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有過和四六級鬥爭的經歷,有的可能現在還在四六級的海洋裡掙扎。外語學習有時候真挺鬧心的。其實不止現代人學習外語,古人也學,那麼他們是如何進行外語學習的呢?

    僧侶是古代學習梵語的一大主力軍。就像玄奘西去求取經書一樣,無數的僧侶都帶著虔誠的信仰踏上西去的路途。梵語算得上是一路上使用較多的語言並且西域佛寺也多用梵語,所以僧侶們在開始旅途之前一般都需要學習梵語。在古代中國不乏擅長梵漢兩語的人,比如說居住於今河西走廊一帶的小月氏人,還有一些居住在中國的西域僧侶。這些精通兩門語言的人是古代最好的外語老師。

    一般來說,出發前學習外語的時間不會太長,出發之後語言學習仍在繼續。況且語言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學好的,不過也有例外,玄奘出發之前遍學諸語,“行坐尋授,數日便通。”看來玄奘的語言天賦是不錯的。

    與僧侶們一起走在前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上的還有商人。不用說,商人肯定都有一定的外語積累,否則他們如何交易呢。粟特語是絲路上較為流行的語言,因為粟特商人在絲綢之路最為活躍,這種語言兼有梵語與漢語的特點。從商人身上,僧侶們也可以學習外語。還有一部分僧侶是透過海上絲綢之路乘船前去求取佛法,這些僧侶會在廣東停留,到羅浮山、光孝寺等有印度僧侶聚集的地方進修一下梵語。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印度之後就更不用說,真的語言環境最能提高人的外語水平。

    當然了,前面所提的皆是古人學習外語的途徑,沒有具體的學習細節。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學習方法必然還是比較古板的。就像乾隆年間,廣州十三行商人透過詞彙書——《紅毛番話》來學習法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等六種外語一樣,是拿中文學外語,英語“one”標註的發音為“溫”,“one hundred”標註的發音為“溫慳頓”。

    光緒皇帝學習英語很認真,每天都很早就會開始學習英語,閱讀寫作都很不錯,口語卻還是差了很多。這其實和一部分人的啞巴英語很相像。

    晚清時期設立的京師同文館中設英文館,在英語教學採用了“語法翻譯教學法”。學生們開始學語法,讀句子,做翻譯。隨著學習方法的改進,人們的英語水平也有了不少提升。

    參考資料:

    邱志紅:《“鬼話”東來——“紅毛番話”類早期英語詞彙書考析》

    錢仲侶:《古代中印僧侶如何學習外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雪楊萬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