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er14213

    其實,是你陪孩子做手工,孩子才是主角,你只是陪伴他一起做,所以主導權還是要還給孩子,雖然孩子在搞破壞,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呢,或許在他的思想裡,他正在創作一個他認為的大作品,所以下次如果還是這種情況,你就在旁邊觀看,看他如何製作,並不一定要按著手工教材來按部就班的製作,家人們在旁邊陪伴,只需要負責孩子的安全即可,適當的加以引導,若孩子需要你的幫助,貼上或者剪,你可以幫忙,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孩子自己來製作,待看成品之後,家人們不要一昧的否定孩子的作品四不像,而是和孩子一起發揮想象力,讓孩子說出,這是做的什麼,這樣既陪伴了孩子,還尊重了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 2 # 綠YE仙蹤

    手工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你說孩子會去破壞,說明是你在做手工,而不是孩子做手工,你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動手,你在旁邊指導,必要的時候在幫忙。

  • 3 # 尖商運營

    這裡呢,我用一段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名幼兒繪畫老師,做手工和繪畫對於孩子來說,本質性質都是一樣的。去教孩子大腦思考和動手能力。

    也許在孩子眼裡,你所說的破壞。

    可以在孩子眼中理解為他就在做手工。不過是它的形態形體意識還沒有達到。

    就比如說畫畫一樣,一個小孩子他是無法畫出一個形狀出來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會有一種亂花的感覺,只有在孩子眼裡,他卻是在畫中發揮了自己的絕對的想象力和自己的表達能力。

    所以孩子去破壞手工,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他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想他壓根都不會去碰。而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是要起到輔助成長而不是要求性。我們對孩子去要求的時候,我們可能就已經在教育的方向偏離了本質。

  • 4 # 媽咪勤

    我也經常陪孩子們做手工。我有兩個孩子,大的孩子就能配合著自己一起做手工,小的呢,雖然看見媽媽在做手工也超級願意“幫忙”,但是往往的結果卻是成為了破壞。

    陪孩子做手工,最重要的是“陪”字。

    陪孩子做手工,最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手工。

    手工只是陪伴孩子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而已,和孩子做手工可以鍛鍊孩子的協作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創造力與想象力,但是,更重要的則是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我和我的孩子們只要一做起手工,哪怕孩子正在玩手機、看電視,都會馬上來一起做。孩子們是覺得一起做手工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哪怕另一個一直在幫倒忙搞破壞。

    做手工要做孩子喜歡的型別

    孩子都是有自己想法的,而我們大人呢,則是經常以自己的喜好來判斷孩子的喜好。“我覺得好的東西孩子們一定是喜歡的”然後就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造成的後果就是,自己也費心費力了,卻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喜歡,甚至會產生膩煩。

    應該做些孩子真正喜歡的手工,孩子覺的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做手工搞破壞不是一件壞事情

    孩子做手工搞破壞不一定就說明孩子不喜歡做手工,很有可能孩子年齡還太小,動手能力還太差,搞起破壞比創造更簡單。其實做手工搞破壞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孩子遠離了手機、電視,接觸了手工,和父母也有了溝通不是。

  • 5 # 2019小二談育兒

    我認為小孩喜歡玩手工的原因是小孩對手工存在著好奇心併產生了興趣,興趣上來了自己又不會玩,就想讓父母陪著玩,當父母陪著小孩玩了一段時間後,小孩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了興趣度過後,對手工或許產生了厭膩情緒了,便出現了父母做孩子破壞的現象,即使父母進行阻止也沒用。那麼,面對小孩對手工不感興趣了,父母如何處理。

    一、小孩對手工“熱、冷”原因分析。

    (1)、在剛接觸手工時,小孩便感到好奇,對玩手工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想父母陪著自己一起玩。

    (2)、在與父母一起玩手工時,在好奇心及在父母的陪伴、指導下,玩手工的興趣、熱度等達到了高潮。

    (3)、當玩手工的熱度過後,厭膩情緒上來了,便會出現像題目中所說的父母邊做孩子邊破壞,父母制止也沒用現象。

    二、是小孩身心特點的表現。

    小孩還處於未成年階段,對事物還處在認知了解階段,對事物產生好奇產生興趣,在好奇心及興趣度的趨使下,很想去嘗試很想去實踐;然而,小孩對事物產生好奇產生興趣時,想去嘗試想去實踐時,卻並不是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實踐,往往會叫父母陪伴著去,這是小孩依賴父母的體現。

    當小孩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且父母陪伴其玩手工熱度己過,便產生了厭膩情緒,這種厭膩情緒在行為表現上就是父母邊做手工小孩邊破壞,我認為這是小孩身心特點的表現。

    三、意見及建議。

    (1)、父母在陪伴小孩玩諸如手工之類的事情時,建議父母以指導為主,讓小孩多動手讓小孩自己去實踐,對維持小孩對事物的興趣,增加小孩對做事情的熱度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父母在陪伴小孩玩諸如手工之類的事情時,在教會孩子的時候,適當的增加難度,並指導小孩讓其獨立去完成,以其來調動小孩積極性和注意力,這樣會有效消除小孩的厭膩情緒。

    (3)、要讓孩子懂得勞逸結合,做什麼都要適度,過量過度就會產生厭倦思想,興趣度便會下降。因此,父母在陪伴小孩做某些事情時,要讓小孩做到勞逸結合,始終讓小孩保持對事物的好奇、興趣不減,才能有效杜絕諸如題目中所說的邊做邊破壞現象。

  • 6 # 米媽談教育

    一、孩子的興趣本來就不是固定的。大人尚且做不到對一件事至始至終保持專一、專注,更可何況是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的孩子。

    二、可以用其他的玩耍方式先暫時替代這一項。我家孩子的興趣也是一陣一陣的,可能這段時間特別喜歡畫畫,過段時間又喜歡擺弄某種玩具。但是過段時間他又會開始畫畫,再過段時間又玩玩具。其實都沒關係的,大人不要過於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會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當一件事做了太長時間,他會想換點別的事來做,但不代表他對這件事就完全失去興趣了。相反的是,如果家長非要堅持孩子繼續做同一件事,孩子才可能真的對這件事完全失去興趣。

    三、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各樣的興趣(我指的是在家裡),畫畫、手工、拼玩具、搭積木、閱讀等等。只要是他自己能找到有趣的事做,家長就不必過於熱心的一定要參與進去。在孩子主動提出要求,需要家長參與的時候一定要參與。

    以上就是我對於您這個問題的回答,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炒菠菜粉條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