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不凡的起點

    一、腰鼓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傳承腰鼓文化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尋找美、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弘揚美。..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每塊綠地、每個角落都是會說話的老師,學生隨時隨地都會受到感染與薰陶。”也就是說,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提高感受美、欣賞美和鑑別美的能力,並以此為基礎自覺地維護美、創造美,從而在美的環境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的道德美。

    要使老師和學生們能夠真正植根民族文化這塊沃土,在豐厚的腰鼓文化營養滋潤下茁壯成長,校園環境的建設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點。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在設計上可以以腰鼓起源、發展為依託,讓學生感悟腰鼓文化在審美、團結、勵志方面的內涵,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幸福感以及民族自豪感。以圖文並茂、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形式設計廳廊文化,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引導師生與民族文化面對面,在不斷的認識過程中,將民族的思想精髓內化為個體的需求。濃烈的腰鼓文化氛圍,能鼓舞孩子們學習腰鼓技能,使他們幸福快樂、自信、健康地成長。

    二、 二、腰鼓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使學生真正接納民族思想,自覺地繼承民族文化,真正將民族文化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就要把相關的活動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經常化,常規化。

    我們學校在原有腰鼓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又組織師生透過觀看影片資料追溯腰鼓文化,瞭解民族腰鼓的淵源。開展了“聽老師講那腰鼓的故事”活動,加強了師生對腰鼓的瞭解,從而培養他們對腰鼓的喜愛之情。 我們藉助腰鼓的韻律美、節奏美的功能,將“腰鼓文化”和“經典詩文誦讀”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品讀詩文的過程中按節奏頌讀詩文,並努力讀出韻味。鼓韻提升了學生的氣質,積澱了學生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文中老舍先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