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寒之友9

    謝邀!說民樂總被人說成老年人音樂,是為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很好理解!樂曲,是人們休閒時喜歡的娛樂節目!但是,她又是每個社會時期內的產物!時代不同,樂曲也不同!反映的內容也不同,旋律也不同!改革開放以耒,中國的大門已開啟,中國幾千年的生活習慣受到衝擊!國家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隨之各個領域,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喜樂愛好受新思想,新潮流文化的感染而改變!當然,這對於50,60以前的老人耒說,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喜樂愛好並未受到衝擊,並未被改變!但是,對於80,90以後的年輕人耒說就不同了!她們的思維轉變的快,對於新生亊物充滿好奇!很容易接受,從衣食住行上受新思維,新觀念所改變!吃的,用的,穿的,看的,聽的,都與上一代父母格格不入!當然,對於那個時代的音樂,電視,電影不願聽不願看!老一代吃的,用的,穿的戴的嫌過時了!這就是代溝的凸顯!但反過耒,老年人對新生亊物也看不慣,音樂聽不慣,西餐吃不慣!老年人愛聽他們那個時代的樂曲,所以說民樂被說成老年人的看法就不不足為怪了!

  • 2 # 使用者2999791643679崔

    我認為,被說成聽老年人的音樂主要有這以下幾點,一個是老年人在社會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大部分的退休老年人,要強身健體,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歡聚在公園,娛樂場所,唱歌跳舞。那必然是要唱老年人喜歡的歌兒。聽老年人喜歡的音樂。尋找從前人生的影子,追尋年輕時那個火紅的年代。

    在一點,那就是,太多太多的經典作品。備受歡迎關注的老一輩歌唱家,都出現誕生在,過去的上幾個年代。他們的作品,他們的歌唱。一直伴隨著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今天。振奮人心的革命歌曲,鏗鏘有力!悠揚的旋律,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多得的精神寶貴財富。因此說,聽民樂就是聽老年人的音樂。不足為奇,很正常。

  • 3 # 愛看2黃煥義

    民樂不比西洋樂器差各有所長,各有各的用途,民樂奏的梁祝不是很好聽嗎!如一支花要是用西洋樂器奏出來就不如二胡了!

  • 4 # 國樂飄香532

    解放後,五十年代西洋樂流行。六一二年民族樂又起來了,當時的,地道戰,等電影都是民樂,到了文革,民樂,洋樂都用,有了樣板戲,……。各有特長,但,總覺得音樂學院和醫院一樣,一直是西方文化統治著,還有畫院,都有點西化,應中西並重。

  • 5 # 鍔未殘

    民族的音樂特別是戲劇那是經過多少代藝人努力,去糟粕存精華,千錘百煉,可以說件件是藝術精品,比如中國豫劇朝陽溝半個多世紀以來久唱不衰,至今仍是中部幾個省民間紅白事上主打唱段。而所謂的流行歌曲,那個不是發行之後被人遺忘,幾年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些流行歌曲甚至像流行感冒那樣令人討厭。

  • 6 # 老陳玩音樂

    首先宣告本人是非常喜歡民樂的。父親是(新疆曲子)民間藝人,從小在父親的三絃聲中長大,對民樂有著無限的熱愛。上小學時學習竹笛,上中學時,音樂老師一曲板胡獨奏《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就把我的魂勾走了,立即開始學習二胡、板胡。工作後接觸到了小提琴、單簧管,又被小提琴曲《梁祝》和《單簧管波爾卡》所吸引,就開始學習這兩種樂器。從本人學習民樂和西洋樂器的過程中體會到這兩種音樂的區別,知道了為什麼學過美聲唱法的人對民族唱法不屑一顧,也能理解學習鋼琴、小提琴的人為什麼比學習二胡及其他民族樂器的人多。西洋樂器有其先進的方面,但民樂也有其優越的一面。中國的民樂,是中華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兩種音樂在調式與和聲學上的區別

    西方音樂以大、小調及十二平均律為主,非常注重和聲學、配器、復調等。從巴洛克時期的多聲部音樂到古典主義主調音樂開始,一系列音樂理論,從十二平均律角度出發,規範的和聲走向:主——下屬——屬——主,和絃的配置如大、小三和絃、屬七和絃、減七和絃等,其最大特點是從不和諧到和諧的解決,這也是音樂進行的主要動力;中國民樂都是以五聲調式為主。有人評論中國的民樂“像飄在空中的線”。的確,古代的民樂基本都是以旋律為主,古琴、古箏、二胡等基本都是單個演奏,曲目如《寒鴉戲水》,《二泉映月》,《梧桐雨》等等。西方和聲學套用到五聲調式中有時候會很尖銳,五聲調式(宮、商、角、徵、羽)以1、2、3、5、6五個音為主,4和7偶爾作為經過音或者變化音運用,其不和諧性質不得不被其他音所代替。和聲走向也會根據和絃結構而變化,不能嚴格按照原來的格式進行,和西洋大、小調有著很大的區別。

    正在走向世界的民樂

    曾幾何時,我們的民樂確實侷限在民間紅白喜事,扭秧歌,唱大戲的伴奏,登不了大雅之堂。年輕人接受不了老頭拉二胡唱京戲,認為是“腐朽”的東西。嗩吶一響起,有人就感覺遇到紅白喜事了等等。透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民樂“飄在空中的線”經過和聲、配器等科學的處理,也像插上了翅膀,隨著國家提倡國學的興起,民樂也一天天活躍起來了,學習民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為民樂努力奮鬥的音樂大師層出不窮,一大批經典民樂作品陸續誕生,如《春節序曲》、《北京喜訊到邊寨》等國家也組建了民族樂團,維也納金色大廳也留下了中國民樂的足跡。當然,民樂要發展,道路還很長,作為音樂愛好者,有責任為弘揚祖國民族文化,盡到自己的義務。

    本人認為民樂根深蒂固,為什麼人老了都喜歡起民樂了,老人也曾年輕過,而年輕時都不怎麼喜歡民樂,原因就是民樂的“根太深”,當人老了後,就愛回憶自己的過去,而民樂最能讓人回味無窮,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想起知己或知音;一曲《梅花三弄》也許能回憶起自己的愛情故事。每個人欣賞民樂的感覺都不盡相同,箇中滋味用語言表達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聽民樂被說成聽老年人音樂的原因。

  • 7 # 熊貓1105

    其實透過現在的網路媒體已經有相當大一部分年輕人開始喜歡我們傳統曲藝了。更有一些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們不遺餘力的去傳播這些藝術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京劇,梆子,評戲,琵琶,二胡,嗩吶等等!不過可能是因為之前我們不論是傳播手段或者普遍媒體宣傳的原因更多我們接觸的都是流行音樂,電子音樂這些,所以導致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好好接觸傳統藝術的人認為這些傳統藝術太過於老土吧,我記得之前看博物館奇妙夜的時候曾經有一段發生在龍崗石窟的對話,一群國外交響樂團的學生在參觀音樂窟的時候說為什麼他們使用的樂器在雕塑上都沒有出效果,其中一箇中國留學生就說那是因為雕塑的年代太久遠,外國學生繼續問到那你的二胡呢夠久遠了怎麼也沒有呢?這時候中國留學生自豪的說了一句,我這二胡也就一千來年的歷史哪能和雕塑上的比。簡簡單單一句話瞬間讓人知道了什麼叫民族自豪感!民樂年代太久遠了,但這不叫老土而叫厚重,歷史和民族的厚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9英雄聯盟冠軍面板會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