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松石愛好者

    古時候,是沒有天氣預報的,而農民是靠天吃飯的,對天氣一定要有一些瞭解,如果不瞭解,盲目進行耕種,對農業生產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農民朋友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總結,逐漸掌握了一些自然規律,並把這些規律總結成了一些諺語、俗語。雖然這些俗語不完全具有科學性,但對於農民朋友安排農業生產確實也有很大的幫助,即使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農村地區還是在沿用這些俗語。一位老農說:“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過年冷不冷?

    首先我們要知道,由於中國南北方天氣差別很大,所以,很多俗語並不是通用的,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就拿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是在閩南、潮汕一帶流傳甚廣的,在北方地區是不適用的。

    其次,我們要完整的解讀一下這句俗語,這句俗語應該是:“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句中的月頭、月中、月尾分別對應農曆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其實冬至一般是按照陽曆算的,應該是在12月22日,按理說不可能出現在上旬和中旬,但是要是按照農曆來算的話,那就不一定了。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句俗語的意思。

    我們按字面意思就可以解讀這句俗語,意思是說: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月的上旬,那麼年底的時候天氣就會比較寒冷;如果冬至出現在中旬,那麼冬天的天氣就會比較寒冷,並且下雪的機率會很小;而如果冬至出現在下旬,那麼在正月和二月的時候天氣會比較寒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倒春寒”。這三種不同的冬至時間,按照時歷的演算法,應該是每三年一個輪迴,所以說冬天的天氣和冬至發生的時間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其實這些俗語都是廣大勞動人民多年經驗總結,大多數準確性還是很高的,但天有不測風雲,尤其近年來大氣汙染嚴重,導致了“溫室效應”,致使氣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農民朋友在進行農業生產前,還是多注意收聽天氣預報,畢竟採取科學的手段預測的天氣還是比較準確的,俗語只能作為我們的一個參考。希望農民朋友都能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年年都能取得大豐收

  • 2 # 小白科王先生

    冬至,冬至冷的開始,我們這裡要吃餃子,我們北方人過節日慶祝就包餃子,有客人就包餃子,不知道吃什麼就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

    冬至我們的習俗當然是吃餃子,老人都會說“冬至吃餃子,不然凍掉耳朵”所以每年都會老老實實的按照傳統吃餃子,出門在外,父母也會叮囑,記得吃餃子!而且吃餃子不能吃裝盤子的,一定要帶湯的或者裝盤的再來一碗餃子湯(煮餃子的麵湯)喝喝!所謂“原湯化原食”缺一不可!

    據傳,以前有個人趕路,剛好冬至,路過一家飯店,問有什麼吃的,店家說:今天冬至,只有餃子。大漢說來兩碗,不要湯,再來壺酒!店家,上了兩碗去湯的餃子,又端來一碗滿滿的餃子湯。大漢一看:湯拿走,拿酒!大漢最後吃了餃子,喝了酒就走了!果然沒過多久,耳朵凍的生疼,開始紅腫脹,耳朵開始掉,沒幾天就掉了一個耳朵!看了很多大夫沒用,後來遇到一個方士,方士說,冬至有沒有吃餃子?大漢說吃了,方士說,一定是沒有喝湯,餃子沒消化,所以你才會凍掉耳朵,想要恢復,就看能不能喝上餃子的原湯了。大漢一聽懵了,但是抱著一線希望,一路回返,終於找到了吃餃子的飯店!店家一看到他就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再晚兩天湯就救不了你了,還好來的及時,我還給你放著,熱了趕緊喝!大漢感激不盡,喝了湯,沒幾日耳朵便好了,不在腫脹!

    這是傳說故事,表示兩個意思“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自古便有”“原湯化原食”這個不單是傳說,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餃子不太好消化,先喝湯可以促進胃部澱粉酶的分泌,幫助消化!

    修行在路上…我是王先生,依然在路上修行!

  • 3 # 讀書運動旅行

    冬至,我們吃餃子!餃子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相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史書記載,張仲景,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有一年,張仲景會老家南陽過年,走到白河兩岸,看到百姓耳朵和雙手都被凍得潰爛。在張仲景的老家河南南陽,每逢冬季的時候,寒風刺骨,雪花紛飛,那個時候,人們疲於戰亂,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無家可歸。張仲景看到後於心不忍,回家之後研究出一個禦寒的藥方,叫做祛寒嬌耳湯。命他的弟子在白河兩岸支起大鍋,將羊肉和一些驅寒藥物放在鍋裡煮,煮熟之後,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用原湯將麵皮煮熟,張仲景取名“嬌耳”,煮熟之後,讓徒弟把祛寒嬌耳湯分發給白河兩邊的窮人,人們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耳朵再也沒被凍傷了,那天恰好是冬至!為了裡面張仲景,人們在冬至那天家家吃餃子。至今南陽還有一座醫聖祠!

  • 4 # 輕兒不易

    我們家鄉一般會吃餃子 這也是大部分北方人的習俗 而現在在四川上大學 已經兩年冬至沒吃自己家的餃子了,真的很想念 還好馬上就放寒假了 好想家啊。下圖是四川的冬至,外面再好,也想家。

  • 5 # 手機使用者53554552367

    謝邀!我的家在東北遼河平原,地處中國的黃金玉米帶,雖然現在將近冬至,但由於曖冬的原因氣溫並不算低,在農曆上冬至是數九的開始,應該進入嚴寒季節,因此在過去農村開始了貓冬的模式,在飲食上也沒什麼講究,過去是高糧米飯大豆腐,玉米餅子就鹹菜,現在是大米乾飯白麵餅,包子餃子常常見,反季蔬菜天天有,就怕吃了不安全!

  • 6 # 土樓那一隅遇見你

    冬至吃湯圓。現在各超市菜鋪肉鋪已經開始大包小包自我打包手工搓包的賣湯圓了。各家各戶也應景的煮湯圓吃。冬至吃湯圓不凍耳的習俗還是在左領右舍中傳承下來。平時也沒什麼人吃湯圓。哦,坐月子也吃湯圓當早餐。

  • 7 # 燕麥牛奶加糖

    座標廣東客家人,冬至吃客家蘿蔔粄,用糯米粉揉團捏圓皮,餡為肉、蝦米、腐竹、蘿蔔絲,香菇看個人喜歡,用骨頭湯或雞湯煮熟,也可蒸和煎,每次能吃三個。

  • 8 # 細心汽車5K2

    《四壩壩主》:冬至到了。。記著一定要吃“餃子”。。噢。(2013年冬至)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沒吃過好東西,吃餃子最難忘,許多“陰曆”節日都與吃餃子有

    關係,其中“冬至”這天必須吃餃子,要不耳朵會凍掉,正因為我喜歡吃“餃子”,

    所以我的耳朵每年冬季就沒有凍爛過,小時候就知道吃,不知吃“餃子”的涵義,

    如今才知道吃餃子還能思念過去,懷念我們南陽的祖先張仲景,張仲景為治病發明瞭

    餃子,讓餃子在幾千年的歷史(民間)中延續。如今連南韓的“鹽白菜”都能申請

    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南陽(張仲景)的“餃子”仍舊留下吃的含義。。。馬上。。。

    沒有雪的“冬至”就要來臨。。。。你可要記著吃“餃子”噢。。要不會”凍“

    掉你的“耳朵”,讓你失去(聽)的“記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撻、蛋漿的配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