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途小貼士

    謝邀請,因為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人才需求較大,造成研究生擴招,社會上的研究生多了,所以企業對學歷就慢慢挑了了,這樣自然而然高學歷出來就有優勢了,社會的變化造成的結果,沒辦法,只要不是特別排斥,就可以往上讀,畢竟認真多讀點書總是好的

  • 2 # 考研小秘書

    考研不是大家不想工作,另外讀研也沒你想的那麼輕鬆!

    為什麼考研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好工作招聘都研究生起步

    不知道你去沒去過校招,以某985理工科來招聘的企業為例,本科能應聘的崗位為生產銷售崗,想去研發崗,對不起研究生起步,甚至只招博士!你本科學歷想進一些大企業連門票都沒有,有句順口溜:“985遍地走,211不如狗”“博士,你坐下;碩士,你留一下;本科,你等一下;專科,你讓一下“。

    二.工資待遇不一樣

    統計的結果是985本科平均7662元,研究生平均9852元,自己算一下一年差多少!而代價是多付出一年考研換未來40年的發展,多划算的一筆買賣,儘管可能對研究生的並不喜歡,但不喜歡並不是一個理由,大家還都不喜歡工作呢,不還得要工作。

    三.發展前景不一樣

    以考公務員為例,本科考公務員進去為科員,研究生考上後直接副科,起點不一樣,起步不一樣,未來的升職發展前景也不一樣。那以後評職稱需要學歷的時候,你再去考研究生,時間成本包括學習能力都跟不上了,成家立業之後更沒有時間了。

    以上幾點,考研都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考研趁早不宜晚。

  • 3 # 趣之化學

    作為一個經歷過本科、碩士、博士的過來人,我覺得有資格來回答。來分享一下個人對這個現象的一些看法。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1.本科嚴進寬出 ,本科學歷含金量低

    目前中國本科教育是一個嚴進寬出的狀態,本科含金量低,與國外剛好相反。個人認為原因有:

    ①大學擴招

    從99本科擴招後,學生數量激增,1998年,本科入學62.5萬,2018年本科入學422.16萬(資料來自教育部)。老師教學資源不增,很多學校的實驗課不再是一人一套實驗裝置,而是6、7人共用一個實驗裝置,一個學生做,其他學生作觀眾,這樣學生培養質量肯定會受影響。

    ②大學重科研輕教學

    目前普遍對本科生重視程度也不夠,重視科學研究。這個也不能怪學校,學校排名主要看學校產出多少SCI論文,獲得多少省部級專案,獲得多少經費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做實驗(理工科),才能有資料,才能發表SCI論文,有了SCI論文才有可能獲批省部級專案。所以,各個高校為了獲得更多SCI論文、省部級專案、科技進步獎,就改變政策加重科研獎勵。將原本配製在本科教學上的經費抽取,用於科研獎勵。目前很多學校的本科課酬在2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我想擴招以後上過大學的同學大部分同學都能感受到大部分本科老師上課質量一般。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大學老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要想養家,他們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幹不掙錢的活,而且認真幹教學對評職稱幾乎無貢獻。換做是,估計也會把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

    但是,很多老師在臨近考試前給學生劃重點,我很不贊同這種做法,只會導致學生越來越不學習。

    另外,據瞭解很多一般本科學校,在大四時放水讓那些掛科上10門同學直接及格,順利獲得畢業證。其實,這就是學校的不對,其實,學校重視科研無可厚非,但是你要把嚴本科畢業的要求,掛科太多的學生直接留級,取消學位證,甚至退學。

    因此,本科學歷的大學生普遍來說含金量低。

    目前國家也注意到本科教育的軟弱性。教育部也出臺了政策要求,教授必須參與本科教學。要求各大高校打造金課,清除水課。讓本科畢業不再容易,大學不再輕鬆,不再出現瘋玩。

    2.社會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如果你去各地招聘網站或者招聘會會發現現在稍微好點的企業招聘都要求研究生學歷。當然,這跟本科學歷含金量低也是有關係的。

    3.學生想在校園繼續輕鬆,逃避就業

    學生在大學期間輕鬆習慣了,就業就不能再繼續輕鬆,幻想去讀研究生繼續輕鬆自由的大學生活。

    其實研究生學習是不再輕鬆的,特別是好學校的研究生。目前來講,雖然研究生也在擴招,但是培養上還是比較重視的,各個學校都要求產出研究論文,而研究生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而且碩士研究生畢業也不向本科那麼輕鬆就能畢業。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高,博士生畢業壓力大,每年都能爆出博士生自殺的新聞!

    個人聯絡考研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4 # 教育有故事

    現在考研成了一種熱潮,290萬的考研大軍,數量是相當可觀,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考研的學生?我想,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這些學生考研,是有自己非常清晰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

    第二種,只是找了找個好工作

    有一部分學生,他們考研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能夠在畢業的時候,找個好工作。而這些學生可能開始並不是想考研,等到大三的時候發現,找工作並沒有想象的那種容易,或者聽到師兄師姐找工作經常不如意,於是臨時決定考研。

    第三種,完成屬於跟風

    有一種學生,其實從頭到尾就不想考研,他們考研完全是屬於跟風,看到身邊的人都考研了,或者父母叫他們考研,他們就去考研了。考研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至於能不能考上,也無所謂。最後,很容易就成了炮灰,考研他們只是參與過。

    所以每年考研,都會有棄考的學生,2019年290萬的報考人數,棄考的學生一大堆。

    第四種,害怕面對社會

    還有一種學生,他們害怕面對社會,只想躲在大學校園裡,舒舒服服,這樣不用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也不用面對人情世故,完全是一種逃避心態。所以才會出現,很多人考研並不是為了真正讀研,甚至選擇專業都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對於他們來說,只有能繼續留在學校就好。

  • 5 # 常青藤77568

    主要近幾年就業壓力太大了,好單位入職的門檻也高了,大學老師必須是博士還要有留學經歷,科研單位最低是碩士生或者是985、211畢業,還有醫學、法學等一些就業路子比較窄的本科專業不考研繼續深造想找到好工作很難。

  • 6 # 草根英雄992

    學校是個舒適區,尤其是舒服了四年,這是中國大學嚴進寬出決定的,大家都在抨擊中國教育,卻很少有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樣的大學畢業,為什麼有的同學各方面都很優秀,說白了還是找我約束力不夠,所以把責任推給制度、學校、老師.....但就是跟自己沒有一毛錢關係。這對嗎?我的觀點是既然大環境不能改變,那就改變我們自己。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考研的一大堆,卻很少有人讀博,因為博士很難混下來,除了極少數,都是辛苦奮鬥幾年才能拼來博士學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抹布掉馬桶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