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iao2灬

    挺想去陝西華山的。因為華山有東南西北中五峰環繞,高擎天空,遠望的話就好像是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為華(花)山。

    查大俠所在地江湖中,華山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呢。《射鵰英雄傳》中,兩次論劍都是在華山絕頂舉辦。《神鵰俠侶》最後的結尾,也是舉辦了最後一次的華山論劍,各路英豪盡顯英雄本色。《笑傲江湖》中就有華山派。古人說華山如立,用五嶽比作五經,華山就好比《春秋》,主的就是威嚴肅殺,最是奇險無比,自古就有華山一條路之說。華山那可真是山路險峻,奇峰聳立,攝人魂魄呢。。

  • 2 # 西安交大黎荔

    《天龍八部》中說到的雲南大理。

    大理的白族人民歷史上都崇奉佛教,境內寺院眾多,從居家黎民百姓到寺院僧侶都崇佛拜佛,一年四季香菸繚繞,經聲不絕,因此和古印度國相提並論,被世人譽稱為“天竺妙香國”和“佛國”。大理有妙香國的別稱,明朝雲南右參政謝肇浙在其所編的《滇略》中著:“世傳蒼洱之間,在天竺為妙香國,觀音大士數居其地。唐永徽四年,大士再至,教人捐配刀,讀儒書,講明忠孝五常之性,故其老人皆手捻念珠,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一歲之中,齋戒居半。”《滇黔紀遊.錄雲南》:“大理府為天竺之妙香國,初屬羅剎”。”清代僧人文果在《蒼洱叢談》中也說“大理府為天竺妙香國”。

    大理點蒼山古稱靈鷲山,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於此地講解《法華經》,又在洱海印證如來位(見《滇黔紀遊.錄雲南》)。傳說佛主釋迦牟尼於靈鷲山香草坪(大理點蒼中和峰山腰)開道場,一會講經說法,一會拈花示眾,聽者皆默然,唯有大弟子迦葉破顏微笑。於是,釋迦牟尼以心印囑咐迦葉為禪宗初祖。迦葉尊者欣然從命,抱金襤袈裟,攜舍利子佛牙上雞足山開華化道場,後來他入定華首門,肉身成佛,因此大理雞足山成了享譽東南亞的佛教名山、朝佛聖地。是不是“妙香國”源自佛陀世界的拈花微笑?元朝的郭松年在《大理行記》中曾描述說:“此邦之人西近天竺,其俗多尚浮屠法。”蒼山上奇花異草滿山遍野,“尖峰獨產紫柏,奇香。”。無為寺“有香杉五株,為南詔高僧贊陀得於天竺”。所以清末進士(雲南的第一個狀元)袁嘉穀認為:“妙香之名,古經無之,迨因蒼山之香而附會耳。”應該肯定,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妙香”一詞就應當是形容佛寺所用香料在燃燒後所散發的香味,妙香國也可是佛家幻想的清淨安樂之地,其義近乎妙土。

    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唐代,由彝族、白族的先民建立了雲南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王朝,也是最強大的地方王朝,它數次打敗唐朝大軍,還兩次圍困成都,曾經攻下貴州的遵義,廣西的南寧,統治越南河內數年,還與唐朝海軍大戰於南海——這個王朝就是---南詔!從649年細奴邏第一位國王,到738年皮羅閣受唐封“雲南王”,到902年舜化貞國滅,一直都是中華西南最強大的王朝。公元937年,晉天福二年,通海節度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公元1095年高升泰改國號為大中國,1096年高升泰在死後歸政於段正淳,史稱後理國。公元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革囊渡江”徵雲南,滅大理國。佛教起緣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大理是佛教成長和早期傳播之地。南詔建都史被頌為觀音菩薩的指引和授予,蒙氏王族也附會成為印度阿育王的後裔。至大理國時期,段思平奪取政權,登基之日先拜天地,再拜觀音:“吾國國號大理,本妙香福地,以佛立國。”大理國時期,若非佛子,不得為官。故而佛教在當地更為推廣,成為帶普遍性的全民信仰。上至國君、宰相、軍將、下至庶民,皆通佛禮。在南詔大理時期,佛教得以空前發展,甚至到了“以佛立國、以佛治國”的地步。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佛珠;男子以出家為僧為榮。大理山山有寺,寺寺有僧,人們把燒香拜佛當成了一種道德追求。皇帝也倍加崇信,往往放棄皇位而出家為僧。大理王朝22代國王中,先後有10位國王出家。選拔官員的標準必須是“通釋習儒”,社會上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釋儒”階層,國中大事也均有德高望重的僧人參與決策。

    國王竟相禪位為僧也是大理國時期一大景觀。因虔誠信佛,國之災祥禍福,皆前修今生因果,故貴為萬乘之尊的國王,有事難解,功過於帝,帝王失德或在位於多事之秋,皆有言語涉帝,有失民心,唯有出家免去譴責。有的惱於家國難治,煩於國事之勞形;加之內爭外奪的勾心鬥角,不如禪去王位,皈依佛門圖個清淨自在。帝王出家,並非青燈黃卷、晨鐘暮鼓之索然無味。秉義皇帝段素隆出家,軍將十二,清平官七人,隨從一千三百餘,皆受戒落髮。保定皇帝段正明(段正明弟弟就是風流段正淳,段正淳之子段正嚴,即金庸《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出家,則分金一庫,每外出必由隨身沙彌以二十騾馬滿載金銀,攜諸妃常遊於宋朝名山。故帝王出家,除剃了個光頭,亦是坐龍床,倚繡褥,披金絲袈裟,手執金缽盂,只是素食而已。所以,不難理解在這個國度裡,前後有十餘位國王丟掉王位不坐,從金碧輝煌的王宮裡搬出去,到蒼山下的天龍寺裡出家為僧。現在的大理三塔,即位於大理城約1公里的崇聖寺,崇聖寺古名天龍寺,想來大家也不會陌生的,那是《天龍八部》中大理國段王爺的出家地。

    南詔、大理國時代,是雲南古代文明史上最為輝煌璀璨的時代。長達五百多年的佛化國度,政局穩定,鮮有戰亂,政治清明,人民安居,這在戰亂頻仍、政局變幻劇烈的中原和內地,這樣的國度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是不可思議的。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度裡四處流淌著一種罕有的瀟灑和浪漫。元朝初年,有個叫郭松年的旅行家來到雲南,吃驚地發現雲南尤其是大理一帶的人家裡,每一家都種滿了茶花、蘭花,在花香的氤氳中,家裡供奉著觀音佛像和王羲之的畫像。郭問:“為什麼供王羲之?”答曰:“書聖啊!不供他供誰?”郭再問:“為什麼不供孔子?”答曰:“大叔,孔子是誰啊?”只知世有鮮花和王羲之而不知有孔子,讓郭先生一下子領教了什麼叫大理和雲南,於是,當天夜裡,郭先生就在日記裡記下了這件事,讓後人知道,那時的大理和雲南,雖已納入元朝的版圖,但骨子裡還是隻在乎花香、佛祖和王羲之的妙香浪漫之國啊!直到今日,白族人民愛花、養花已成習慣,而且花卉繁多,四季飄香。彩雲之南,風花雪月,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綠樹成蔭,花放異彩,蝴蝶泉邊,絢爛蝶舞。不愁明月盡,自有暗香來。在這裡,民間不知興亡,春天看柳、夏日觀蓮、秋天賞桂,冬日尋梅,手揮五絃,目送歸鴻。

    在這個“朝朝赴俗務,暮暮躲飯局,日日不釋卷,夜夜自反躬。時時有電話,刻刻不安寧。長此身心碎,安能製毒龍”的世界上,想去尋遠在彩雲之南的妙香之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體脂肪填充會移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