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兒扶臉
-
2 # 錒洰
喜歡就加個關注吧 !
維新運動(戊戌變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透過光緒帝進行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後因其變法損害了以慈禧為代表的守舊勢力的利益而被慈禧破壞。整個變法持續了103天,也稱百日維新。
變法內容主要包括:
1.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rong)官,任用新人(維新派人士)等。
2.教育。開辦新式學堂,提倡學習西方,廢八股,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等。
3.經濟。倡辦實業,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
4.軍事。用西洋軍事訓練,辦武堂。
5.社會。破迷信。
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但其變法的失敗也加劇了社會內部的政治兩極化過程,使中國未來的命運充滿了更多變數。
戊戌變法也充滿了爭議:1.破壞原改革程序。 2.出賣國土。
-
3 # 滄海拾遺錄
維新運動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清王朝部分士大夫階層在光緒帝的支援下,按照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制度為藍本,開展的變法自強為目的的體制改革,其最終目標是將封建王朝轉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透過限制皇權,革新制度,以較小代價完成體制改革。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其改革迎合了當時社會形勢,雖然最終失敗了,其改革的勇氣和得出的經驗教訓仍值得肯定。
維新運動只經歷了百天左右就失敗,有其必然性。第一,這場運動初衷是良好的,但改革力度過大,時間太緊,試圖用“休克療法”一舉成功,沒有考慮到中國封建主義根基根深蒂固,欲速則不達。第二,改革發動和爭取的力量過於弱小。維新運動僅僅依靠部分主張激進改革的體制內官員,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勢力極為強大,而原本可以爭取的同情運動但主張漸進式改革的官員卻袖手旁觀。一旦觸及保守集團的忍耐底線,內無助手外無軍事強援的改革派只能束手就擒。第三,改革內容考慮不周。部分改革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如廢除科舉制,一下斷掉了數百萬讀書人的出路,卻沒有給出妥善的出路。
維新運動是體制內自上而下的自我革新,採取漸進式改革可能效果很好,但因為保守集團力量過強,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
4 # 靈山禪師
♥從18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起,清政府從道光、咸豐、同治到光緒,不斷遭遇捱打、割地、賠款、喪失主權的苦痛。偌大的大清,堪稱被敲骨吸髓,支離破碎。
♥直到光緒朝,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又簽訂了割地、賠款、喪失主權的條約。時值科考,天下舉子義憤填膺,聯名上書,抗拒條約。1897年,德華人又發兵佔領了膠州灣,一時掀起了列強瓜分大清的狂潮。康有為對光緒諫言,意思是再這樣下去,要亡國了,亡國的皇帝下場可連平民都不如!光緒也是和許多進步人士一樣,有著深深的危機感,就採納康有為變法的意見。康有為和梁啟超透過辦報宣傳變法的必要性,接著又以洋務運動為基礎制定變法內容,編撰了一套連維新派自己都咂舌的變法理論,在光緒皇帝的支援下付諸實施。裁卻多餘機構和官員,罷免管法制工作的禮部官員,立國學開西學,向民間資本放開採礦權,廣開言路,讓全民參與議政,任用維新派人士做官等等。任何朝代的變法,都無一例外要損害當權者的利益。維新運動嚴重威脅到慈禧太后及王公貴族的權益了!
♥變法,難免有權利的爭奪。光緒皇帝支援康有為變法,有一個重要籌碼~袁世凱。他本想依賴袁世凱和其麾下的新軍作為與慈禧太后爭奪權利保護變法順利實施的後援力量的。但是,當時朝野對變法的認同度不高,支持者並不多。袁世凱也不敢觸動權貴成為眾矢之的,表面答應了光緒,民間傳說他告密出賣了光緒皇帝。不論怎樣,最終袁世凱沒有幫助光緒。
♥變法,嚴重損害了慈禧太后及王公貴族的權利,慈禧太后最不希望別人對朝政“七嘴八舌”,她要一個人說了算!在感到自己權利受到威脅時,立即囚禁光緒,逮捕誅殺變法骨幹分子。康有為、梁啟超聞風逃跑,譚嗣同等人被斬首菜市口。此次變法,1898年6月11日倉促開鑼,1898年9月21日慘然落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催發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也提醒了當時進步人士,不推翻這個阻止進步的政府,國家就不可能強大起來!“百日維新”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顆璀璨的寶貝~北京大學!
回覆列表
1894年夏,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一直自詡“天朝上國”,卻在這一場鬥爭中落得失敗的下場,自洋務運動所帶來的種種美好幻想被現實打破。自此,中國人民放下了自傲自大的心態,開始尋求一條變法圖強的道路。
次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要求拒絕與日本談和,反對清政府與日簽訂喪權辱國的公約條書《馬關條約》,史稱“公車上書”,這一舉動,也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這一主張與光緒帝不謀而合,年輕氣盛的光緒帝並不願成為亡國之君,他也有著變法圖強的夙願。但具體要怎麼變法,卻不得而知。
隨後,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創立了《萬國公報》,傳播當時西方先進的變法革新思想,其中以君主立憲制為主,接著又成立強學會,為此後的維新運動打下基礎。
至1897年,德國軍隊強佔膠州灣和青島港,西方列強緊隨其後,中國逐漸步入被列強瓜分的危機之中,在這一時刻,康有為等人再次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實施開明專制。這一說法打動了一直被慈禧太后所壓制卻想有所作為的光緒帝,由此光緒帝同意展開變法。
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後,光緒帝立即下發“明定國是”詔書,宣佈實行變法,他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實施裁汰沉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等政策,先後下達180餘道新政上諭,涵蓋軍事、教育、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
維新派以為在皇帝的支援下,變法便能暢通無阻,但新政得罪了許多上層階級,且也不為守舊派等傳統知識分子所接納,變法受到極大的外來阻力。維新變法由一幫書生所推行,由一個無權皇帝所支撐,很多內容不夠成熟完善,且不適應於當時的中國國情,雖然下達多道變法上諭,卻在種種因素下最終變為一紙空文。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的矛盾由此加深,後光緒帝被慈溪軟禁於皇宮之中,維新派的最後支撐也由此坍塌。
自6月11日實行變法至9月21日變法失敗,中間僅持續了103天,這場自上發起的民族自救圖強運動就此歸結於失敗。維新派雖有滿腔熱血抱負,卻沒有更成熟的措施,和堅強的後盾,這場變法也只在士大夫圈子內小範圍推行,沒有社會支撐。中國的三綱五常等傳統思想歷史2000餘年之久,僅憑一知半解的新學知識,是不足以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