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和Auto
-
2 # 被逼著改名
氫氣雖然和天然氣都是氣體,但氫氣對金屬有個特性,氫脆!金屬容器長期儲存高壓氫氣會導致金屬脆弱。這就是氫氣無法替代天然氣的最主要因素,不論管道還是鋼瓶,都沒法用很長的時間。據說美國有了新材料製成的容器,沒有氫脆的問題,但我這裡沒有相關資料,即便成功,短期內的價格非常高。
另一方面,單位體積的氫氣雖然質量輕,但熱值比天然氣低,所以會覺得氫氣不禁用。或者氫氣瓶佔用的空間要更大,減少了使用空間。
當然,除了燃料電池,氫氣內燃機也研發過,但問題很多。首先就是排放問題,會產生NOx化合物,與清潔能源的目標背離。其次,氫氣的逃逸性很強,對密封的要求很高,大大增加了內耗。第三,熱效率不高,甚至不如汽油機的。第四,氫氣燃燒的溫度很高,遠遠超越汽油和柴油的,讓使用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氫氣內燃機折騰了好幾年,被證明行不通。
所以選擇氫氣染料電池是多次試錯的結果。
-
3 # 虎皮青貓
路過順手答。暫時來說,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用作汽車能源的最好方案。
首要原因是效率高氫燃料電池效率40%~60%,比熱機高一個等級。除非熱機規模大到一輛卡車拉不動的程度,例如火電廠裡的超超臨界機組。
熱機做功的過程可以用卡諾迴圈來描述,受熱力學定律限制。此處省略了一大堆理論,直接得出結論:效率就這麼著了,愛用不用。
對於量產汽車發動機來說,CAMRY的2.5L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熱效率41%,已經是標杆般的存在。
當然,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車,電機輸出還有一層損耗。但與此同時,電動車相對簡單的減速機構效率又要比內燃機的變速箱高。此消彼長,氫燃料電池+電機完勝氫氣發動機。
前面有朋友說氫氣直接燃燒溫度太高,現有發動機材料受不了,確實如此。不過如果讓空氣過量,以此降低燃氣溫度,是否可行呢?
氫燃料電池的研究價值前面說汽車內燃機效率也就那樣了,車企再研究十年能提升個1%就謝天謝地,除非發生材料革命,否則不能指望太多。
而氫燃料電池光電極材料就有很大提升空間。電動車是重要的市場驅動力,用人話講:氫燃料電池的使用者多了,金主才肯拼命投錢。
所以氫燃料電池到底還有啥用?遠的不說,手機要是能用上,一個月充電一次豈不是美滋滋?
然後各種小型發電機也可以歇歇了。同樣重量的手提氫電池,可以提供十倍電量,而且沒有噪音,貴個幾倍還是值得的。
日本推廣氫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目的這部分有點跑題,不過還是多說幾句吧。自福島事件以來,日本總髮電量中核電的比重已經從30%降到3%以下(存疑)。
對於一個燒啥都是燒錢的島國來說,電成了緊俏品。
但電動車取代汽油/柴油車又是未來的趨勢。如果說電廠發電——電池充電的路數因為缺電行不通,那氫燃料電池又如何呢?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工業制氫不止電解法。如最常聽到的氯鹼法,中國已經用了很多年,產量還很大。所以缺電不等於缺氫。
另外,日本部分地區氣候寒冷,鋰電池效能大幅縮水。兩個無法忽視的因素,迫使日本研究氫燃料電池。
總之,現在氫燃料電池車還遠未到取代電池車、內燃機車的程度。相關車企也是為未來做長遠打算,才肯花費人力物力研發。
回覆列表
氫氣不能替代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使用,目前的方案只有燃料電池一種,使用燃料電池的原因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本質為電動汽車。
氫作為汽車燃料使用理論上是非常理想的,曾經也確實出現過一個品牌研發過使用氫直接作為能源的汽車,但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原因並不難理解,有兩點制約了氫燃料燃燒驅動的可能性。
①·常溫常壓下氫氣的密度只是CNG的1/8,眾所周知一臺汽車的續航里程用CNG只是用汽油的一半多一點,原因為鋼瓶的儲氣量過小限制了燃料的體積;而氫的常壓密度更小,需要讓汽車有一定的續航里程只能讓儲氣瓶變的更大,大瓶不僅減少了實用空間而且增加了整備質量,重量的增加和推重比不斷抵消,結果則是續航提升需要的鋼瓶會大的比較誇張。
②·氫氧燃燒的火焰溫度非常誇張,如果對氫焊有過概念的話會感受到那種能夠融化金屬的高溫,氫氧焰的理論火焰高溫可以達到2830攝氏度。汽油的理論火焰溫度是1200攝氏度,柴油火焰溫度為1800攝氏度,以目前的內燃機材料還沒有哪一種能夠承受氫氧焰的超高溫度。
沒有特殊的材料製造內燃機,如果直接用汽柴油機換用氫燃料會被融化,而耐高溫的材料都是非常昂貴的;使用氫氣假設價格很低,但是製造一臺發動機的成本足夠普通內燃機汽車多家N年汽油。
所以直接用氫從汽車本身而言並不現實,其次對於用車成本而言也不實際。
CNG天然氣一般80升的鋼瓶才能行駛不足300公里,天然氣1m³按照3元計算,一公斤CNG只是僅為4元多一些,能夠行駛20公里左右;100公里按照5公斤CNG計算,成本僅為20元;而液態氫燃料一公斤的價格會超過60元,能驅動車輛行駛多少公里?所以使用氫燃料作為汽車能源使用是非常不合理的。
即使作為燃料電池汽車使用也很不理想,一公斤的氫在燃料電池堆中反應釋放出的電還不足以驅動車輛行駛100公里,而製造氫即使用棄電電解水也需要消耗4倍以上發出的電量;很多人認為用棄電是節能環保制氫,但是棄電的比例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過程中已經逐漸縮減至不足5%,最終是不會有棄電用以制氫的。
而除電解水以外只有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才能制氫,這些常規能源直接當做燃料會有汙染,難道制氫就沒有排放了嗎?
所以氫燃料電池增程式電動汽車並沒有推廣的價值,或者直接用氫做燃料也是沒有的;退一步講即使氫個成本非常低,但是燃料電池堆的製造需要用鉑或者石墨烯,一個電池堆成本動輒3~4萬,一臺汽車用幾個堆後再加上電動汽車的動力蓄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材料成本,一臺毫無效能的代步氫燃料汽車也會在30萬以上,而同樣的效能和品質的燃料車十萬都不值,消費者有理由選擇嗎?難道就因為使用的燃料不同?
所以以氫為概念的汽車雖然名頭很大但保有量極其低,即使在熱衷氫能的日本,推廣數年後也只是幾千臺而已。這種車的電池堆不能擺脫鉑、制氫不能擺脫常規能源和找到低成本電能,其普及的價值是必須打問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