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深圳小小楓

    在產業鏈10年+的從業經驗來看,生鮮電商難有風口一說。

    貨源,供應鏈,倉儲,加工,冷鏈,渠道,品牌,品控,食品安全,銷售模式等一堆問題,技術都不算最重要的,所以就算被風吹起來了,落地姿勢也很難舒適,搞不好粉身碎骨。

  • 2 # 大王小王都是我22

    五年生鮮電商運營經驗,從開始的020,佈局社群運營。雖然九死一生,但是畢竟還是有人在堅持。

    確實是離不開貨源、物流、平臺、運維,每一個都是損耗,而最終的贏利最終還是透過客單價和高頻率的復購。

    換個方式,網訂店取+所見即所得。透過社群,寫字樓現場布點的銷售點,高頻消費的飲料、零售,解決消費者應急需求,代替三十分鐘的外賣平臺。

    透過高頻的復購和展現,帶動線上消費,彙總訂單,約定時間配送到點,顧客憑號自提。

  • 3 # 閘北滑稽王小毛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社群數字化的發展,以阿里系的盒馬鮮生、京東系的7Fresh、永輝的超級物種、蘇寧的蘇鮮生等大實體店以及百果園、錢大媽、生鮮傳奇等小實體店的店面連鎖模式賽道,在2018年線上線下渠道的雙線融合是熱火朝天,有20多家生態農業和生鮮電商企業共融資數百億元人民幣。包括:百果園、鮮世紀、天馬便利、壹號餐桌、天鮮配、每日優鮮、食得鮮、每日一淘、農政齊民、食享會、生鮮社等平臺上榜。由於中國農產品和生鮮市場的獨特特點,農業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分離以及國家對農業和智慧鄉村的大力支援, 2019年生態農業和生鮮產業將成為最受關注的產業之一。

    據最新資料統計顯示,2013-2017年中國生鮮食品零售額從3.61萬億元增長到4.72萬億元。預計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5.31億元。

    這兩年,生態農業和生鮮產業被視為一條擁有百萬億規模的賽道,無論是傳統實體零售企業,還是網際網路電商大鱷,都瞄準了這塊巨大的蛋糕。2019年生態農業和生鮮產業商業模式發展主要呈現三種模式:O2O電商新零售、社群店商模式、社群店商模式。

    首先是O2O電商新零售模式,主要以盒馬生鮮、每日優鮮等有大資金支援背景的企業,其模式主要在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 + 社群配送”或者建立其“城市實體店面+社群配送” 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圍繞一種生活方式透過線下實體提供場景,在線上開闢APP商城進行聯動,把倉庫前置分割,實現快速配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模式。

    其次是社群店商模式,主要以生鮮社等擁有強大源頭基地和社群運營背景的企業,其模式主要以中產階級為核心人群,在城市以社群眾創的方式建立營銷網路,透過“源頭真品”“生態農業旅遊”“共享莊園”為載體依託社交關係和社群中信任背書,建立起 “城市社群 + 產地直供”或者建立其“城市公司+產地直供” 的F2C體系。

    最後是社群店商模式,主要以蘇寧系的蘇寧小店和蘇鮮生等擁有強大線下實體基因且資金雄厚的企業,其模式是以自營實體店面或者社群小店為中心在各小區招募社群團長,把小區的成員聚集在微信群或其他的工具裡,抓住大家賺便宜的心裡,透過每天不斷的產品促銷和團購,建立其強大的社群營銷網路,送貨上本或小店自提的方式。

  • 4 # 康哥說新商業

    2019年生鮮電商的風口是社群團購,社群團購從2016年興起、2017年遍地開花,直至2018年8月,社群團購成為最熱的創業與投資賽道。透過相關資本方瞭解到,2019年預計還有上百億的資金會投資到社群團購領域,而社群團購的首先品類就是生鮮。

    生鮮社群團購為什麼火爆?

    線上流量紅利基本結束,同時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而透過社群團購模式中線下社交的方式能夠迅速帶來大批流量。同時線下自提集中配送到團長的線下網點,這種物流交付方式又很好的解決了傳統生鮮電商的物流配送的難題。

    大家都知道傳統電商的兩大短板就是獲客成本高、物流交付成本高。尤其是生鮮電商品類,物流中的損壞吃掉了大部分的利潤。

    生鮮電商借助社群社群團購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流量、損耗等歷史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獲客成本低:社群團購模式發展的團長很多都是線下便利店、快遞代收點等,本身線下就有自然流量,把這些流量進行二次利用,同時給自己的老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2、配送成本低:用落地配替代了快遞物流,降低了物流成本,且圍繞社群集採集配,交付體驗比電商更好、穩定性更強。

    3、運營模式輕,容易規模化複製:社群團購模式比較輕資產,在資本的推動下,可以迅速的複製到全國市場

    4、預售模式降低了損耗:降低了損耗成本,在批次獲取需求後,平臺又能夠在向上遊採購時降低成本。

  • 5 # 風和日麗1—1

    今年很多水果蔬菜價格特別高,我一看有點嚇人。有人說天氣不好減產了,有人說有的人不炒房改炒作農產品了。不管是什麼原因,農民們反應從他們手裡出來價格還是很低。我昨天去門口超市看來油桃9.9一斤,但是回老家封丘我看村裡會上賣的10元三斤,我一下子從村裡帶回來10多斤,看來網際網路資訊如此發達,但是我們的農產品領域還是資訊不對稱。現在的農產品電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我認為解決不了,我上網一搜,產地兩元一斤,我購買了10斤,商家說運費需要30元,我們還不說現在的快遞可不可以完整快速新鮮的運到,幾乎是做不到的。那麼農產品電商該如何做呢?農產品電商應該以產地到批發市場大規模運輸發貨為主,以零散發貨為輔。舉個例子,去年這個時候媒體報道湖北麻城桃子積壓5毛一斤沒人買,我們不是做農產品貿易的知道了這個訊息,做桃子批發的知道嗎?他一定知道,但是他可以去湖北收購嗎?不可以,因為他從未去過那個地方,在現有的模式下他需要先去考察或者找代辦人,等他這一套下來本地桃子下來了,價格一定下降,他會賺錢嗎?我們在2016年轉型移動網際網路的時候設計過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我上平臺一搜,距我600公里的麻城桃子最便宜,我看評價不錯,我放心的支付了十噸一級桃子的貨款在平臺,兩天後到貨了我驗收是一級,損耗也在承諾的範圍,我確認對方收到貨款。我們規劃的平臺分產地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訂單農業。以產地到批發市場為主,但是呢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市場購買甚至訂單農業,這樣就可以平抑了價格。這樣的平臺沒有做過農產品貿易僅僅懂網際網路的人是做不成的,因為批發商大批購貨,農產品的驗收標準如何確定?我們當時規劃到配送的時候發現配送要燒錢,而物流領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改做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的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目前執行順利,也希望有人可以早日建成這樣的平臺,讓農產品不再賣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平米三口之家怎樣設計最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