都不滿足!他除了殉國還能做什麼呢?

    最後說說光緒。其實,若論中興,三人裡還就真只有光緒有機會!

    一,光緒不是庸主,觀其戊戌變法前後所作所為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銳意進取,有志重新整理的君王,更有翁同酥、康有為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大臣願意團結在他身後,共謀中興;

    二,光緒皇帝在位期間,革命黨還遠未成氣候,清廷的控制力更遠非唐昭宗明思宗時代可比,全國還在大清的版圖內,還沒有軍閥敢抗旨不尊。尤為重要的是,當時清朝並不缺錢。與我們想象的不同,晚晴財政狀況十分好,1899年稅收突破一億兩白銀,此後連年暴增,1908年也就是光緒去世那年突破了兩億兩,是康乾盛世最高峰的十倍!清廷因此得以大建近代工業,大力擴充編練新軍,清王朝的實力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排得上號的;

    三,1900年的慘禍後,國際環境也給了清廷喘息的機會。列強忙於Continental紛爭,紛紛和清廷交好,甚至不惜減免賠款。當時,外則列強侵略威脅暫消,內則革命黨遠未成長起來,國內政治局勢大體穩定,實在是重新整理政治中興的好時機。

    光緒皇帝三大條件全部滿足,而他最終沒能成功實在是個遺憾,因為他陷入了和慈禧的皇室內部權力鬥爭中去了。其實慈禧也並不反對維新變法(1900年後,康梁等人的大部分變法主張事實上都被慈禧執行了),她只是不能容忍把權力交給皇帝。換言之,假如戊戌年,康梁譚嗣同等不是那麼咄咄逼人的非要慈禧交權不可,光緒帝也能夠處處維護慈禧的面子,各項改革方針都能做到主動稟報慈禧,至少故作真誠的去多和太后熱烈討論以後再執行,甚至就用慈禧的名義釋出法令,那麼改革會被斬殺嗎?就算再厭惡慈禧,就不能忍一忍再說嘛?若不是惹毛了慈禧,可能光緒早就成為大清一代中興聖主了。而這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光緒並不曾遇到唐昭宗和崇禎皇帝那種無法避免的敗亡局面啊!

    綜上所述,對於題主的這個設問,我認為只有光緒皇帝有可能成功。但是歷史沒有假設,只能徒增後人無限傷感,為這三人灑一捧清淚了……

  • 2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三位都是悲情天子、苦命無奈的君王,最有可能力挽狂瀾的天子是有才能、有大志但謀略不足的唐昭宗李曄和崇禎帝朱由檢,光緒帝是最無才也無力挽回販局的苦命君王。

  • 3 # 討厭鬼9527

    感覺唐昭宗吧

    唐昭宗的時代處於軍閥割據,宦官當權,中央政權微弱的狀態,記載中並沒有什麼大災大難,如果昭宗能力很強,能夠利用權術整合資源,還是有機會力挽狂瀾的!

    崇禎帝命運就比較坎坷了,雖然自己勤政堪比雍正,節儉堪比道光,但那幾年天災不斷,不是地震就是蝗災,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感覺天要亡大明,不是靠人為能夠扭轉的,接手這麼個爛攤子,能力再強也逆不過天意。況且崇禎皇帝疑心太重,反覆無常!

    光緒皇帝就不說了,全程被慈溪壓制,根本沒有機會發揮,即使是能夠拜託慈溪的束縛,在那個風雲際匯,時代更迭的年代很難有大作為,那是整個封建時代的結束,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即使能夠實現君主立憲,但作為滿族人,也很難堅持下來!

    光緒帝應該是最不可能逆襲的!

  • 4 # 崔小先生

    我是小崔。我來吹吹。

    個人認為是光緒帝。我麼可以進行橫向對比。

    唐昭宗

    唐昭宗所面對的困難

    2:遍地都是藩鎮和節度使,他們世襲割據,不服中央政府(比如李克用和李茂貞)。

    3:朝堂之內宦官專權。

    4:中央自身實力差。唐昭宗辛辛苦苦組建的禁軍被李克用輕鬆擊敗。

    5:本人實力。史書記載唐昭宗攻書好文,尤重儒術,可是亂世之中最沒用的就是儒術;沒有識人之明,比如任命只會吹牛的張濬擔任討伐李克用 的主將。

    2:關內李自成農民軍處處造反,席捲流民,外加自然災害頻繁,嚴重動搖明朝的統治根基。

    3:朝堂之內黨爭嚴重,奸臣林立,吏治腐敗,自詡忠君愛國的東林黨人就是一個笑話。

    4:本人實力。勵精圖治,有識人之明,但是多疑。比如在對農民軍的策略上,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主將。這些人才幹都不錯,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勢力反而越來越大。聽信讒言,處死袁崇煥。

    2:國外列強侵略,但都是採用清政府作為代理人,不能直接佔領中國,且列強各個心懷鬼胎,不能統一行動(慈禧那種腦殘式的向八國宣戰不算)。

    3:革命黨人勢力分散,這是最能撼動清朝統治的一支力量,但是需要時間。

    4:自身實力和中央政府形勢。最大的對手就是他老媽慈禧和保守派了。

    5:朝堂形勢。不同於清朝前中期滿人佔據高官,這時已經是漢人的時代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大臣都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綜合分析一下為什麼光緒最有希望:

    1 不用陷入兩線作戰,很難再出現強大的農民軍勢力了。

    2 國內沒有藩鎮割據,即使是湘軍和淮軍也是服從清朝的,在慈禧說讓裁軍就裁軍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3 有忠於中央政府的能臣,唐憲宗只能依靠宦官,崇禎周圍都是東林黨,光緒還有曾國藩他們。

    4 光緒的阻力就是慈禧,但未必不可以扳倒她。歷史上漢武帝即位之時,竇太后還活著,劉徹實際上和光緒是一樣的傀儡。但劉徹很聰明,在竇太后死後逐步的剷除外戚勢力,最終成為漢武大帝。

    所以,如果光緒能夠忍住,不被幾個書生搞的那麼激烈的變法,直接觸動保守派的利益,等慈禧死掉了(實際上慈禧死時,光緒才38歲)再來逐步進行進行變法,未必不可以將中國改造成君主立憲制國家,走日本明治維新的路子,富國強兵。

  • 5 # 史前巨鱷

    先說答案,崇禎皇帝可能性最大,其次唐昭宗,光緒希望最小。

    崇禎登基後不久,便除掉了魏忠賢,乾綱獨斷,手下猛人輩出,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差,如果善加利用,翻盤的機會多得是。

    崇禎的命門不在軍事上,而在經濟上

    明末商業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而明朝的稅收確侷限於農業。如果崇禎能將佔全中國人口多數的農民的負擔轉移到商人身上,並且拿出雍正治理貪汙的狠勁查抄一些腐敗官員的家產,那麼至少李自成就可以安心的做個驛卒了,崇禎也就不用去煤山上吊了。

    崇禎即便解決不了財政緊張的問題,如果能避免兩線作戰,依舊可以維持下去等待轉機

    崇禎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如果能放下身段去和皇太極談判,然後調轉槍頭鎮壓農民軍,等恢復元氣後在徐徐解決關外問題,依然有很大勝算

    崇禎到了最後一步了,可以跑到南方去

    即便中原糜爛,內外交困,崇禎可以南遷,最差最差可以做個南宋第二。南明之所以滅亡,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合法皇帝。而崇禎只要活著,沒人敢和崇禎爭奪合法性。崇禎可以整合南方力量,即便不能北定中原,劃江而治是沒有問題的

    控制關中以後,只要沿著運河打通江南貢賦的線路,那麼唐朝就會有財力恢復神策軍。當然這才是看見了點希望的曙光而已,要想徹底翻盤,還有很多坎在前面等著呢。唐末的軍閥幾乎都是猛人,要麼唐昭宗有李世民朱元璋的水平,要麼唐昭宗身邊有頂級謀士策劃,手下有名將供驅使,否則很難翻盤。

    光緒沒權力,沒資源,此外國內民意走向也對大清不利

    光緒幾乎沒有贏得希望了。就算他掌權,他的政治經驗也不行(從甲午戰爭中可以看出),即便他有袁世凱的本事,也架不住日漸沸騰的民意。所以就不再多說了

  • 6 # 這些歷史要讀

    小編認為,在唐昭宗、崇禎、光緒三者之中,崇禎是最有可能力挽狂瀾的,因為他是三者中唯一掌握實權的皇帝。

    實際上,唐昭宗跟漢獻帝的遭遇十分相似,同樣只是個傀儡皇帝,徒有天子之名,卻無天子之權。唐昭宗起初是由宦官楊復恭所立,一開始受到楊復恭把控。後來,唐昭宗又為強藩朱溫所控制,就像當年曹操控制漢獻帝,“挾天子令諸侯”一樣。

    接下來說說光緒帝載湉

    1875年,光緒被兩宮皇太后慈安和慈禧擁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後來,慈安太后崩逝後,改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總的來說,光緒在位的前期,清朝的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啊。當時清朝的綜合國力正在不斷增長,甚至一度短暫成為世界列強之一。歷史上將光緒和同治的這段時期,稱之為“同光中興”。

    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猛的女性政治人物,當年發動辛酉政變,一舉絆倒顧命八大臣勢力時,才年僅26歲。對於權力,慈禧可是具有與生俱來的慾望,而且她也具備足夠強悍的政治手段,這也正是她之所以能把控清朝長達四十七年的原因所在。

    最後,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可是這三者中,唯一一個真正擁有實權的皇帝。他即位之初,便能一舉剷除權傾一時的魏忠賢,及起身後的閹黨勢力。由此可見,崇禎這位皇帝,可是貨真價實的。

    但這些在崇禎即位之初,其實一切都尚處於可控階段。而且,崇禎不光擁有實權,他手下也絕非都是庸臣,當中也有不少可用的文臣武將,像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等,他們都是可用之才。倘若崇禎能夠妥善利用好自己手中的資源,知人善用,那麼大明王朝還是有中興的可能。

  • 7 # 愛特特的瓦瓦

    我認為崇禎最可能力挽狂瀾。

    那兩位沒什麼實權,尤其是光緒,百日維新後就被軟禁了十年,他要能力挽狂瀾得先把慈禧老太太乾掉才行;唐昭宗時期軍權都在地方節度使手上,京城附近的兵很有限,力挽狂瀾這東西得手上有兵,有人給你拼命才行。

    為什麼說崇禎有可能呢?因為崇禎手裡有權,國家的軍隊都歸他管,雖說有幾個不太聽話的將領,但問題不大,他可以和滿清和談,然後主力圍攻起義軍,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當然明亡的原因有很多,這種方法可不可行真不好說,總之,發生的事情就是歷史,又不能改寫,也不能重來,我們能做的就是讀史明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於謙的努力下,被蒙古瓦剌俘虜的英宗才被放回,他為何反而殺死於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