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乘風破浪小王子

    當然是有「心結」的。《金瓶梅》幾乎每回都有「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這樣的詩作為開篇語,故事中也往往不遺餘力毀僧謗道,並且表達了諸多不尊重女性的觀點,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成書過程中保留的話本色彩,但更主要的還是作者雖然世情洞達卻終究受限於時代,誡世勸人就是他的「心結」。按照現在的觀點,這些內容屬於長篇小說中的敗筆,一個長篇小說作家必須擁有鋼鐵般的理智,做到情感上的自控。另外,這樣的寫法也讓作品失去了文字上豐富微妙的解讀空間,歸根結底,說明《金瓶梅》還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題主的疑惑或許是來自於作者的「旁觀式」寫作風格,確實相比《紅樓夢》,《金瓶梅》的寫法似乎更加現代,尤其是對於女性心理的描寫,幽暗深微,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現代心理小說。而在光怪陸離的世情描寫上,作者全是白描式的全景刻畫,敘述顯得非常鬆弛,不刪不減,不急不躁,不褒不貶,正是這樣,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相信在讀到李瓶兒死的時候沒有人不會落淚,西門慶暴斃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覺得大快人心,潘金蓮被虐殺的時候我想更多人感受到的是不忍。他們一個個既自負,又自卑,既令人惋惜,又令人憎惡,我們內心隱藏的真實在這些人物身上投射出來,作者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他用一種最冷酷但又最溫柔的筆觸去刻畫人物,把我們在小說世界中的自我觀照還給了我們,讓我們自己去拷問,剖析,然後去接納,並寬容,這是一種真正的慈悲,而慈悲不也是一種「心結」麼。《紅樓夢》和《金瓶梅》的主題都是關於「幻滅」的,曹雪芹和蘭陵笑笑生都知道作品的最後是要把一切毀掉,他們在虛構小說世界的時候非常自信,一切細節都顯得分外逼真,堅如磐石。所以從結構上這個敗落的轉折點就顯得尤為重要,《紅樓夢》大概是從抄檢大觀園和尤氏在寧國府的偷聽開始的,《金瓶梅》則是從第七十六回開始,要想窺視到作者的內心,不妨從這裡開始。此時離西門慶死亡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西門慶突然想起要去看望鄭愛月,原文的描寫是彤雲密佈,大雪紛飛,西門慶踏著碎瓊亂玉走來……那一刻作者一定是既放鬆又緊張的,他在安排主人公走向死亡,時間彷彿慢了下來,西門慶再也不用去理會俗世的蠅營狗苟,坦然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堪稱全書中流光溢彩的一段。而之後就是西門慶一系列的偷香獵豔,流連忘返直至死亡,時間線描寫在這裡完全混亂,造成了一種迷幻感,那一切既是西門慶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也是作者在逐漸解開自己的「心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波羅申科要求俄羅斯向烏克蘭支付“佔領地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