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地理知識有限。看了近些日子武漢暴雨和三峽洩洪的新聞有感而發。為什麼近年來黃河流域洪水少了?
6
回覆列表
  • 1 # 騰飛說史

    近一萬年以來,從總體上來看,中國主要江河的徑流量是呈現出減小的趨勢的,尤其是華北平原和西北地區河流水文的變化最為明顯。

    近一萬年以來,黃河部分支流的徑流量大大減少了,有一些河流甚至乾涸了,歷史上的渭水、汾水、漳水徑流量都很大,而如今有些河段已無航運之利。

    (清代治理黃河的場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與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的整體變化有關。

    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我們現在是處於第四紀冰期的後期,相對於冰期來說,現在的氣候是溫暖的,但相對於溫暖期來說,現在也並不是十分溫暖的時期,而在近一萬年以來的尺度上,氣溫在整體上又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在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是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最溫暖的時期,中國北方地區的平均氣溫比現在要高2℃,東南沿海地區可能要高2.5℃。

    在後來的歷史時期,氣溫有所下降,有溫暖期,也有寒冷期,比如西周中後期就是一個寒冷期,而春秋至西漢末年則是一個溫暖期,春秋至西漢時期的平均氣溫只比現在要高1.5℃,隋唐北宋時期,也是一個溫暖期,但是平均溫度只比現在高1℃。

    我們現在是處於明清小冰期的後期,比西漢、唐朝時期的溫度要低,比歷史上的寒冷期,溫度要略高一些。

    (東亞大陸地形圖)

    所以,在一萬年的尺度上,我們現在是處於寒冷乾燥期,我們都知道東亞大陸處於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溼潤的暖溼氣流,從東南沿海深入影響到西北內陸,這種影響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由於近一萬年以來,地球的氣候越來越乾燥,那麼自然而然,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溼潤就越來越難以深入影響到西北內陸,這是中國黃河流域主要河流徑流量越來越小的根本原因。

    而近5000年以來,人類的活動則加劇了這一自然變化,人類需要開墾土地,發展農業,這樣一來,就導致大量的森林資源被破壞了,森林是涵養水源的,大片的森林消失以後,地面變得更加乾燥了,蒸發量變大了,地表徑流也就減少了,為了灌溉農作物,人類又修建了各種各樣的水渠,直接從河流中取水,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地表徑流的蒸發。

    此外,黃河流域洪水變少的原因,還與近些年來,黃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整治有關,河堤的加固,水利設施對徑流量的季節性調控,減少了雨季發生洪災的機率。

  • 2 # 歷史寶藏

    最近幾年,黃河流域確實很少有發大水的記載,就是在夏季多雨期,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也是比較安生的。

    不僅如此,黃河水不夠用的問題倒是成為現在黃河的新問題。

    黃河斷流是黃河徑流量減少的極端狀況,斷流現象最早開始於1972年,在之後的1972~1996年這25年間,就有19年出現黃河干流斷流,平均每4年竟有3年出現斷流。

    不得不承認,這是黃河流域水文狀況的一個新挑戰。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從自然方面的氣候變化到社會層面的用水量增加,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為方面的因素。

    得益於工程技術的發展,黃河流域的主要農業區,如寧夏平原,山陝交界地區,均採用機械引黃灌溉的手段。黃河在春夏時段,正常情況下有桃汛和伏汛兩個汛期,但是華北地區的春季正是乾燥季節,農作物生長正需要灌溉,而夏季因為區域間降水不協調,或者因為季風推進異常,都會導致伏旱,同樣需要引黃灌溉。

    這是黃河徑流量減少的最主要因素。

    黃河下游雖然自晚清就呈懸河的狀態,但是有系統完善的堤壩系統,再加上黃委會的高度重視,歷年檢修,自然不會出太大的問題。(主要是萬一出問題,就是黃河決口氾濫的大問題。)再加上小浪底水庫的調節,黃河流域應對一般年份的洪峰沒有問題。

    有人會說,長江流域有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樞紐——三峽水利樞紐,為什麼還阻擋不住長江流域最近幾年夏季屢遇澇警。

    雖然有三峽大壩,但是長江流域的降水很豐富,長江徑流量也是中國之冠。

    中國主要河流年徑流量等資料

    就算是再大的水庫,也要考慮蓄水容量問題,在上中游大量來水的情況下,三峽大壩也需要放水減容,否則萬一大壩出什麼問題,可比一般的河流漲溢厲害的多。

    其實長江流域的水澇問題自清代就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在公眾視野。因為長江流域地狹而民眾,再加上民人圍墾湖渚,長江中下游的槽蓄容量不斷縮減,遇到夏季水漲,溢澇就不可避免。

    馬上又是一個夏季,願河清海晏,江河安然。

  • 3 # 中國氣象愛好者

    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科技進步、國力提升,黃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固若金湯,已經可以把黃河大部分河段約束住,阻止大洪水發生;第二是黃河的水量本來就小,再加上80年代以來的氣候變化,華北平原乃至整個黃河流域乾暖化趨勢明顯,黃河水量進一步減小,所以根本不具備全流域洪水發生的條件。

    黃河治水就不用多說了,我們古人治黃幾千年,1949年以後更是充分吸取古人智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再不惜代價砸錢、砸人力、砸資源,歷經幾十年積累,形成了幾乎是“固若金湯”的黃河水利、堤防體系,可以這麼說,黃河已經被成功的捆住了。龍羊峽,小浪底,黃河下游的大堤,都是現代治黃的傑作。就譬如說濟南的黃河大堤,要縱深有縱深,要高度有高度,黃河水是很難氾濫出來了。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黃河治理成功的基礎,也是在於它總水量小的基礎上。根據水文資料,黃河年徑流量是580億立方米,長江是9600億立方米,黃河水量是長江的十六分之一不到,和長江支流漢江的水量差不多。雖然黃河含沙量大,但相對而言捆住這條河比捆住長江還是要容易的多。

    反觀長江,這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河,從各拉丹東雪山奔流到東海,一路經過幾乎所有的氣候帶,支流眾多,水量充沛,沿岸人口經濟密集,大城市密佈。近幾十年,長江流域一直保持多雨,每逢初夏都會有一段集中暴雨期,出現區域性洪水也屬正常。

    另外,黃河少洪水,不代表黃河沒洪水。事實上黃河中上游每年都會有小型洪水--凌汛,那是冰凌形成壩體阻擋水流下洩引起的。另外,如果黃河中游再出現集中暴雨,黃河發洪水仍然有可能。最近黃河流域雨量有增多趨勢,抗洪防洪切不可鬆懈。

  • 4 # 被風吹過的男人1

    最主要的是人類破壞了自然水迴圈系統,小時候下再大的雨,街上的積水雨一停很快就下去,現在下箇中雨都起水,修的下水道不排水就算了還往外冒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螞蟻搬家用先再然後造句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