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外天使講科學
-
2 # 艾伯史密斯
答: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變化著的,因為地球軌道是一個橢圓而非正圓。
橢圓有兩個焦點,橢圓上任意一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是一個常數;在恆星-行星系統當中,行星以橢圓軌道執行,恆星則正好在其中一個焦點上。
比如地球軌道,就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
(1)近日點,此時日地距離1.471億公里,每年的1月初,地球會執行到近日點;
(2)遠日點,此時日地距離1.520億公里,每年的7月初,地球會執行到遠日點;
(3)日地平均距離約1.496億公里。
所以,日地距離是每天變化著的,只是這種變化對地球的影響並不大,反而是地球的傾角對四季起著決定性作用。
另外,雖然地球軌道是一個橢圓,但是長軸和短軸的相對誤差也只有3%。
-
3 # 趣味說
首先,我應該說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的,並不是完全圓形的,所以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在變化,正如我們所說的,只是從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看。
軌道本身也在變化嗎?嗯,有一些長週期的振盪,但這些都是非常小的,並不意味著我們正在系統地朝向或遠離太陽移動。
有一種效應正使我們緩慢地遠離太陽。這就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潮汐相互作用。這減緩了太陽的自轉速度,使地球離太陽更遠。我們的地球-月球系統也與潮汐相互有關。太陽-地球系統的原理是一樣的。但這有多大的影響呢?結果表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每年增加的距離只有一微米(百萬分之一米)。所以這是一個很小的影響。
還有一種效應也很小,但比潮汐效應要大一些。太陽的能量來自核聚變,這意味著太陽不斷地將其質量的一小部分轉化為能量。當太陽的質量下降時,我們的軌道成比例地變大。然而,在太陽的整個主序壽命(約100億年)中,太陽只會損失約0.1%的質量,這意味著地球只會移動約150,000公里,與地球-太陽的總距離約為150,000,000公里相比很小。如果我們假設今天太陽的核聚變速度與那100億年的平均速度相同(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但它應該能給我們一個大致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以每年大約1.5釐米的速度離開太陽。
-
4 # 人類之源
謝謝邀請!我個人的觀點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太陽在不斷的吐故納新中形成新的行星,而每形成新的行星時各大原有的行星軌道就要向外延伸一個行星軌道的位置。所從我早就說過:地球現在的軌道位置原是火星的軌道位置;火星現在的軌道位置將是地球未來的軌道位置;隨後金星將替代地球現在的位置。我堅信本說的觀點,今天許是主流的笑柄,將來一定是真理。
-
5 # 駕馭未來自心
距離沒有定數,有時遠點兒,有時近點兒,因為,太陽系是一個生命系統,他也會呼吸,呼氣時身體就變小,吸氣時就變大。
-
6 # 鍾銘聊科學
額,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首先太陽距離地球的距離就不是恆定不變的呀,地球做的不是圓周運動。而是橢圓軌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也是春夏秋冬的原因之一。
當然,我覺得你可能指的是地球的軌道是不是恆定不變的。答案是:否定的。地球軌道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果只考慮太陽的引力,也不是恆定不變的。因為這和太陽自身質量有關,太陽向外輻射能量,說白了是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所以自己的質量是在下降的,所以引力也在下降。這就導致地球的軌道會發生改變。
當然這是從引力的角度來看,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看,也不是,因為太陽40多億年後將會變成紅巨星,膨脹起來吞噬掉水星和金星,地球軌道大致在那個時期的太陽大氣附近,目前還無法模擬出地球是否最終的結局,但軌道是保不住了。
-
7 # 甜歌子悅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可能永恆不變,因為地球沿著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有近日點,遠日點之分,可以說每天都在變化,但是整體來說,是常態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和太陽的質量也發生了變化,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會發生變化,兩者會找到新的平衡。
-
8 # 側目曰論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按軌跡說應該是固定不變的,但按地球與太陽的直接距離是應該時刻發生變化,它的反應現象就是地球的四季現象。
四季現象反應了地球與太陽距離的變化情況。但它應該不是人們認為的橢圓形軌跡,它的軌跡應是以太陽為心的偏心圓軌跡。因為如果地球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橢圓形軌跡,地球應該有兩個冬季和兩個夏季,無法解釋地球的四季現象。但如果是以太陽為心的偏心圓軌跡,地球的四季現象便可很容易得到合理的解釋。
-
9 # 講科學堂
太陽系大約誕生在46億年以前,一片巨大的分子云發生了重力坍縮,99%的質量在中心位置形成了太陽。地球的誕生稍微晚了幾千萬年。
圖:剛形成的太陽系
太陽及行星誕生不久,大約是38~41億年前,大約是地球地質年代的冥古宙及太古宙前後,這時的天體的軌道還不穩定。可能因為天王星和海王星向太陽系外側軌道遷移或者是木星和土星的軌道改變,使得外太陽系的天體被重力擾亂了軌道,大量的進入了內太陽系。
這些天體與內太陽系的行星發生了碰撞,也帶來了大量的水。但包括地球在內的類地行星在撞擊中軌道都發生了一些輕微改變。這個時期也被成為後期重轟炸期。
事實上,任何的大的撞擊都會一定程度的改變地球的軌道,例如6500萬年前毀滅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就輕微的改變了地球公轉軌道。
太空中並不是空無一物,也有少量的氣體分子,儘管太空中分子密度比地球上人造的真空還低,但依然會緩慢的消耗著地球的動能,使得地球軌道降低。如果太陽系能夠存在無盡的歲月,這種改變就會變得明顯。但太陽會在50億年後成為紅巨星,它會膨脹到地球的軌道,將地球毀滅。所以,大家就不用擔心地球會因為軌道變低撞向太陽了……
圖:恆星演化
回覆列表
由於太陽持續超高溫核聚變燃燒現象,會持續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塵粒流物質,因而太陽的質量和體積會顯得越來越少,引發太陽磁場的磁性強度會越來越弱,太陽磁場這種磁性逐漸變弱過程,會發生磁場收縮物理現象,從而會導致其磁場所有的磁力線圈軌道逐漸向太陽靠近的必然現象發生,
這種現象的實質就是會引發地球逐漸向太陽靠近的現象發生,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縮短之必然結果。所以說,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逐漸向太陽靠近的表現。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來來討論或發表己見。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