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崢嶸
-
2 # 紙上歲月
首先,既然是基於《三國演義》,那麼我們就不能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劉備的人設了。
讀過其他關於三國曆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三國演義》很大部分是帶有作者本身觀點的,對劉備集團的很多事都進行了美化,不但劉備,連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等劉備集團的主要人員全部都進行了美化。
雖然《三國演義》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據《三國志》來記敘的,但其中作者加的部分就是看作者自己發揮了。
其次,羅貫中也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所以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戰爭的描寫。同時也帶有作者對封建思想中腐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等黑暗的一面的描寫。可以說作者幾乎把希望寄託在了劉皇叔這個為人正直,以德服人的皇室後裔身上,所以對劉備集團的描寫幾乎都是正面的,而且大部分還帶有神話色彩。
所以,就算劉備不姓劉,作者也會幫玄德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來拯救人民,維護世界和平。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成立的。三國時期的三方政治勢力中,有一方是姓劉的。這一點,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所以,假設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小說和歷史是不同的。其不同在於,寫史的態度必須是客觀公正,秉筆直書的。而小說,是可以虛構的。《三國演義》裡的劉備,與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有所不同的。曹操等其它主人公,也是經過小說家改造過的,不是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
《三國演義》中三個最出色的文學人物是關羽、諸葛亮和曹操,他們被金聖為三個千古第一,關羽是千古第一能將,諸葛亮是千古第一賢相,曹操是千古第一奸雄。《三國演義》是有明顯尊劉拒曹的政治傾向。其中的曹操是大奸大惡的代表,劉備是仁德愛民的代表。另一政治集團的孫權,是處於二者之間。這大約就是他們的人設。
《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以這樣的人設展開故事,其中體現的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還有宋明理學的思想在其中。
孔子是不主張以武力奪取政權,把天下據為己有的。而是主張在禮制的框架之下,輔助君主,使天下大治。這就是杜甫所說的,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漢末之亂時,群雄並起,逐鹿天下。這種爭奪,在儒家看來,都是不義的。可是,在漢末群雄當中,劉備是有漢室血統的。他是漢景帝的後代,中山靖王劉勝的子孫。這樣,就使得劉備與天下群雄有了不同。劉備起兵,是要恢復漢室天下,而其它各派不管是袁紹、袁術、曹操、孫權,都是試圖篡位者。因此,劉備的身份,與儒家文化有著天然的契合點。既然劉備是合禮合法的,那麼,其它參與競爭者,就都是非法的。所以,劉備天然是善的,仁義的,道德的。曹操與孫權等,天然就具有不合理性。因此,他們的人設,也只能是這樣。
假如劉備不姓劉,《三國演義》中的人設是否會崩塌呢?我的答案是會的。或者有人會說,假如劉備不姓劉,假如是袁紹或是其它人成為三方之一。作者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把其中的一方假定為仁義道德的化身。就如現在的劉備一樣。問題是,既然大家在逐鹿天下的時候,都不具備合法性,那麼最後的結果必定是勝者為王。勝出的一方,必定是仁義道德的。敗亡的一方,一定是殘暴不仁的。這是有許多歷史證據可以證明的。比如隋末之亂。竇建德、王世充等,都不可能仁德的象徵,只有李淵父子才能當此名聲。
另外,到明代,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四五千年,正史有二十多部,中國歷史上的動盪亂世也不是隻有漢末一段。後來的南朝,五代都是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為什麼羅貫中的眼光偏偏看中三國這一段呢?其中與劉備具有儒家眼中的合法地位恐怕是不無關係的。因為其合法,結果又失敗了,於是,成為了悲劇。沒有了身份上的合禮合法性,故事的結局就只能是成者王候敗者寇了。這樣的結局與美好事物破滅的悲劇結局其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三國演義》成為明著。
因此,我的答案是,如果劉備不姓劉,《三國演義》中的人設會不會崩塌倒不敢肯定,但是,作品的悲劇意味,將大打折扣。失去了悲劇意味,《三國演義》能否擠身於四大名著之中,就難說了。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假如劉備不姓劉,劉備不是漢景帝的後代,那麼劉備的形象肯定會大大受損。劉備能夠獲得諸侯們的喜歡,能夠獲得一大幫文臣武將的擁護,主要就是因為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一個聞名天下的英雄。假如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那麼劉備英雄的頭銜也很難保住,羅貫中更不會耗費這麼多墨水去捧劉備。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劉關張結拜的時候,關羽和張飛之所以尊奉劉備做大哥,不僅是因為劉備年齡大,主要是因為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假如劉備沒有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根本無法讓武藝高強的關羽和張飛心服口服。
從劉備開始創業,一直到劉備建立蜀漢,劉備做過很多件背信棄義的事情,這些事情都被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光復漢室”的口號合理的解釋掉了。假如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沒有打出“光復漢室”的口號,那麼後人對於劉備的評價肯定會非常低。
劉備官渡之戰爆發前曾經投奔過曹操,後來又因為參與衣帶詔背叛了曹操,當時的曹操代表著漢朝的朝廷。假如劉備不姓劉,從劉備離開曹操開始,劉備就已經背上了亂臣賊子的罪名。
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打著劉琦的名義奪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並且向東吳打白條借走了南郡。劉琦是劉表的兒子,劉備曾經依附在劉表的帳下7年,如果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架空劉琦控制荊州,在道德上也說不通。
因為赤壁之戰主要是東吳的功勞,南郡之戰也是周瑜擊敗的曹仁,所以劉備許諾攻佔益州之後,將整個荊州都還給東吳。然而在劉備攻佔益州後,孫權找劉備討要荊州,劉備卻耍起了無賴,無論如何都不願歸還荊州。
後來孫權發動戰爭,劉備才勉強給了東吳兩個郡,之後孫權偷襲荊州殺死關羽。人們總是會罵孫權背信棄義,實際上荊州問題是劉備背信棄義在先。而劉備憑藉著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順利的逃過了道德的譴責,孫權偷襲荊州反而被後人唾罵。
劉璋和劉備是同宗兄弟,邀請劉備幫忙抵禦漢中張魯,劉備卻趁機偷襲了劉璋的地盤。假如劉備沒有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劉備偷襲劉璋的行為,能夠同呂布殺丁原、董卓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如果劉備不姓劉,劉備不僅算不上仁義之君,就連一個守信用的人也算不上。
回覆列表
會崩的,劉備不姓劉,他所提出的匡扶漢室就是一席空話,根本沒辦法得到天下氏族的信任,天下漢臣千千萬,那裡能淪到一介織蓆賣履的談社稷?若無劉皇叔的身份,他憑啥以微末兵力能與各路諸侯平起平坐?再近一點,單說關張傲氣,是劉備能用武力和三言兩語能收為臣弟的?
所以如果劉備不信劉,可能連桃園結義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