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鶴扒情感
-
2 # 胖子小賈
那必須洋槐花啊!
今天我來講講吃貨們非常熟悉的洋槐花。陸游曾詩云:日長處處鶯聲美,歲樂家家麥飯香。陸游的詩道出了春天的一道民間美食-----麥飯。最近正是洋槐花盛開的季節,而馨香誘人的槐花麥飯也是許多人的最愛。《本草綱目》中記載:槐花可食用,也可藥用。可見槐花是藥食同源。既然這麼多人愛吃,那麼吃槐花有什麼好處吶?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我們來了解一下。槐花味道清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肺,降壓,降脂,預防中風的功效。如果您有大小便出血,痔瘡出血,目赤腫痛,嗓子啞說不出話都可以吃吃它。糖尿病人以及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都可以吃。槐花所含有的槲皮素可以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機迴圈,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對中老年人動脈硬化症也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如果有人患胃潰瘍那麼吃槐花比吃西藥改善的還要突出。有人經常頭暈眼花,煩躁易怒,那麼建議您把槐花曬乾,開水沖泡代茶飲。洋槐花中所含有芸香甙和槐花二醇以及多糖類,還有不錯的消炎作用,他們可以迅速的殺死人體中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並阻止它們在人體中的流通,預防各種炎症的出現。女性患者如果得了急性乳腺炎,可以把槐花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用黃酒和熱水各半沖服,每天一回。到了夏天,取一些曬乾的槐花泡水,也有消暑去火的功效。槐花的吃法很多,做菜,做湯,熬粥,做餅,做餡等等。因個人喜好不一而足。本人推薦用槐花蒸麥飯。原因是麥飯做法有利於儲存食物的營養。首先麥飯是蒸,少了煎炸。再是麥飯是把食材洗淨控水之後,在食材上面裹上一層面粉然後上鍋蒸制。需要強調的是麥飯不宜久蒸,蒸久了太粘糯,同時也會損失部分營養。幾分鐘即可。當您在家裡聞到了濃濃的槐花香味時即可關火了。準備好蒜泥,辣椒粉熱油一潑,加入鹽醋,鮮醬油依個人喜好放入或沾著吃都可以。本人喜歡原味的。聞著濃濃的花香,嚼著筋筋的花苞,人間美味不勝如此。需要說明的是脾胃虛寒和易患光感性皮炎的人少吃
-
3 # 董小謙
下面隆重為大家介紹一款。
太原特有的美食“頭腦”一聽名字大家覺得怪怪的,有的人還會嚇一跳,這麼奇葩的名字,但是它至今卻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而且非常受太原人民的歡迎,頭腦算是一種比較滋補的食品主要是用羊肉,酒槽,藕根,長山藥,黃芪,等長時間熬製,熬出來就和麵糊一樣特別稠,每天早上起來喝一碗頭腦吃上幾個燒賣,一天身上暖暖的很舒服,聽說老人喝活血健胃,延年益壽。最後補充一下,頭腦是太原的經典早點,太原有家老店叫“清和元”只在早上9點左右營業。有想去品嚐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我下面配幾張圖讓大家看看我們大太原的“頭腦”
-
4 # 一點學堂
魯菜,八大菜系之首。
九轉肥腸、糖醋熘魚、一品豆腐、德州扒雞、煎餅卷大蔥、蔥爆海參、四喜丸子,朝天鍋、打滷麵、沂蒙炒柴雞......
不說了,口水都出來了,太多了,大早上的,越說越餓。
-
5 # 無念食遇
東河肉餅是我家鄉義烏特有的小吃之一,每年端午家裡都必吃的。其實這也是一項技術活,用蔥肉泥為餡,兩張小麵餅包住餡泥合為一張,然後用兩隻手扯拉成一個直徑在20釐米左右的薄餅。入鍋半炸半烤兩三分鐘,就可以起鍋了,吃一口肉餅,口味是肥而不膩,餘香盈齒。如果烤的麵皮稍微有一點焦,更加的香脆好吃。
回覆列表
當然是河南熗鍋羊肉燴麵啦。
河南的燴麵在全國都很出名,幾乎成了河南美食的代名詞。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河南的燴麵有兩種的。
一種是以鄭州為地緣發展起來的滋補燴麵。
廚師會拉出燴麵下鍋,煮麵的是高湯,裡面還加了鵪鶉蛋、海帶絲、豆腐皮、上海青等。
味道也不錯,偏砂鍋風味,但這不是我的最愛。
我的最愛出自老家,河南平頂山葉縣常村的熗鍋燴麵,遙遠的想一下,口水就能流下三千尺。
常村是漢族和回族雜榮的地帶,飲食上受回族影響也比較大,回族主要吃羊肉牛肉,對這兩種肉的做法,相當有研究。
常村的羊肉熗鍋燴麵,就得益於回族人民對羊肉做法的精研。
先取羊大骨熬高湯,加入蔥姜等調料殺腥燉煮,一直把湯煮成奶白色,熬得越久越濃越香郁。
這個湯用來下面,普通的面不夠筋道,要特別用燴麵。
燴麵怎麼做呢?用鹽和油調面,把面揉成團,稍硬最佳。然後把面擀成牛舌狀,全身附油,用保鮮膜包裹,靜置幾小時。這個過程很重要,老家話說讓面發醒,變軟變筋道。
沒有這幾個小時的鋪墊,麵餅是不能在接下來的步驟中,如空中蛟龍般上下翻飛,在廚師手中翩然起舞的。
靜置好的麵餅,廚師以兩手各持兩端上下彈飛,麵餅被賦予靈動的生命,在廚師兩臂之間越彈越開,越變越長也越纖細。旁觀者心懸一線,害怕又期盼著面被甩斷,讓廚師丟個小臉,可惜每每事與願違,廚師總能掐著點戛然而止,乾脆利落地從中撕開悠長的麵條,隨著一個曼妙的弧線,拉好的燴麵被拋入滾沸的高湯中。
這時候熗鍋羊肉該登場了。
大鐵鍋架在火上,滾入熟油,待油八分熱,鍋上騰起縷縷油煙時,丟入蔥薑蒜末爆香,被片得幾乎透明的生羊肉,抓起灑在鍋內,武火爆炒,羊肉在熱油中彈跳不絕,香飄十里,直炒至微黃出鍋,直接壓蓋在煮好的面上。
湯麵未入碗之前,廚師都會在碗內放幾片菠菜葉,然後再將面和湯盛入碗中。
羊肉滋滋冒著香味兒,隨著熱氣升騰蔓延,焦黃的油花在高湯上鋪展開來,暈染滿碗。
還沒入口,口水己經在嘴裡打轉轉。
還有最後兩道工序,等待著錦上添花。
其他地方調味都用小蔥香菜,唯有老家的熗鍋羊肉燴麵,小蔥香菜要排邊站,我們用切碎的蒜苗。新鮮竄腦仁的嫩蒜苗,趁此時機灑在面上,既壓蓋了一息尚存的羊羶味兒,又極大的提升了燴麵鮮嫩口感。
吃辣椒的朋友,再加入一點羊油熬製的辣椒油,絕了。
紅色的辣椒油、嫩綠的菠菜葉、鋪浮在表面的碎蒜苗、焦黃的羊肉片,奶白的羊骨湯,一起裝飾著燴麵,色香味俱全。
深吸一口氣,香味迷惑人直想閉眼亨受,可嘴裡酸溜溜的肌肉強烈反抗著。
挑起來嚐嚐,燴麵扭動,筋道勁兒讓它不容易被征服,嚼起來生猛有力,湯的綿軟香味和熗鍋羊肉的爆烈味,一起溶入面裡,舌中味蕾受繽紛味覺刺激,全身細胞的興奮,都被一碗麵調動了起來。
可惜啊,距離老家千里之外,無上美味也只能遙想作罷,真打擊人,那麼多的口水白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