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眉清目秀的牧童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4、奉身須節約,接物要謙虛。勿以清缸汙,而於黃卷。

    5、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6、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 2 # 使用者3168974603982

    受之有愧、卻而不恭、愧不敢當、卻之不恭、當之有愧一、受之有愧 [ shòu zhī yǒu kuì ] 【解釋】:指接受某種饋贈和獎賞心裡感到慚愧。

    多用作自謙之辭。

    【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官人儻然要說俺侄兒媳婦,自恁來閒講罷了,何必費煩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譯文】:官人或許是說俺侄兒媳婦,自那以來閒講停止了,何必費麻煩又買禮物來,讓我這個老人家不得不接受,心裡感到慚愧。

    二、卻而不恭 [què ér bù gōng]【解釋】:卻:推卻。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譯文】:‘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為什麼呢

    三、愧不敢當 [ kuì bù gǎn dāng ] 【解釋】:感到慚愧,承當不起。

    【出自】:清·鄭燮《劉柳村冊子》:“愧不敢當,然亦佳句。

    ”【譯文】:感到慚愧,承當不起,卻仍然不失為佳句。

    四、卻之不恭 [ què zhī bù gōng ] 【解釋】:卻:推卻。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承受某種榮譽或稱號與事實不相符,感到慚愧。

    常作自謙之詞。

    【出自】: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譯文】:依靠其中的原因所以是應該的,不應該感到羞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出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