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奔說史
-
2 # 歷史戰爭
鴻門宴上真正想殺劉邦的是項羽的謀士范增,項羽至始至終都沒有下定決心殺劉邦。可以說鴻門宴上項羽就是故意讓劉邦逃走的。所以鴻門宴上劉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羽對他至始至終都沒有起殺心。下面我們來對鴻門宴的過程做個具體的分析。
項羽和劉邦的矛盾起因是,劉邦比項羽先攻入秦國的都城咸陽。這時又恰逢劉邦帳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密報劉邦有獨佔秦地稱王的野心,所以項羽便大怒道:“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從項羽的這句話看出他只是想給劉邦一個教訓,並不是要殺劉邦。而此時項羽的謀士范增見劉邦的勢力日漸強大於是趁機煽風點火勸說項羽火速起兵攻打劉邦。
《楚漢傳奇》項羽劇照
項羽要攻打劉邦的訊息被項羽的叔叔項伯得知,項伯因為和張良的交情頗深便連夜去劉邦的營中警告張良趕緊脫身。但項伯卻不知他這一去卻被劉邦“策反”成了自己的人,劉邦對項伯傾訴自己的苦水,再三表明自己並沒有和項羽作對的意思。劉邦為了籠絡住項伯甚至提出讓他們兩家結親,項伯被劉邦的誠意所打動於是便提出讓劉邦第二天速去見項羽道歉。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的故事,所以鴻門宴應該是項伯間接設的,他做的這個局的本意是讓劉邦和項羽和好並沒有暗藏殺機。
《楚漢傳奇》項伯 張良劇照
項伯在劉邦營中逗留片刻後便趕回了楚營,他將劉邦說的苦衷轉述給了項羽,除此之外他還對項羽強調道:“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一聽劉邦沒有佔據關中稱王野心對他更沒有敵意於是之前的怒氣便雲消霧散,隨後他便許諾項伯會善待劉邦。
第二天劉邦見到項羽之後便解釋道:“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劉邦首先表示自己先入關中是件偶然事件,這也就間接向項羽暗示外面傳言劉邦要佔據秦國稱王的密謀都是假的。所以劉邦下一句又對項羽說道一定事有小人在中間作祟才使得他們二人的關係僵化。項羽昨天在項伯的勸說之下對劉邦早就沒了敵意,所以他乾脆直接把曹無傷給出賣了說道:“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羽說出曹無傷就足見他對劉邦已經沒了殺心,從而相信曹無傷是挑撥離間的小人了。
後來項羽設宴款待劉邦,在宴會上范增頻頻向項羽示意殺劉邦,而項羽卻不予理會。這也足以說明項羽並沒有殺劉邦之心,而劉邦能從鴻門宴上逃出項伯功不可沒。不過這些早在鴻門宴德前一天晚上就成了定局,後來鴻門宴上想殺劉邦的不過是范增罷了。倘如項羽對劉邦真的起了殺心,那麼劉邦即使插翅也難逃楚營。
-
3 # 天域詩閣
『楚漢爭霸』
鴻門項羽宴劉邦,
欲刺沛公乃項莊;
無奈蒼天興大漢,
楚王兵敗刎烏江。
答題而作 新韻七絕
回覆列表
顯然不是,《史記》中關於“鴻門宴”的描寫,只是司馬遷的一種文學創作而已。
古往今來,飯局是人們交往的重要平臺,也是陰謀詭計施展的重要平臺,各種各樣的飯局不可計數。
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鴻門宴”,因其驚險和戲劇般反轉的結局,成為了所有爾虞我詐飯局的代稱。
假如項羽聽了范增的建議,那就沒有漢朝了,因為這是項羽打敗劉邦最好的一次機會。
一切只要項王點個頭,刀斧手擁出,咔嚓一聲,整個歷史就改寫了。
所有《史記》的讀者都覺得這場飯局驚險之極殺機四伏,然而,鴻門宴真的有那麼驚險嗎?
據《史記》記載,飯局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207年冬天,地點在鴻門,參加者共有4人,項羽、項伯、范增和劉邦。
這是一次很高級別的宴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漢朝開國皇帝,還有范增、項伯,大名鼎鼎的留候張良不夠資格坐只能站著。
這也是一場老中青三代的聚會,主人項羽26歲,客人劉邦50歲,范增70歲,項伯和張良年紀差不多,都是40多歲。
就在飯局前一天,劉邦軍中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前來告密: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被嚴重激怒了,傳令四十萬大軍做好第二天攻打劉邦的準備: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意思就是:大家夥兒不要吃飯了,先滅了劉邦這老小子再說。
要不是項伯為了救張良的緣故連夜跑來通風報信的話,劉邦的人頭一定已經被戳在矛杆上送到項王面前。
所以,飯局的主題是劉邦攜帶禮物前來向項王謝罪兼表忠心。
然而,因為項伯的從中說和,項羽得知劉邦“封府庫以待將軍”,不僅沒拿秦王宮中珍寶,而且派人把守,就等著項王來親自接受。
心中其實已經原諒了劉邦,畢竟他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項伯是他親叔叔、劉邦比他年長十多歲,大家一起打過仗,是戰友。
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兒。
那麼,現在要殺劉邦的,只有范增。
范增為什麼要殺劉邦 ,理由就是:“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首先,這個取秦王珍寶的事,就和曹無傷的彙報截然認同。
其次,范增說叫人望氣,發現劉邦有王者之氣。
好, 這兩個理由事後看來好像能證明範增未卜先知。然而在當時,你要是項王,會相信這兩個理由嗎?
不取珍寶,政治正確,加分,為我看好珍寶嘛!
望氣,這玩意兒秦漢時期很流行,然而真的存在嗎?
人頭頂上真能被看出來是不是有天子之氣?
呵呵,你信嗎?
所以,范增的兩點理由根本站不住腳,由此推測“鴻門宴”的所謂驚險,基本上是站不住腳的。
正因為項羽一方陣營從未有計劃在鴻門宴上殺害劉邦,幾年後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陣營給項羽開列了“十大罪狀”,裡面根本沒有提到“鴻門宴”。
因為,“鴻門宴”根本就沒有的事嘛。
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寫鉅著《歷史》時,也夾雜了無數聽來的傳說和故事,司馬遷同樣如此,有“良史之才”,但是司馬遷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聽故事,反映在 《史記》中,就是會將他認為可信的故事作為信史寫進書裡。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過分苛求古人。
但是,我們在讀史的時候,不妨多提點疑問,多從邏輯上、情理上去考慮,往往很多問題就會有一個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