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05823673630

    早在春秋時期,女子拜見人時送的禮物,所謂“女贄”就有榛子,板栗,紅棗之類,都是人們認為對身體有補的好東西。在清代,皇家甚至在遼東開闢了御榛園,專門為皇室提供高質量的榛子。現代營養學也證明,使用榛子可降低膽固醇、潤澤肌膚、延緩衰老、有效對抗癌症。榛子、栗子以及松子、杏仁這些,都是華人較早認識的堅果。《詩經》裡常常歌頌南朝的梁元帝曾說,“松子為餐,蒲根是服”,那就是神仙一樣的生活了。

    最有趣的是開心果,很多人以為現代華人才吃到它,其實古人早就認識了,他來自波斯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阿月渾子,唐朝人經常提到他,又叫他胡榛子。古人說它香美可口,可強身健體,現代科學才發現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保護心臟,這倒也符合開心果這個名字。我們現在常吃的巴旦木,唐代人也很瞭解,從波斯進口,當時稱為“扁桃”或者“婆淡”,這是很正宗準確的波斯語音譯,但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人們漸漸又不認識他了。

    明代才說這好東西叫巴旦姆,現代叫巴旦木,李時珍說它殼薄而仁甘美,味道像榛子,洋人拿來填飽肚子,一切堅果都是榛子,古人果然對榛子情有獨鍾。而現代人則常常食用巴旦木來補腦健腦,古人為了吃到各種美味健康的堅果,那是不惜花費許多力氣,從滿世界進口。比如同樣具有補腦健腦功效的核桃,看他名字就知道是西域傳來。《太平御覽》說胡桃外剛樸、內柔甘,簡直堅果中的賢人,是古代進貢的好東西。我們現在叫它核桃,據說是因為公元319年石勒佔據中原,建立後趙,忌諱這個胡字,就把胡桃改名為核桃。

    唐代從西南地區的南詔傳來的有一種稱做“蔓胡桃”的果實,而好吃的人還從北韓進口了一種籽實碩大、香甜可口的北韓松子,當時稱為海松子或新羅松子。那時,懂行的人吃松子只吃海松子,是名副其實的尖兒貨!

    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吃貨也發現了新大陸,除了葵瓜子、花生、巴西果、碧根果,還有一種長得像腎的堅果,被稱為腰果,事實證明,腰果兼具補腎補脾的功效,深得華人熱愛。

    明代末期的西方傳教士卜彌格發現海南、雲南大量種植這種樹,被稱為“檟如樹”。古人吃這些堅果要大費周章,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而且現在可以吃到的更多,比如並稱四大鮮果的榛子、巴達木、核桃、腰果,現在都有得賣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顯示,食用堅果較多的人患心臟病的危險較低,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10月刊發,科學告訴你如何活到100歲,其中第2項及多吃堅果,多項研究表明,每週至少食用三次堅果,可使過早死亡風險降低3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人少年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