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說三國

      眾所周知,中國的歷史輝煌無比,國力之強盛,文明之先進,世界民族之林中一枝獨秀。想想當年大唐盛世八方來朝的威儀,想想當年大元帝國的鐵蹄踏遍亞歐大陸的威風,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可是時代總是在發展的,浩浩蕩蕩的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到了清朝之時,世界範圍內已開始發展資本主義,然而腐朽頑固的清朝統治者仍大肆發動文字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妄圖維持落後的封建制度。

      而此時我們曾經的學生日本已經後來居上率先邁入了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為了掠奪資源和財富,他們盯上了自己的老師中國,1894年日本方面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甲午戰爭,在人口數和兵員數都數倍於敵軍的情況下,本以為穩操勝券的清軍出乎意料的一敗塗地,顯示出了腐朽的朝廷和軍隊的不堪一擊,在甲午戰爭清朝一共出兵63萬,陣亡了3萬將士,那麼我們的對手日本又損失了多少人呢?

      在此之前,無論是朝廷還是軍隊大部分人對日本都是抱著輕視不屑一顧的態度的,畢竟上溯幾百年,日本一直都是以中國為師,而我們也一直視其為東瀛小國。即使日本進行了幾年的資本主義改革,有所發展,但是它的實力相比大清也是還有不小的差距。此外應了那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清國縱然發展再緩慢,統治者再腐朽無能,也是家大業大,非日本可以撼動。然而戰爭的結果不僅狠狠打了清朝統治者的臉,也讓西方國家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蜂擁而來,從此華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日本國自知這一戰意義非同小可,密謀已久,可以說視其為國運之戰,傾盡全國之力,破釜沉舟也要背水一戰。此外借鑑歷史上多次中日之戰都是日本戰敗的前車之鑑,日本還做了另一手準備,一旦戰敗便會立即守衛本土,防止清軍乘勝追擊踏平日本島。其實日本方面對於這場戰爭應該也是沒有多大把握,只是迫於國內發展的壓力鋌而走險。

      當時日本人口數量並不多,即使是派出了所有兵力也不過24萬人左右,而大清國中期由於康乾盛世人口激增,所以兵員充足,根據歷史記載,為了抵抗日軍進攻,清軍從各地抽調了63萬兵力,單從人數上對比就達到了日軍的兩倍還多。而佔據了地利人和的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卻實在差強人意,據不完全統計,甲午戰爭中,清軍一共陣亡了四萬餘人,而日軍僅僅死了1.2萬人,並且大部分的死亡日軍不是死於戰鬥,而是因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除去非戰鬥減員真正戰死的日本士兵僅僅為1412名,也就是說水土不服比清軍殺死的日本士兵都多得多,實在是難以想象當時清軍究竟是怎麼打的仗。

      經由此次一役,日本不僅獲得鉅額賠款完成國內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在中國獲得大量的土地和一系列不平等權益,極大的推動了國內的發展。而西方早就蠢蠢欲動的列強也算是看清楚了大清國氣數已盡,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根本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子民的權益,所以爭先恐後的進入中國肆無忌憚的瓜分利益,而這一切全都建立在華人民的苦難之上。

  • 2 # 明天193432192

    當時的北洋水師確實能算的上亞洲第一,當時的定遠號與鎮遠號的甲板位300毫米的鋼板,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炮只能打穿100毫米的鋼板。所以定遠號與鎮遠號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再說定遠號與鎮遠號的炮是德國造的克努伯打炮。只要日本聯合艦隊的船中了兩炮就得玩完,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中國有兩艘鉅艦為何會被吉野號打出0-5的戰績呢。1:北洋水師的艦隊通俗來講就是威力大,射速慢。但日本聯合艦隊買不起中國用的威力這麼大的炮,所以就買了威力小,但射速快的英國造的火炮。完美的針對了中國北洋艦隊。2:當時戰術日本用的是一字長蛇陣完美的利用了船的兩邊射速快側炮,但北洋水師也利用夾縫雁翎陣利用定遠號與鎮遠號兩個坦克級鉅艦頂在前面吸收火力,給背後的艦隊輸出環境。但只有前主炮能發揮威力,所以這個戰術也存在一點問題。3:很多影視作品都說是慈禧這個老東西沒有給北洋水師軍費所以打到一半沒有炮彈了或者說炮彈被裝了沙子,其實沒有北洋水師的炮彈是充足的只是李鴻章說不要與日本交戰。因為當時李鴻章也不確定能否打得過日本聯合艦隊,所以炮彈都在軍火庫沒有帶上戰場。這也造成了甲午海戰的失敗!!!為什麼華人死的比日本人多,因為海戰你參與的人多是沒有用的。當時日本攻下了旅順的港口,自古以來旅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日本人利用中國的港口來打華人!(所以華人一定要記住日本賊心不死就會捲土重來,所以不要對日本抱有藐視之心。)

  • 3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甲午戰爭清朝出兵60萬,傷亡足足4萬,為何日本才死了一千人?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首先,甲午戰爭,中國並沒有出兵60萬。

    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參謀本部曾經說過,當時清軍接受過近代化訓練,擁有近代化武器的練軍和勇營是40萬人。具體的參戰人數是,駐防旅順、大連灣、天津、威海等地的淮軍等勇營軍隊,計有毅軍、親慶軍、銘軍、盛軍、武毅軍、仁字軍、嵩武軍等番號,兵力38642人。

    機動兵力為駐紮天津的衛汝貴部淮系盛軍11384人,葉志超、吳育仁、聶士成等部直隸練軍、武毅軍10357人、以及駐紮奉天等地的左寶貴奉軍3879人,總計只有2萬5千餘人。清軍參戰的就是這6萬多人。

    後來在日軍入侵山東,遼東的時候,還曾經招募了幾萬民兵臨時入伍。其實在甲午戰爭當中,清軍的實際參戰人數要比日軍少很多。比如導致旅順大屠殺的金州戰鬥,清軍只有3080人,日軍兵力為日本陸軍第1師團全部。在甲午戰爭時期,日軍1個師團是18500人。

    在旅順戰役,日軍出動了日本第2軍全部,清軍兵力為14000人,在甲午戰爭當中,在絕大部分戰鬥當中,其實清軍都是以少打多。這當然有兵制,後勤,訓練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甲午戰爭日軍參戰人員為17.8萬人,實際上擁有戰場兵力優勢。日軍統計死亡13488人,其中戰鬥死亡1132人,清軍傷亡35000人,說實話,日軍的病死率有點偏高,甲午戰爭在大陸階段,不過8個月,17.8萬日軍,就病死了1.2萬人,那患病不起的該是多少人,那麼弱的體質,日本才是真正的東亞病夫啊!

    有人說是因為日軍吃精米造成的,其實日本陸軍在作戰和本土吃的口糧都是一樣的。要是因為精米造成,沒幾年,日本陸軍就都要病死了。

    即便按照在大陸階段,日軍戰鬥死亡1132人,戰鬥負傷6283人計算,日軍的戰鬥傷亡是7400人,清軍傷亡3.5萬人,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非戰鬥減員,即便全是戰鬥減員,那麼日清戰鬥傷亡比是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養大型犬的人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