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間影片
-
2 # 星哥說農
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還有的藍藻可作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髮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但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可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而使水中生物缺氧死亡,那什麼魚可以吃食藍藻呢?
藍藻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藍色色素,藍藻也因此得名。但是藍藻也不全是藍色的,不同的藍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葉綠素,有的含有藍藻葉黃素有的含有胡蘿蔔素,有的含有藍藻藻藍素,也有的含有藍藻藻紅素,自然界一物降一物,魚類中的鰱魚及鱅魚尤喜食藍藻,這也是透過食物鏈作用控制水生態系統浮游植物群落結構,達到改善水質的作用。鰱、鱅能夠有效濾食藍藻以減輕水華的發生,也可能僅導致藻類小型化。
但是放養鰱鱅魚密度非常關鍵,合理的密度養殖才能有效抑制藍藻水華現象的發生,研究表明在水體中原位保持40 g每立方米以上的鰱鱅放養量均可有效抑制藍藻水華的發生,當鰱、鱅放養量為80 g每立方米的圍隔中藍藻比例降幅最明顯,但是鰱、鱅對大型藻類以及大型浮游動物的濾食刺激了平裂藻和色球藻等小型藻類的大量增長,最終可能造成藻類總量升高。單純放養鰱、鱅主要適合控制藍藻,一般可與貝類一起放養,對改善水質效果更好。
綜上,藍藻繁殖較快,在營養豐富的水層裡,極易水華,一般可採用鰱、鱅魚苗放養吃食的方式解決,但要因池合理放養,以防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加重水質的惡化。
-
3 # 珠海禾蟲哥
在夏季高溫時期,如果水質控制不當,就會引起藍藻的爆發,這是一個令很多養殖戶非常困擾的問題,由於藍藻在養殖過程中處理非常困難,所以沒有人願意看到藍藻出現。那麼會不會有那麼幾種魚可以專門吃藍藻呢?藍藻是什麼
藍藻名字裡雖然帶藻,但是它和我們理解的微藻還是有一些不同。藍藻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其與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放氧,因此在學界將藍藻稱為藍細菌。
藍藻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都將其作為有害生物,但是藍藻並不是單一品種,其是一大的類群,在這一群體裡仍有一些對人類有益的品種,比如盤狀螺旋藍細菌。
藍藻的生物防治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在主養魚之外搭配一些魚,比如草魚、鰱鱅魚。這些魚不但可以利用水體中的有機質,還可以調節水質,控制藍藻的爆發。
鰱鱅魚是混養最常見的魚類,它們可以利用鰓過濾水體中的有機質以及各種藻類,這樣如果水體裡有大量的藍藻,均可以被鰱鱅攝食。
匙吻鱘,其實這也是一種濾食性魚類,但是由於苗種的侷限性造成沒有在全國各地推廣開,其也是一種濾食性魚類,也可以吃藍藻。
草魚,我們都知道草魚是草食性魚類,但是草魚也會攝食一些成團的藍藻,特別是當藍藻大量在池塘下風口堆積的時候,草魚是可以吞食的。
羅非魚,羅非魚食性雜是出了名的,其也可以攝食一些藍藻。
對於藍藻,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透過水質調控來提前預防,特別是在夏季來臨之前,透過使用微生物等方式加速水體中物質迴圈,如果靠魚類攝食來處理藍藻效果是有限的。 -
4 # 農小周
很榮幸能回到這個問題!分析如下:
首先,瞭解藍藻是什麼?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藍細菌在受氮、磷等元素汙染後引起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華”,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
但是養殖魚並不是越多越好,也要看該水域的可承受的生物量是多少,不能太多,太多的話超過該水域的可承受生物總量,那麼效果反而不好,還有可能出現新的汙染;但是魚少了,藻類又不能消除掉,所以這個量也需要好好把握,並不是盲目直接上,因為環境中總有個平衡。
如果是想消滅藍藻,那麼我們也要從水體抓起,管理好水體,就能從根源上減少藍藻。生物防治是一個辦法,但是最好的辦法還是管理水體,減少對水體的汙染!這樣也能美化環境。
總結,能吃藍藻的是白鰱和鱅魚;但我們也要保護水體,為環境加油!
-
5 # 芃芃說三農
魚吃藍藻人吃魚,何不人來吃藍藻?
相信大家會有很多疑問,藍藻是什麼,而又有什麼魚吃藍藻呢,那麼我便為大家科普一下。
藍藻,是一種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所以又叫粘藻,大家經常在一些河面看到的一片片藍色的似青苔樣的東西便是藍藻。藍藻的殖方式是透過營養繁殖或產生孢子以無性繁殖的。它的危害能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
正所謂一物降一物,什麼魚可以吃藍藻呢?毋庸置疑的是便是鰱魚和鱅魚。鰱魚和鱅魚特別喜歡吃藍藻,這也是大自然透過食物鏈作用控制水生態系統浮游植物群落結構,達到改善水質的作用。鰱魚和鱅魚能夠有效濾食藍藻以減輕水華的發生,也可能僅導致藻類小型化。
但是放養鰱鱅魚密度缺又非常的關鍵,合理投放的密度才能得到有效抑制藍藻現象的發生,有研究表明在水體中原位保持40g每立方米以上的鰱魚和鱅魚放養量均可有效抑制藍藻水華的發生,如果當鰱魚和鱅魚放養量為80g每立方米的圍隔中藍藻比例降幅最明顯,但是鰱、鱅對大型藻類以及大型浮游動物的濾食刺激了平裂藻和色球藻等小型藻類的大量增長,最終可能造成藻類總量升高。單純放養鰱、鱅主要適合控制藍藻,一般可與貝類一起放養,對改善水質效果更好。
回覆列表
吃藍藻的魚類主要是白鰱。
白鰱又叫水鰱、跳鰱、鰱子,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動物及浮游植物為食。白鰱直接吃河道里面的藻類,是內河食物鏈裡比較高階的一環,“生態治河就要善於利用自然規律,讓生態處於自然平衡”。白鰱吃掉藻類後,就可以直接淨化水質,改善水體質量。
常見的食藻類的魚按吃藻方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刮食食物,如清道夫、精靈魚、鬍子、等,其特點是嘴上有一個吸盤,吸盤可以被吸進筒壁上刮食藻類。
二、啃食類,如猴飛狐和一線飛狐,其特點是能夠啃食絲狀藻類。
三、舔食類,如黑瑪麗,會不時舔一些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