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是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以下是他取經、遊學的簡要過程、影響和成就: 玄奘法師於唐朝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並在那爛陀寺從戒賢法師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 唐太宗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舉盛大的歡迎儀式。 玄奘法師帶回經像舍利等數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520夾657部。 唐太宗極欽重玄奘法師,尊從他“闡揚遺法”之志,助其譯經工作,建立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 玄奘法師組織譯經,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凡19年,共譯出經、論75部,1335卷。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 除了佛經,還翻譯了古印度的其他學術著作。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多用直譯,筆法嚴謹,準確。 玄奘法師建立了譯經的新規則,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後代譯經家常以玄奘所立之定則為法式。他們稱玄奘以前的僧人所譯之經為舊譯,稱玄奘以後所譯之經為新譯。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和學術著作,將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都傳到中國了,不但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還為古印度佛教和學術文化儲存了珍貴典籍。 玄奘法師透過翻譯經、論,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的宗派——“唯識宗”。 此宗學術極為精深。在中國近代,有些學者主張弘揚唯識學說,建立中國自己的科學。 玄奘法師回國後,應唐太宗想了解西域國家的要求,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載西域、印度、錫蘭等138國之歷史、地理、宗教、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親踐者110國,傳聞者28國。該書在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乃至於中西交通史料上,都有極高價值,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印度的古代歷史也是靠這本書才得以重建的。參考資料: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玄奘西遊記”
玄奘法師是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以下是他取經、遊學的簡要過程、影響和成就: 玄奘法師於唐朝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並在那爛陀寺從戒賢法師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 唐太宗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舉盛大的歡迎儀式。 玄奘法師帶回經像舍利等數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520夾657部。 唐太宗極欽重玄奘法師,尊從他“闡揚遺法”之志,助其譯經工作,建立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 玄奘法師組織譯經,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凡19年,共譯出經、論75部,1335卷。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 除了佛經,還翻譯了古印度的其他學術著作。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多用直譯,筆法嚴謹,準確。 玄奘法師建立了譯經的新規則,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後代譯經家常以玄奘所立之定則為法式。他們稱玄奘以前的僧人所譯之經為舊譯,稱玄奘以後所譯之經為新譯。 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和學術著作,將那爛陀寺最盛時期所傳承的佛學精華,基本上都傳到中國了,不但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還為古印度佛教和學術文化儲存了珍貴典籍。 玄奘法師透過翻譯經、論,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的宗派——“唯識宗”。 此宗學術極為精深。在中國近代,有些學者主張弘揚唯識學說,建立中國自己的科學。 玄奘法師回國後,應唐太宗想了解西域國家的要求,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載西域、印度、錫蘭等138國之歷史、地理、宗教、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親踐者110國,傳聞者28國。該書在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乃至於中西交通史料上,都有極高價值,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印度的古代歷史也是靠這本書才得以重建的。參考資料: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玄奘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