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順如意
-
2 # 成長視覺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所謂鬥智鬥勇,在我的理解看來,其實就是說教育孩子的一種藝術吧。
01先來說說暴脾氣的父母,首先要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脾氣暴躁。
父母脾氣暴躁,很大原因是由於自己在童年時父母和身邊的人也曾經如此對過你,讓你習得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但我們知道,控制不住自己脾氣,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延續,我們要想辦法克服自己這種情緒化的表現。
情緒化的父母,看到孩子沒有符合自己的期望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怒火上升。一旦情緒上來,我們的理智就開始退位,教育孩子就變成了發洩怒火,此時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往往容易偏激,無法顧及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一切。
這很容易引起孩子心理牴觸,經常這樣,還會造成他們自卑、自我否定、迷失自我等後果。我們很多父母都知道這些,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是我們許多年輕父母的日常狀態。我們工作繁忙,生活壓力也很大,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也確實很難時刻保持心平氣和。
02那麼,我們要怎麼辦呢?
首先,在面對孩子的不如意表現時,學會保持冷靜。如果當時感覺到要爆發,立即離開現場或內心默數十下,你會發現,換個環境或轉移目標後,人就會漸漸平靜下來,恢復理智。
接下來,分析情況:孩子什麼地方惹到你不高興了?是他做錯事了,還是他讓你覺得丟臉或給你添麻煩了?或者是我們自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而讓他做出了反常的舉動?
根據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如果這裡面有自己的主觀因素,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再來改善孩子的問題。如果是孩子的問題,再想辦法耐心引導,幫助孩子一起來解決。
記住,發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是走心。
比如,孩子不愛學習,寫作業不認真。是因為他在學習過程中有過不好的體驗,或沒有體會過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我們越是發火,孩子越會把學習當成一個痛苦的事。
記得我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開始有看圖寫話。女兒四個圖只寫了一句話。老師打電話告訴我,她幾乎所有的看圖作文都這樣,叫她重寫,她就哭!
我當時看完她的作文,也是哭笑不得。
那天晚上,她的看圖寫話又是隻有一句:有一個人喜歡騎馬,後來他爸爸教他,他就學會了騎馬。
我告訴她,其實這個看圖寫話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看到她有點驚訝,我說,你和我一起玩,就知道了。
第一張圖,我們給這個人起一個名字,看誰起得好。女兒興高采烈地跟我一起取名,她取了個“號號”。
我說:這個名字好。接下來我們跟著號號一起去大草原,怎麼樣?女兒開心地說好呀好呀。
於是,我陪著女兒看著圖開始了想象遊戲:
天氣是什麼樣的,草地是什麼顏色,有沒有聞到一股淡淡的青草香,號號跟著爸爸出來是什麼心情,看到馬是不是很興奮,剛開始想上馬是不是還有點害怕,擔心會摔下來?他會說什麼?爸爸又說了什麼?後來他騎上馬背後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就這樣,這個遊戲玩下來,女兒的看圖寫話變得生動多了。她寫的這篇受到了老師的大大表揚!
有了這樣的成就感,女兒不再害怕看圖寫畫了,甚至開始有點期待了。
在我連續陪她玩了幾次這樣的遊戲後,女兒漸漸掌握了看圖寫畫的技巧,從此愛上了寫作。
03超級育兒師裡有一期節目,裡面有個孩子3歲半,不愛吃飯。每次父母強行喂他的飯菜,一轉身他就全吐出來。是父母太寵愛他才慣的毛病嗎?不是的,父母更疼愛的是他弟弟,弟弟才一歲半,不用父母喂自己就吃得又快又好。
長期厭食讓男孩嚴重營養不良,父母用盡各種辦法,男孩就是不肯好好吃飯菜,鬥智鬥勇下來的結果都是以父母的失敗告終。
無奈之下父母求助了蘭海,蘭海很快為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的方法就是:走心。
首先她瞭解到男孩是在兩歲後才開始拒絕吃飯的,這正是弟弟出生的時候。
其次,她和那個男孩交換秘密,然後問他是不是因為媽媽做的飯不好吃才不愛吃東西?男孩告訴她:我不想長大。
原來,因為弟弟出生後家裡人把關注焦點放在了弟弟身上,忽略了哥哥的感受。哥哥以為只有不吃飯,讓自己長得慢一點,變得和弟弟一樣小了,才會得到家裡人同樣的關愛。
找到了根源,蘭海開始輔導父母:
關注哥哥的感受;
為哥哥樹立榜樣的形象:表揚哥哥表現好的地方,讓弟弟向哥哥學習。
哥哥的存在和價值被看見,不久便出現了喜人的改變,他不再抗拒吃飯了。
小結:孩子的認知和心智都處於還不完善的時期,我們的“鬥智鬥勇”一定要尊循孩子的心理特徵,才能收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是這個道理。
回覆列表
如何忍著和孩子鬥智鬥勇?
這是誰出的題目,混帳話自己家孩子,咋能向管敵人一樣對待呢?鬥智鬥勇是警察辦案子,和壞人鬥智鬥勇,出的什麼?_?問題(O_O)?
請問出題目的到底是人,還是智慧機器人出的餿主意?太恐怖了,真對自家孩子痛愛還痛愛不過來了,咋能像對仇家一樣,想報復這一套呢?
孩子年齡小,沒成年有時候不懂事,能惹父母生氣,父母得給他講道理,他的想法不正確,幾時改變過來,孩子氣旺,家長得忍著別發火,等孩子情緒穩定了,慢慢教育開導,讓他動腦筋想想,看看誰的主意對,一點點幫助他成長。
慢慢長大了有時候還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也許孩子那一套理論有道理呢?那就不防聽他的吧,都是自家人,有啥事坐下來慢慢想辦法解決,用不上說鬥智鬥勇,太可怕了,咋能敵對呢?
說白了:兒子結婚成家了,興許媳婦不喜歡公公婆婆的處事方式,產生衝突,那就讓兒子給她溝通一下,日子長了,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小矛盾,人小兩口的事,老人別跟著參和,讓人家自己做主,就是兒子說了不算,幹家務多,伺候媳婦我們也不管,兒子乾點活累不著,全當鍛鍊身體了,只要孩子家庭幸福,不吵不鬧都是老人的福氣,需要幫忙就去幫忙,能做到民主化,講道理不分長輩下輩,公平合理才能信服。
所以說,父母和孩子是最親的人,一定要保持一個宗旨,好好團結同心同德,家庭和睦共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