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文儒風

    槍,頭較尖,大槍一般才3米。主要用刺做攻擊,衝陣用。(語云槍為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降槍勢所以破棍,左右插花勢所以破 牌钂,對打法破劍、破叉、破鏟、破雙刀、破短刀,勾撲法破鞭、破鐧,虛串破大刀、破戟。人惟不見真槍,故迷心於諸器。一得真槍,視諸器直兒戲也。不知者曰:血戰利短器。夫敵在二丈內,非血戰乎?真槍手手殺人,敵未有能至一丈內者,短器何所用之?唯劫營巷戰,宜用刀鞭棒耳。至於弓弩鳥銃之發,必在二十步外,牌盾可御,大炮不能命中,付諸天數。二者雖更長於槍,而非所畏也)

    戟:槍頭有帶刃刀,一般是武將用來衝陣的,能刺能斬,帶的刃主要是月牙刃

    槍矛,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於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性別、年齡而異。槍纓的長度不短於20釐米。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

    戟是一種中國獨有的古代兵器。實際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體,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戟是戈和矛的合成體。有很多種類,有長有短,也有投擲用的手戟。雙用的一般較短。)

  • 2 # 黔城小白

    先秦時期:“槍,謂木兩頭銳者也——《蒼頡篇》”

    漢代:“剡木傷盜曰槍。——《通俗文》”就是把木頭削尖就叫槍。

    矛的記載:“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頭曰:入地也,松櫝長三尺,其矜宜輕,以松作之也。櫝,速櫝也,前刺之言也。”所以可以看出,有金屬頭的被叫做矛。

    但是後來隨著戰爭的需要,又出現了一種東西,槊。

    槊:“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釋名·釋兵》”。

    後來,到了隋唐時期,為了區別於長槊,開始把金屬頭短的稱之為槍。

    但矛和槍在那時一直難以區分。

    而部分,武術則把用韌木做杆子的稱為槍,用硬木做杆子的稱為矛。

    也有的人把金屬頭最短的稱為矛,次之的為槍,最長的為槊。

    所以直到現在,槍矛的區別都是沒有統一標準的。

    而戟,要說青銅器時期,有一種從長柄鐮刀演變而來的兵器叫戈,但是,戈只能用割來產生傷害,是很不便的。

    後來人們發現,把戈與矛結合,既能刺,又能揮砍,就形成了歷史上的戟。

  • 3 # 花外神仙

    中國古代冷兵器複雜多樣,有點奇形怪狀,有點簡單實用,不要糾結它們之間的細節,大體上能區分就行了。

    首先是——矛:

    特點是大長杆和尖刺,但頭部金屬件一般扁平,好象一把短劍,可以腦補張飛的丈八蛇矛。

    所以還有一定的揮砍功能,唐朝以前用的比較多。由於它的穿刺能力不如槍,砍殺能力又不如大刀,所以當防護能力和鍊鋼能力提高以後就被淘汰了。

    槍:

    特點是細長杆和尖刺,但頭部金屬件更尖,所以刺殺能力最強,但是喪失揮砍能力。因為重量輕造價低適合大規模裝備步兵。

    為了說戟,這裡多說一點關於另一種兵器——戈的

    所謂戈,可以理解為加長的鐮刀,杆上沒有尖,鉤殺或啄殺,戰國以後基本上不用了。

    而戟則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矛尖。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戟一般有十字戟和卜字戟。

    十字戟常見的就是呂布的方天畫戟。

    而卜字戟一般可以在春秋的電視劇作為禮器出現。

    個人比較喜歡呂布的方天畫戟,和大家多說一點。

    戟的出現在中國推動了戰國時期的到來。戟一方面是儀仗禮器,另一方面又是從先秦至秦漢魏晉軍隊中的制式裝備。有不少儲存下來的。呂不韋戟2007年出土於兵馬俑坑中,由青銅戈和矛以及木柄組成,全長2.87米,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儲存完整的青銅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戟出現於商代,西周時期出現了整體鑄造的戟。一種是以矛為主,旁生橫刃,木柲裝插在矛體的銎部。春秋戰國時期多為青銅戟,大量用於車戰,為”車戰五兵”之一。西漢出現鋼鐵戟,為漢代步兵和騎兵必備格鬥兵器。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入侵,軍隊中戟逐漸為刀所取代。後世仍作為儀仗禮器。

    圖源網路,侵刪。

  • 4 # 勇戰王聊歷史

    不是!

    首先,矛和槍形制很像,但是重量不同。

    矛和槍的樣子是一樣的,但是,在用料上有區別。矛的重量遠比槍重,長杆使用硬木頭製作,沒有韌性。而槍是軟木製作,講究韌性,揮舞起來槍桿會彎曲。

    (張飛使用的是“蛇矛”,周圍小兵使用的是普通的“長矛”)

    簡單來說,著名的馬其頓方陣使用的長杆武器,應該屬於“矛”。而《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使用的就是“百兵之王”---槍!

    (矛和槍的戰鬥部形制各異,基本上都滿足帶仞、能刺的功能。)

    還有,抗戰時期,游擊隊員和兒童團使用的紅纓槍,也屬於“槍”。

    (這是紅纓槍,槍桿有韌性。)

    另外,矛有一種特殊形制的----蛇矛,就是張飛使用的那種。其頭部不是菱形,而是像一條蛇一樣彎曲向上。做成這種造型,主要是為了增加刺殺深度,增加威力。

    其次,在矛和槍出現之前,士兵使用最多的是“戈”!

    (後面士兵,使用的是戈)

    “戈”是平頭的,不能刺殺,只能“割”。這跟當時的作戰方式有關。看外國騎士決鬥電影,兩人各拿一個十米長矛對沖,首先被集中地能把長矛前端給頂碎好幾米。

    (懟不死你!)

    而中國古代不是這樣,中國春秋戰國之前時流行的是車戰,士兵站在飛馳的馬車上殺敵。此時,拿長矛拼刺是很不方便的。所以,當時會有一個士兵站在馬車上拿著“戈”,跟使用鐮刀一樣,收割人頭!

    等到漢朝以後,車兵被淘汰了。開始使用騎兵和步兵,這才開始流行上面說的“矛”和“槍”。

    戟的構造比上面兩種複雜的多。

    (這就是最初的戟,並不好看)

    從外形上看,戟就是“矛(槍)”和“戈”的合成體,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戟的種類也多,造型各異。按照使用兵種,基本上可以分為:馬上戟、步戰戟、雙戟。

    當然,電視上呂布用的那種戟,基本上只用於儀仗隊。。。

    總之,越是好看的兵器,製作成本越高,越不實用。真正大量裝備軍隊的武器,都是造型很簡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路車主註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