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指彈風
-
2 # 依一一依214921735
謝謝邀請。學生認識社會少的原因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基於安全考量,學校最怕的就是學生安全出問題,所以有關社會方面的實踐活動,能少參與儘量少參與,最好都不參加.學生從書本獲得的社會知識少之又少,而且和實際有差距,這是學校方面。家庭方面也一樣,獨生子女如軟糖,含嘴裡怕化了,捧手上怕掉了。什麼事都家長代勞,讓子女出門也不放心,整天呆家裡最好,凡此種種學生怎麼會有社會知識。
-
3 # W溫啊
在校園,
接觸的東西自然沒有校外工作的同齡人所觸碰的東西多,
在校園接觸的大多都是書本知識,
可能放假在外兼職,
能認識到社會的殘酷,
但並不全面,
都是片面接觸某些人群,
-
4 # 郭崇鐸
首先從資訊渠道方面談起,現在是網路化、智慧化資訊時代,比喻生活、娛樂、八卦、社會、科技、文化、人文地理、熱點新聞等,基本一部手機就能瞭解所有資訊,不過這裡的資訊很有水分,即使你找到了真實的資訊,那也是書面式的,很難得到親身經歷的社會認識。
由於網路資訊全面,搜尋使用方便,減少了社會閱歷,比喻網購等,省去了到店購物的過程,省去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交流,這都直接省去了一些社會認識。更有迷戀遊戲的,看小說電影的等,他們更不願接觸社會,迷戀哪些虛幻,直接造成社會認識過少。
再說環境因素,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體力勞動減輕了,過去一家好幾個孩子,甚至有好多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幫父母幹活,那時的孩子也要適應當時環境,兄弟姐妹們要處理好關係,還要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活,省吃儉用等,腦子裡都想的很多,接觸和認識的事情也多,很早就增加了社會認識。
現在的孩子都成寶了,這主要是父母的嬌生慣養造成的,好多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孩子失去了接觸和鍛鍊的機會。有些父母的教育觀念也發生扭曲,只要學習好,將來就能找到好工作,能賺大錢,還不用遭罪。所以給孩子報補習班、學習班、英語班等給孩子的時間全部排滿,嚴重影響了孩子正常接觸社會,減少了社會認識。如今給孩子造成這樣的環境已經是普遍化了,希望大家能引起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正常生長環境。在書本里學到的只是一個“工具”,只要接觸社會才能發揮作用。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不要讓孩子成為大棚裡的蔬菜,要經得起風吹雨打,學會歷練,最後煉出來的才是真金。
-
5 # 相兵yes
感謝邀請。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現在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給孩子多接觸社會的機會。2、現在的學校對安全問題相當重視,社會實踐活動能少參加就少參加,課本中與社會相關的知識又很少。3、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有的連家務都沒做過,更別說社會活動了。4、現在的社會風氣也不好,家長都不放心把孩子放出去,怕沾染上惡習。其實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面對具體問題、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枯燥的理論中解脫出來。
回覆列表
相當多的學生空有書本知識,社會經驗極度欠缺。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生活條件變好了,慣的!
為什麼以前的學生,在同齡歲數時,懂的多,會的多?就是因為那時窮!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以前的學生,不僅要完成學習,基本上十一二歲開始,就要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甚至掙錢,就已經和社會多角度的深入接觸。以前的時代,家長對孩子更多的要求不是學習好就夠了,而是更側重於獨立,能解決問題。這些孩子也更能理解生活的不容易,因此在學習和實踐中,也會更側重實際。同時,鑑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一窮二白,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學生,往往要求在個體之上,揹負社會建設發展的使命感,每個學生不僅為自己,也是為責任,會更多的社會一線建設實踐。 那麼這種放養式的培養,實踐多的培養,卻和國外某些先進教育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我們是因為窮所導致。
現在,因為老一輩前三十年的無私奉獻,建立了農業,工業,交通,科技,醫療,教育,外交,軍事等等方面雄厚的根基,而後幾十年,政策的優勢又使得我們在根基之上蓬勃發展。社會發展到今天,雖然貧富差距是有的,個別地方還是很窮。但從大多數人利益客觀來講,現在的物質條件的確變的好了。學生也是一代比一代活的舒服。
相對以前,富是富起來了,教育理念卻沒有跟上。以前的學生現在的父母們,爺爺奶奶們,因為以前窮過,苦過,加上計劃生育後,多數家庭現今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心理上,總怕獨苗吃虧。典型的表現就是,孩子在家裡高人一等,所有人都圍著他轉。要什麼給什麼,輕易滿足。總怕磕著摔著,不讓孩子幹家務。。。太多溺愛例子了。而家長唯一的要求,就要學習好,要報許多所謂的特長班。
這樣的教育後果,我也不需要更多囉嗦什麼了,大家都能看得到結果。而且最嚴重的是,不僅僅是孩子的社會閱歷實踐大福減少,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和抗壓能力也都明顯退化,更別提什麼責任心了。現在N多企業家們批評剛畢業的學生眼高手低,嚴重缺乏責任感,還鋪張浪費,就是這個原因。有些家長和學校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開設了社會實踐課。但效果不樂觀。因為僅幾堂課只是蜻蜓點水,沒什麼大用。更何況不少實踐課,還是形式主義。比如新聞就報道過,大學生們的暑期實踐畢業實踐需要蓋章,不少大學生不想吃苦,直接花錢買。。。
在社會實踐和綜合素質培養上,我們必須承認,鄰國日本有他們的先進之處。日本是個富裕國家,但對孩子們卻很“殘忍”。日本其實學生的作業也很多,也是應試教育。但是學生考試的目的不僅只為了考試,而是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日本的父母即使富裕,也不會過於嬌慣孩子。寒冷的冬天會讓孩子穿短褲短裙在外面鍛鍊。學校吃飯,學生需要對食物說感謝。在節假日,學生和家長會頻繁的組織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去吃苦,而不是形式主義,等等吧。中國的家長在假期幹什麼呢?把生活富裕後的錢,用來報補習班,興趣班,特產班,各種班,這些班還未必是孩子喜歡的。。。
富不過三代,不能說都準,但機率大。想提高孩子的獨立人格,豐富其社會閱歷,就必須“窮養”。當然,這個窮養不是整天告訴孩子家裡沒錢,不是什麼都省,那樣反而反作用,導致孩子心理陰影。真正的窮養,不是讓孩子為省錢而省錢,而是讓他明白生活的豐富性和不容易。努力奮鬥,自強不息,多參與實踐,經歷挫折,必須學會感恩。具備了這樣的素質和實踐經歷,孩子自然而然會把書本所學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而不是靠想象面對社會。只有形成獨立人格,才能在成年後儘快成為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