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陶淵明的田園詩,還牽涉東漢末以來文學所集中關注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何在?生命怎樣才能獲得解脫?在這方面,我們首先看到,陶淵明對生命 短促的事實,表現得比同時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詩現存不過一百多首,竟有幾十 處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學上,他卻有一種豁達的解釋,這在組詩《形、影、神》 中表達得最明白。詩人借用辭賦的對話體,讓“形”提出飲酒自樂、忘懷一切的人生態 度(這近於《古詩十九首》),又讓“影”強調應追求事功,建立身後之名(這近於建 安文學)。這兩者其實都是陶淵明所難以捨棄的,但作為最終的哲學歸結,他在第三首 《神釋》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認為每日醉酒傷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無意義,應該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即歸化於自然,不必有意識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這就是不求解脫的解脫。 “自然”哲學的這一種內涵,在田園詩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現出來,如陶詩中最著名的《飲酒》之五就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開頭四句,說只要心境曠遠,就不會受到世俗的干擾。下面說採菊東籬,不經意中 目遇南山(即廬山),在暮嵐紫靄、歸鳥返飛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奧秘,參透了人生的真諦。儘管詩中明說“欲辯已忘言”,但如果聯絡陶淵明的其他作品來考察,他在本詩 中透過一系列意象所隱約暗示的人生真理還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恆、山氣的美好、 飛鳥的自由,不正是體現了自然的偉大、圓滿與充實,尤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本質嗎? 那麼,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歸依自然、順應自然,在自然的永恆、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外,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呢?所以說,這首詩仍然是陶淵明的人生理想 的寄託,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陶淵明在詩歌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是他開創了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境界。後代文人越是在受到社會的壓迫而難以反抗時,就越容易想到陶淵明,用他的人生觀來 化解而不是衝破社會的壓迫。這樣,既滿足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我安慰,也避免了在 衝突中容易遭到的危險。

  • 2 # 雲龍256013933

    陶淵明的詩歌藝術特色與人生境界的探索 陶詩的內容大都表現隱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與醇美的統一,情、景、理的統一是陶詩的藝術特色。

    田園詩所歌詠的是個人悠閒的生活,沒有充分揭示農村的矛盾,這是其不足之處,但以田園的美好對比官場的醜惡,是有積極意義的。

    詠懷詩、詠史詩表現出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以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會政治的黑暗。

    《飲酒》:《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

    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2《歸園田居》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

    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3、《勸農》此詩勸勉人們重視和從事農業勞動,第一章寫上古先民的樸素生活;第二章寫古代聖君賢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視農業勞動。

    4、《懷古田舍》:《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附於《桃花源記》之後的一首五言詩,詩與記珠聯璧合,又相互獨立,並無重複之感。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

    陶淵明對後代的影響主要是積極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開創了田園詩歌新的藝術境界,使田園詩歌在唐宋以後成為詩歌的重要內容。

    陶詩沿襲魏晉詩歌的古樸傷風而進入更純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至境,他創造了中國詩歌意境中一種新的,美的型別,一種意韻極為醇厚而又樸實無華的沖淡美,這一切的取得與其豐富的人生體驗分不開的,如果沒有田園生活的體驗也寫不出這些廣為傳誦的田園詩,從而使陶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陶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後來也一定程度上受了道家的影響。

    他的詩是一種新的開創,將日常生活詩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重要的意義和久而彌淳的詩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陸機等都著重於關於國家政治的題材,陶著重寫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話寫常事,寫得詩意盎然。

    陶淵明將自己的所有才華和精力都傾注到田園詩的創作上,取得了無可倫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將田園詩推向了峰巔。清人沈德潛說:“陶詩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淵深朴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閒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義曹有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見唐代田園詩人各自從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吸取了某一方面的長處,而不能從整體上超越陶淵明。 陶淵明的田園詩。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無適俗韻》,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後叫人終生難忘。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卻未必志同道合。仔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的無神論者。/

    當然,陶淵明畢竟是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計程車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安貧樂道、及時行樂、避世消極的東西。但後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於自己的階級偏愛,多著重欣賞和讚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為這才是陶淵明詩文的精華所在。

    陶淵明在當時只以隱士著稱,他的文學創作沒有得到高度的評價,這是因為他平淡自然的風格與當時崇尚的華麗文風不合。五代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是第一位發現陶淵明文學價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學。到了宋朝,特別是經過蘇軾、朱熹的弘揚,以及湯漢對其作品的詮釋,陶淵明才真正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並獲得了世界的聲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代倭寇之患及其根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