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門奉先寺》是唐代詩人杜甫早期創作的一首詩。許多讀者把這首詩解讀為一首描寫龍門夜景的遊歷詩,卻很少有人去考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借宿奉先寺的因果。除了這首詩外,杜甫還有一首《龍門》。讓我們先讀讀第一首詩: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在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註》中,這首詩被認定為開元二十四年所作。另外一首《龍門》,則被明確地認定,是杜甫姑姑去世和祖母盧氏去世期間創作。但是很少有人追問,杜甫為什麼兩次去龍門寺?杜甫的陸渾山莊就在龍門山附近,如果他去游龍門寺,用得上在龍門寺住宿嗎?
其實,這兩首詩寫作的時間,前後相隔應該不會超過兩年。在杜甫姑姑去世之前,也就是天寶元年之前,杜甫的父親杜閒去世了。按照唐朝風俗,作為長子的杜甫應該為父親守孝三年。就在這個期間,曾經像母親一樣養育他長大的姑姑也去世了,杜甫又自願為姑姑守孝一年。守孝期剛滿,杜甫的祖母盧氏又去世了。作為長孫的杜甫,不僅要為祖母守孝,還要承擔起葬禮、到寺廟為死者超度所有責任。
杜甫之所以去寺廟,就是去為親人做法事。這兩首詩,其實是在講述他的悲傷的心境。他在詩中講述說,在僧人的陪伴下,來到寺廟供奉佛像的大殿參拜。他夜晚就住在寺廟之中,夜風吹進石壁的大小洞龕,發出冷冷的迴響。銀白的月光下,林木被風吹得疏影搖動。透過窗欞的縫隙,可以瞥見夜空中的繁星。天地是如此寂靜,星空是如此低垂,彷彿要逼近窗前。杜甫不由感到一陣寒意,彷彿整個身體從裡到外,都被洗滌過一樣,變得澄澈透明。就在杜甫忘記自我的時候,一陣鐘聲把他敲醒。僧人曾經告訴過他,這是為了超度沉淪受苦的地獄眾生而敲響的鐘聲。這鐘聲可以震醒長夜,警覺迷失的心靈,引導凡心向善,停息諸生苦難。
從詩中不難看出,杜甫不是普通的領悟佛教,而是藉助佛教安撫自己悲傷的心。
《游龍門奉先寺》是唐代詩人杜甫早期創作的一首詩。許多讀者把這首詩解讀為一首描寫龍門夜景的遊歷詩,卻很少有人去考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借宿奉先寺的因果。除了這首詩外,杜甫還有一首《龍門》。讓我們先讀讀第一首詩: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在清代仇兆鰲的《杜詩詳註》中,這首詩被認定為開元二十四年所作。另外一首《龍門》,則被明確地認定,是杜甫姑姑去世和祖母盧氏去世期間創作。但是很少有人追問,杜甫為什麼兩次去龍門寺?杜甫的陸渾山莊就在龍門山附近,如果他去游龍門寺,用得上在龍門寺住宿嗎?
其實,這兩首詩寫作的時間,前後相隔應該不會超過兩年。在杜甫姑姑去世之前,也就是天寶元年之前,杜甫的父親杜閒去世了。按照唐朝風俗,作為長子的杜甫應該為父親守孝三年。就在這個期間,曾經像母親一樣養育他長大的姑姑也去世了,杜甫又自願為姑姑守孝一年。守孝期剛滿,杜甫的祖母盧氏又去世了。作為長孫的杜甫,不僅要為祖母守孝,還要承擔起葬禮、到寺廟為死者超度所有責任。
杜甫之所以去寺廟,就是去為親人做法事。這兩首詩,其實是在講述他的悲傷的心境。他在詩中講述說,在僧人的陪伴下,來到寺廟供奉佛像的大殿參拜。他夜晚就住在寺廟之中,夜風吹進石壁的大小洞龕,發出冷冷的迴響。銀白的月光下,林木被風吹得疏影搖動。透過窗欞的縫隙,可以瞥見夜空中的繁星。天地是如此寂靜,星空是如此低垂,彷彿要逼近窗前。杜甫不由感到一陣寒意,彷彿整個身體從裡到外,都被洗滌過一樣,變得澄澈透明。就在杜甫忘記自我的時候,一陣鐘聲把他敲醒。僧人曾經告訴過他,這是為了超度沉淪受苦的地獄眾生而敲響的鐘聲。這鐘聲可以震醒長夜,警覺迷失的心靈,引導凡心向善,停息諸生苦難。
從詩中不難看出,杜甫不是普通的領悟佛教,而是藉助佛教安撫自己悲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