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終任人評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兩句名言,《出師表》是諸亮領兵進攻魏國之前給蜀漢後主劉禪的一封請戰書。諸葛亮一生中多改飯兵出征,每次都要向劉禪上表請求,有兩份《出師表》被保留下來,流傳到了今天。為了區別這兩篇文章,又分別將它們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這兩句名言,是《前出師表》中的,也是諸葛亮一生行為的概括諸葛亮生在漢朝末年人下大亂的時候,雖然有雄心大志但無法施展,隱屆在們州,以種田為生,劉備到處訪問人才,三顧草廬,將諸葛亮請了出來。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幫助劉備東征西戰,佔領了西蜀,和曹操孫權形成三分人下的局慚劉備進攻東吳兵敗,病死在白帝城,臨死之前,託諸葛亮幫助自己的兒子劉禪治理好天下,並且說:“如果要是劉禪不值得保的話,就請你自己在西蜀稱王。”諸葛亮痛哭流涕,發誓要一輩子幫助劉禪治理國家。瀏禪當了蜀國的皇帝以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任命為丞相,掌管全國的大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就在劉禪繼承父親的皇帝位的時候,發生了雍閆、朱褒、高定的叛亂,雍閆還串通了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也起來造區,蜀漢的南方半個國家都陷入了動亂之中,如果不及時平定下來,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根據當時蜀國的情況,諸葛扁決定親自領兵去平定這次叛亂。出兵之前,參軍馬俊對諸葛亮建議說:“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首腦們早就對國家的管理不服氣,認為他們自己有能力自治,甚至想代替我們來治理整個國家,所以我們對他們要從心理上戰勝他,讓他們心服口服,徹底服從統治,這就不能光用武力鎮壓,要收服他們的人心,否則,今年平定了叛亂,明年他們又要造諸葛亮認為馬謖的話非常有道理,在與孟獲的戰鬥中,將孟獲捉住又掉,放掉又捉住,捉住再放掉,一連提了七次,還問孟獲服氣不服氣,如果不服氣還可以回去整頓人馬再來較量。

    這時,孟獲徹底地被感動了,痛哭流涕地表示再也不造反了,願意接受朝廷的統治,從此後,南方安穩了很長一段時間。平定了內部動亂,諸葛亮又加強了和東吳孫權的聯盟,內外全部安定以後,諸葛同開始實行自己消滅魏國、恢復漢朝天下的計劃,一次一次的向魏國發動進攻。處當時,魏國佔據著中原的大部分土地,在曹操和曹丕等幾代人的領導下生產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物產豐富,人心穩定,國力也相當強盛。相比起來,蜀國雖然也很有經濟實力,但畢竟比不上中原。而且,由於多年的減望和動亂,老百姓痛苦不堪,都不想打仗。

    在這樣的形勢下,一次次的用兵打仗,是很難獲得勝利的。對於這樣的形勢,諸葛亮也很清楚,但他一直堅持要進攻中原,主要原因就是他要報答劉備對自己的重用,儘自己一切力量去辦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在諸葛亮的後半生中,他多次進攻中原(小說中說是“六出祁山”),但都因為路程大遠,糧草接應不上而中途退兵。最後一次,諸葛亮一面用“木牛”、“流馬”搬運糧草,一面讓士兵和當地農民在一起種地,準備用持久戰的辦法來打敗魏國。可是,因為多年的辛苦奔波,既要指揮打仗,又要治理國家,還要親自過問軍隊中的一些很細小的事情,結果,累垮了身體,竟然死在五丈原(在今陝西眉縣西南)的軍營中,只活了五十四歲。

    一直到死,他還在為國家的事務操勞,正好和他自己《前出師表》中的名言相符合:鞠躬心瘁,死而後己。即盡我全部精力去工作,奮鬥,只有在死了以後才停上下來。諸葛亮不光勤勤懇懇地辦事,對報酬也要得很少,而且不給後代留下多少遺;他在生前曾上書給劉禪說:“我家在成都有十五頃田,八百棵桑樹,您不要再給什麼獎勵了,至於我個人在軍隊中吃的都是國家的,更不要額外的物資,即使我死了,也不能讓家裡留下許多錢財,否則就對不起國家。”學習的榜樣。諸葛亮死後,他的言行都流傳了下來,他的智慧和品德成了後人學習的榜樣。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諸葛亮(孔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治國才能不亞於蕭何,治軍能力不亞於司馬穰苴。只是諸葛亮的運氣比較差,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操和孫權的勢力已經成型,諸葛亮窮盡畢生精力也沒能幫助蜀漢完成統一大業。

    從治國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擅長治國的人,劉備攻下益州之後,將治理益州的重任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制定了嚴厲的刑罰,處事公正不偏私,雖然犯錯的人會受到重罰,但是因為諸葛亮處事公平,百姓們都沒有怨言。

    諸葛亮還修繕了秦朝時期的都江堰,改善了蜀漢的耕種環境,促進了蜀漢農業的發展。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人們都十分的敬仰諸葛亮。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百姓自發為諸葛亮建造祠堂拜祭諸葛亮,一直到了蜀漢滅亡都沒有停止。

    諸葛亮南征孟獲期間,採用了攻心為上的計謀,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不敢再發動新的叛亂。諸葛亮北伐期間,用兵一直有條不紊,在馬謖街亭戰敗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全身而退撤回漢中。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諸葛亮在滷城之戰大破司馬懿,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稱讚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從一個臣子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古代忠誠的代表,他掌握了蜀漢大權十一年之久,蜀漢的老百姓都十分擁戴他。然而諸葛亮一直對劉禪忠心耿耿,始終沒有任何篡權的打算。古代權臣要麼囂張跋扈,要麼就謀朝篡位,諸葛亮能夠盡心竭力輔佐劉禪,實在是難得可貴。

    反觀曹魏的託孤大臣司馬懿,曹丕將曹睿託付給司馬懿,曹睿又將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在曹睿去世的時候,曹睿抓住司馬懿的手說:“我之所以沒有嚥下最後一口氣,就是為了見到您,現在見到了您,我死而無憾。”結果司馬懿忘恩負義,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兩人的道德高低立判高下。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個絕對完美的人,他在蜀漢過於專權,沒能培養出來劉禪,也沒能培養出來合格的繼承人,這些是諸葛亮的短處。當然總的來看,諸葛亮仍然不失為一個能力出眾,道德高尚的人。他為蜀漢奉獻了畢生的精力,死後能夠獲得世人的尊敬,也算是他應得的回報。

  • 3 # 老郭閱讀筆記

    孔明毫無疑問是那個年代的英才,但絕非《三國演義》中那麼神明,更客觀的是《三國志》。當時三足鼎立,誰也沒有能力一統神舟。

  • 4 # 正史風雲

    我來說三點!

    政治才能第一。荊州、益州都能治理的僅僅有條,依法治理,吏治清明,百姓安居。

    軍事才能第二。治軍有方,研究軍事武器和工具上有一套,像連弩,木牛流馬等。陣法上也有造詣。北伐也有一定的成績,要麼佔領北魏幾座城池,要麼殺北魏幾員大將,基本上沒怎麼敗過,但也沒有大勝。

    用人之才第三。不善於分權,不善於培養和提拔人才,喜歡親力親為,鞠躬盡瘁,最終活活累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團去泰國旅遊,哪些城市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