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日飲咗未?(你今天喝了沒有?)這是益力多的廣告詞,其他省份的人更熟悉普通話版本:今天養樂多了沒?
益力多和養樂多,其實是日本Yakult品牌旗下的同一款活性乳酸菌飲品。益力多在廣東和香港採用,養樂多則用於內地其他城市和臺灣(以下均用「養樂多」)。
從進入中國開始,養樂多至今已經暢銷了55年。一個產品,幾十年不升級包裝,不僅沒衰落,還越活越滋潤,得到「一個紅瓶闖天下」的美稱。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來自日本,暢銷中國
養樂多起源於日本1930年代,當初醫學博士「代田稔」在實驗室成功培養出強化的乳酸菌,菌株可以經受人們胃液和膽汁的考驗,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
基於實驗成果,1935年養樂多首次問世,以助人腸道健康為使命,並逐漸風靡日本。
1964年,養樂多首次登陸中國,到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自此真正開始在全國暢銷。
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平野晉」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養樂多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到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750萬瓶。
也就是說,每1分鐘就賣出超過5200瓶養樂多,這還只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情況。根據養樂多官方資料,養樂多2019年3月在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萬瓶!
然而,業績如此亮眼的養樂多,一直以來都是「不求上進」的。
養樂多:史上最不思進取的產品
說養樂多不思進取,是指產品策略幾乎沒有變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紅瓶包裝不變。
養樂多的小紅瓶包裝,自1953年啟用以來已經有66年,已經成為許多人從小到大的記憶之一。
比如筆者,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喝養樂多,印象中養樂多一直沒有變過。
如今,養樂多的小紅瓶已經有很高的大眾認知度,即便把所有產品資訊去掉,僅憑瓶身線條依舊可以一眼辨認出來。
這意味著養樂多已經擁有了專屬的瓶身形狀,正如其他暢銷多年的品牌一樣,可口可樂有玻璃瓶,絕對伏特加是直線瓶,巴黎水則是綠色眼淚瓶。
其二,規格含量不變。
養樂多的瓶子規格,一直都是100ml一瓶。
曾經有大約68000個菲律賓人在Facebook上請願,要求養樂多生產1L裝,然而養樂多公司愣是沒有搭理。最後連菲律賓當地廣播電視集團ABS-CBN也看不過去,特地找官方要說法,才得到了這樣的迴應:
只生產小瓶是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著滋生細菌、二次汙染,同時活性乳酸菌數量也會下降。對普通人來說,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數量足夠。
這個迴應比較實在,筆者之前曾喝過340ml的蒙牛優益C,感覺很容易喝不完。
其三,競爭激烈,也不改變。
養樂多所在的市場,競爭不可謂不激烈。養樂多2002年進入大陸時,光明、伊利、蒙牛、維維、三元5家的營業額,幾乎佔了乳品市場份額的一半。
即使在乳酸菌這個細分領域,也早有巨頭雄踞。1996年橫空出世的太子奶,依靠乳酸菌飲料在巨頭的市場夾縫裡創造了一個品類奇蹟。
簡而言之,巨頭們幾乎已經將乳品市場瓜分殆盡,留給新人的機會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養樂多既不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又不增加新產品,卻硬生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拿下了一席之地。
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養樂多能憑一個單品暢銷多年?
養樂多能夠單憑一個小紅瓶暢銷幾十年,長期穩坐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在筆者看來,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單一產品,強勢定位。
養樂多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品牌,此後就牢牢佔據了這一品類。
正如定位理論所提到的,品牌要專注於某一產品品類,才能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佔據該品類第一的位置,而一旦佔據成功,就要牢牢抓住,不要因為產品多元化而稀釋品牌力。
養樂多堅持產品不升級,包裝不變化,正是定位理論的實踐,因此成功讓消費者認為:養樂多=乳酸菌飲料。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初國內乳業普遍奉行產品多子多孫的戰略。
例如,伊利的產品涵蓋常溫液態奶、酸奶、冷凍食品、乳飲料接近100多種,數千種規格,蒙牛和光明同樣如此。就算是身處乳酸菌領域的太子奶,也細分出「日出」「太子」兩個子品牌,以及10多種規格的常溫乳酸菌角逐市場。
結果呢?養樂多一直是乳酸菌飲料的代名詞,而蒙牛伊利等巨頭一直沒有一款人們熟知的乳酸飲料。
第二,獨特的直銷渠道。
在快消品行業,有一條人盡皆知的鐵律:產品未動,渠道先行。
比如,蒙牛用了短短十年就把產品鋪到了全國的每一個鄉村,伊利只用了5年就佔據了全國大大小小的超市終端。
然而,養樂多卻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廣泛建立渠道,進行大面積鋪貨,而是打造自己的「直銷團隊」。
這個團隊叫「養樂多小姐YakultLady」,最早是1963年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在日本她們被叫作「養樂多媽媽」,因為工作時間靈活、工作範圍就近而吸引了大批寶媽和家庭主婦入職。
在國內,養樂多媽媽家庭配送模式在2003年首先登陸廣州,隨後走進上海、北京、天津、廈門和福州,目前已有3000多名養樂多媽媽。
由於養樂多單價高,盈利也高,同時50%的利潤會作為獎金,所以養樂多媽媽的熱情很高。在早期,就是由她們推著裝有養樂多的手推車在社群促銷,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題的同時,也依靠自身在街坊鄰里的口碑為產品背書。
這隻直銷團隊的戰鬥力一直很強悍,相關資料顯示,除去商場、超市和零售店等傳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銷售的養樂多當中,「養樂多媽媽」的銷售業績接近三分之二。
養樂多在過去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然而並不代表以後也可以高枕無憂。
如今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下,消費者越來越挑剔,需求也越來越細分,養樂多的「不思進取」策略或許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近幾年,養樂多就逐漸推出一些特定配方的版本,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可見,養樂多也意識到品牌升級的必要性了。
作為一個風靡了幾十年的傳奇單品,未來養樂多還能不能再續傳奇,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你今日飲咗未?(你今天喝了沒有?)這是益力多的廣告詞,其他省份的人更熟悉普通話版本:今天養樂多了沒?
益力多和養樂多,其實是日本Yakult品牌旗下的同一款活性乳酸菌飲品。益力多在廣東和香港採用,養樂多則用於內地其他城市和臺灣(以下均用「養樂多」)。
從進入中國開始,養樂多至今已經暢銷了55年。一個產品,幾十年不升級包裝,不僅沒衰落,還越活越滋潤,得到「一個紅瓶闖天下」的美稱。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來自日本,暢銷中國
養樂多起源於日本1930年代,當初醫學博士「代田稔」在實驗室成功培養出強化的乳酸菌,菌株可以經受人們胃液和膽汁的考驗,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
基於實驗成果,1935年養樂多首次問世,以助人腸道健康為使命,並逐漸風靡日本。
1964年,養樂多首次登陸中國,到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自此真正開始在全國暢銷。
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平野晉」近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養樂多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到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750萬瓶。
也就是說,每1分鐘就賣出超過5200瓶養樂多,這還只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情況。根據養樂多官方資料,養樂多2019年3月在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萬瓶!
然而,業績如此亮眼的養樂多,一直以來都是「不求上進」的。
養樂多:史上最不思進取的產品
說養樂多不思進取,是指產品策略幾乎沒有變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紅瓶包裝不變。
養樂多的小紅瓶包裝,自1953年啟用以來已經有66年,已經成為許多人從小到大的記憶之一。
比如筆者,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喝養樂多,印象中養樂多一直沒有變過。
如今,養樂多的小紅瓶已經有很高的大眾認知度,即便把所有產品資訊去掉,僅憑瓶身線條依舊可以一眼辨認出來。
這意味著養樂多已經擁有了專屬的瓶身形狀,正如其他暢銷多年的品牌一樣,可口可樂有玻璃瓶,絕對伏特加是直線瓶,巴黎水則是綠色眼淚瓶。
其二,規格含量不變。
養樂多的瓶子規格,一直都是100ml一瓶。
曾經有大約68000個菲律賓人在Facebook上請願,要求養樂多生產1L裝,然而養樂多公司愣是沒有搭理。最後連菲律賓當地廣播電視集團ABS-CBN也看不過去,特地找官方要說法,才得到了這樣的迴應:
只生產小瓶是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著滋生細菌、二次汙染,同時活性乳酸菌數量也會下降。對普通人來說,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數量足夠。
這個迴應比較實在,筆者之前曾喝過340ml的蒙牛優益C,感覺很容易喝不完。
其三,競爭激烈,也不改變。
養樂多所在的市場,競爭不可謂不激烈。養樂多2002年進入大陸時,光明、伊利、蒙牛、維維、三元5家的營業額,幾乎佔了乳品市場份額的一半。
即使在乳酸菌這個細分領域,也早有巨頭雄踞。1996年橫空出世的太子奶,依靠乳酸菌飲料在巨頭的市場夾縫裡創造了一個品類奇蹟。
簡而言之,巨頭們幾乎已經將乳品市場瓜分殆盡,留給新人的機會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養樂多既不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又不增加新產品,卻硬生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拿下了一席之地。
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養樂多能憑一個單品暢銷多年?
養樂多能夠單憑一個小紅瓶暢銷幾十年,長期穩坐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在筆者看來,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單一產品,強勢定位。
養樂多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品牌,此後就牢牢佔據了這一品類。
正如定位理論所提到的,品牌要專注於某一產品品類,才能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佔據該品類第一的位置,而一旦佔據成功,就要牢牢抓住,不要因為產品多元化而稀釋品牌力。
養樂多堅持產品不升級,包裝不變化,正是定位理論的實踐,因此成功讓消費者認為:養樂多=乳酸菌飲料。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初國內乳業普遍奉行產品多子多孫的戰略。
例如,伊利的產品涵蓋常溫液態奶、酸奶、冷凍食品、乳飲料接近100多種,數千種規格,蒙牛和光明同樣如此。就算是身處乳酸菌領域的太子奶,也細分出「日出」「太子」兩個子品牌,以及10多種規格的常溫乳酸菌角逐市場。
結果呢?養樂多一直是乳酸菌飲料的代名詞,而蒙牛伊利等巨頭一直沒有一款人們熟知的乳酸飲料。
第二,獨特的直銷渠道。
在快消品行業,有一條人盡皆知的鐵律:產品未動,渠道先行。
比如,蒙牛用了短短十年就把產品鋪到了全國的每一個鄉村,伊利只用了5年就佔據了全國大大小小的超市終端。
然而,養樂多卻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廣泛建立渠道,進行大面積鋪貨,而是打造自己的「直銷團隊」。
這個團隊叫「養樂多小姐YakultLady」,最早是1963年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在日本她們被叫作「養樂多媽媽」,因為工作時間靈活、工作範圍就近而吸引了大批寶媽和家庭主婦入職。
在國內,養樂多媽媽家庭配送模式在2003年首先登陸廣州,隨後走進上海、北京、天津、廈門和福州,目前已有3000多名養樂多媽媽。
由於養樂多單價高,盈利也高,同時50%的利潤會作為獎金,所以養樂多媽媽的熱情很高。在早期,就是由她們推著裝有養樂多的手推車在社群促銷,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題的同時,也依靠自身在街坊鄰里的口碑為產品背書。
這隻直銷團隊的戰鬥力一直很強悍,相關資料顯示,除去商場、超市和零售店等傳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銷售的養樂多當中,「養樂多媽媽」的銷售業績接近三分之二。
養樂多在過去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然而並不代表以後也可以高枕無憂。
如今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下,消費者越來越挑剔,需求也越來越細分,養樂多的「不思進取」策略或許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近幾年,養樂多就逐漸推出一些特定配方的版本,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可見,養樂多也意識到品牌升級的必要性了。
作為一個風靡了幾十年的傳奇單品,未來養樂多還能不能再續傳奇,我們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