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有一張銀行卡是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統一辦的,不怎麼用,不知道扔哪去了,但是沒登出; 一天簡訊提醒銀行卡轉入了三萬塊錢,過了一會又提示錢被轉走了,我以為是銀行轉錯了,又轉回去了,所以沒在意; 又過了半天,銀行打電話過來,叫我歸還轉入銀行卡里的錢;我去查才知道,是別人ATM機轉錢輸錯了銀行卡號,而我的卡被盜刷了;他們要求我還給失主三萬塊錢,這應該怎麼辦?
8
回覆列表
  • 1 # 划水的水

    有幾種可能,

    1.你在學校的時候買賣銀行卡

    2.銀行內部作案,不過這幾個錢不值當的

    3.你確定你不是接到詐騙電話?

    4.讓他們自己報警

  • 2 # 空穴來風之天涯

    許多學校都會委託自己的存款銀行代發工資或代扣學雜費,可以大大減輕學校的財務工作和方便學生繳交學雜費。不論是代發工資或者是代扣學雜費,由於學校涉及人員眾多和人員分佈廣泛的原因,要求被代發工資人員或被代扣學生到指定銀行開戶再把開戶資料傳送學校存在諸多困難,所以銀行一般採取批次開卡、本人啟用的方法收集個人開戶資訊並建代理業務資料庫。

    銀行在接收到持卡人啟用銀行卡請求時會核對身份資訊,啟用銀行卡時會要求持卡人設定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碼並告誡妥善保管好密碼。許多銀行對銀行卡密碼試錯次數不會超過三次,以保證持卡人的資金安全。

    題主說自己的銀行卡用過幾次後就不知丟哪了,說明銀行卡已經啟用並設定了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碼,題主即便是丟了這張銀行卡且該卡被別人撿到,由於不懂密碼,卡里的錢是無法取出的。

    根據題主講述把卡扔了的情節,可見當時卡里並沒有多少錢。那麼這裡推斷只有一種可能,題主的銀行卡被一個掌握了卡密碼的人在使用,在卡被別人錯存入三萬元錢後在櫃員機等自助裝置上查詢到卡里多了三萬元錢並把它取走。

    由於銀行資料庫留存開卡人基本資訊,在接到錯存三萬元錢到別人卡里的人投訴後會展開調查,很容易便找到錯存卡卡號和持卡人基本資訊,於是發生銀行要求題主返還存款一幕了。

    這裡題主至少有兩個方面的過失,一是有義務保管好自己的卡密碼而沒有保管好;二是銀行卡保管不善,不再用的銀行卡不及時銷戶。

    由於題主的問題是客戶自己把錢錯存到題主的銀行卡里並被取走,這件事其實不太關銀行的事,如果題主不歸還取走的三萬塊錢給錯存人,錯存人也只有走法律途徑了,題主會被訴至法院。那時題主得證明錢不是自己取的以及如何解釋密碼洩露和卡丟失也是破費周章的事情。如果題主的銀行卡被別有用心的人用於洗錢,題主的責任就大了去了。

    記得:銀行卡(賬戶)密碼設定要符合安全要求並妥善保管,每隔一段時間要做密碼變更,不再用的銀行卡及時銷戶,不留隱患。

  • 3 # 財富公元

    無巧不成書,別人轉錯錢的機率極小,結果還沒第三人盜刷,電視劇編導也想不到這樣的巧事吧!實際生活中,類似這樣的盜刷、錯轉錢的案例在銀行比比皆是,更需要個人對自己的銀行賬戶加強保護和風險防範,不以事小而不為!

    第一步,要證明銀行卡不在本人手中。接到銀行要求客戶歸還轉錯一筆資金的電話,應該確認銀行的電話真實性。可能大學畢業已經不在銀行所在地,但是也要查明事情的真相,有條件的可以去該銀行打出賬戶流水,讓銀行查詢轉走資金的時間、地點等資訊,蒐集相關證據證明銀行卡資金轉走非本人所為,而是另有他人。

    第二步,及時報警,請求警方調查。在銀行查詢賬戶資金流向方面的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報警,請求警方介入調查。畢竟現在金融犯罪常常伴隨著高科技,幕後都有科技方面的高人操縱,不是銀行說查就能查到的。報警之後由銀行配合警方聯合偵察更有利於案件的突破。

    第三步,吃一塹長一智,加強個人賬戶的個人資訊保護,嚴防資訊洩露,造成資金損失。由於現在金融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越來越高明,破案難度逐步加大,這就要求銀行客戶對個人賬戶的安全問題從開戶之日就要有預防措施,不要等著風險損失出現了才開始想著亡羊補牢。平時個人銀行卡妥善保管,長期不用的卡應該銷戶,不應該隨處亂放銀行卡,更不要隨口告知他人賬戶密碼、身份證號碼、賬號之類的重要資訊,不要以為一個平時不用的銀行卡無所謂,滿不在乎,當出來一些賬戶風險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

    其實,銀行卡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人錯轉錢,又遭遇銀行卡盜刷,完全不必急著還錢,和銀行說清楚銀行卡已丟失,調閱流水,報警等待警方偵破就是了,既然公安局都介入了,警方未偵破之前,銀行也不好逼著客戶還錢的,畢竟報警就是金融犯罪案件了,客戶也是受害者,銀行也只能等結果。

  • 4 # 惠風和暢207547485

    在電信詐騙高發的2016年的的確確發生了這樣的事,當時受害人銀行卡內的資金剛被盜刷幾個小時,整個人處在懵圈的狀態中,筆者與受害人在交流時幫他理清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受害經過1、下面的簡訊截圖裡的簡訊是一條帶有釣魚網站連結的簡訊,受害人點開連結進入釣魚網站,根據網站提示輸入了個人資訊(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驗證碼等)。2、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個人資訊及驗證碼在自己手機上下載了建行手機APP軟體“隨芯用”透過“隨芯用”繫結受害人銀行卡。隨芯用類似目前建行“龍之付”的功能,可以實現向朋友付款等功能!3、以下簡訊截圖內犯罪分子先向“鄭柏梅”支出1元后知道受害人銀行賬戶內資金剩餘202.87元。4、隨後“賀園”向受害人賬戶內轉入1895元后,受害人銀行賬戶內資金剩餘2097.87元。5、緊接著將受害人賬戶內資金2097元轉入“張赤”銀行賬戶內,受害人賬戶內餘額為0.87元。

    犯罪分子從釣魚簡訊的傳送到最終將受害人銀行賬戶內資金盜完,整個作案過程不過一個多小時,其中幾筆資金的轉賬更是在兩三分鐘之內完成!由於受害人賬戶內資金有限,損失只有兩百多元,事發後他並沒有選擇報警,他這種做法估計很多被電信詐騙金額少的受害人都會這樣做,在損失不太多的情況下去只能自認倒黴,即使報警損失的資金找回的希望很小,不但耽誤自己的時間,又感覺很丟人!

    報警自證清白

    在該案例中,受害人認為自己實際損失不多報警沒什麼意義,但是受害人的銀行賬戶卻已經淪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工具,如果轉入受害人賬戶的另一位受害人“賀園”選擇報警,警方會根據被盜資金流向凍結止付該受害人的銀行賬戶,甚至很可能延伸凍結其名下其他銀行賬戶內餘額,導致自己無錢可花不說,還需花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向警方自證清白!

    小結

    電信詐騙分子心思縝密,作案手法更是花樣繁多,該案例只是顯現出電信詐騙的冰山一角,很可能簡訊截圖內不論是轉進還是轉出資金所涉及的賬戶人員都在以“擊鼓傳花“的性質淪為洗錢的工具。

    天上掉餡餅的事比中獎還難,大餡餅真的砸到自己不能心存貪念,需理智對待,弄清事實及時報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對天生戀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