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碎叨叨
-
2 # 大海心理
孤獨,是缺乏情感連線的結果或者表現。這往往意味著父母忽略甚至剝奪了與孩子的情感連線,或者這個親子關係是可怕的虐待的,比如一些親子關係很緊張的家庭,比如留守兒童,比如夫妻關係很緊張的家庭。
如果一個父母問這個問題,往往意味著父母遇到了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線的困難,這是一件很無助的事,很可能父母的成長中也是缺乏這些的,所以沒有一個可以建立親子情感連線的榜樣,這叫做代際傳承,如果父母意識到這一點,並在生活中慢慢轉變和學習,這種傳承會一代代發生變化,慢慢變好。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談親子關係時很難,父母自己的困難往往羞於去談的,尤其在孝道很嚴格的文化背景下,但是,不面對這個問題,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就會轉移到孩子身上,本來應該是孩子的焦慮和不安由父母來接納,從而感到安全和放鬆。
一個從小與父母的情感連線很舒適和安全的人,在成為父母后,會很自然地與子女建立情感關係,也很少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因為這個理解,本應在父母小時候得到的,卻缺乏了,這個從未滿足的需要在成年後反過來向配偶甚至孩子來表達。這在家庭和親子關係中很常見。
一個孤獨的孩子可能有各種表現,要具體到人才能真正瞭解,用道理去理解一個孩子,會讓孩子很孤獨,因為孩子希望父母去感受和了解自己。
但還是可以有一些參考:比如孩子不願說話,看上去退縮,害怕,唯唯諾諾,特別乖,與父母的關係很緊張,與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很緊張,對外界缺乏興趣和探索的慾望等。
-
3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兒童自閉症,又稱為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育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發病,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自閉孩子通常在3歲以前發病,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引發孩子自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主要方面:
(1)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
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症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
生化因素孤獨症患兒的多巴胺、5-羥色胺(5-HT)增高,血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高等神經遞質異常,但缺乏特異性;腦組織發現小腦部位有神經細胞遷移的異常,浦肯野氏細胞數量的減少。另有研究報告孤獨症可能與大腦邊緣系統、杏仁核、海馬迴有關。還有研究認為孤獨症與其出生後第一年內的腦生長速度過快有關。
(2)家庭因素:可能因為父母對兒童教育方法不當或因父母個性中有一種特殊形式的遺傳,或二者兼有。
孩子出現自閉問題主要在於腸腦神經功能失調,會影響多巴胺、血清素等快樂神經遞質的分泌,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焦慮,坐不住、缺乏言語交流等。
眾所周知,神經細胞存在於大腦中,是思考和記憶的細胞,實際上它們也存在於腸道,腸道被5億個神經細胞包圍,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中樞神經,所以我們也稱它為“腸腦”。也就是說,我們人體有兩個腦,一個是脖子上的顱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腦;一個是分佈於食管、胃、小腸、大腸內層組織中的腸腦,它包含神經細胞、神經遞質、蛋白質,還有複雜的執行線路。在胚胎時期,大腦和腸腦本是一個整體——神經脊,發育的過程中,才逐漸分開,但是仍然透過迷走神經定期進行溝通。
腸腦主要透過分泌神經遞質和平衡神經遞質濃度來調控情緒。而一旦腸腦神經功能失調,就無法正常分泌神經遞質,從而誘發不良情緒。所以,腸腦神經功能的正常運轉,是我們維持正常情緒的基礎。
研究結果顯示,自閉孩子的腸道記憶體在著不同於正常孩子的細菌,這些細菌可能是透過改變相關代謝物的濃度,影響神經遞質的功能,進而影響到相關腦功能。
針對孩子自閉問題,目前有效的調理辦法主要是採用營養干預+專業康復訓練的方法進行調節,營養干預方面可以選擇金優營養系列的金優1號smart one智優益生菌,透過smart one智優益生菌,調理腸腦神經功能,恢復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遞質分泌,提高大腦多巴胺、血清素濃度,消除不良情緒讓孩子能夠在平靜、愉悅的情緒狀態下,專注地去學習。此外,還包含牛磺酸、磷脂醯絲氨酸等重要成分,能夠促進兒童腦組織和智力發育,提高神經傳導和視覺機能,提高記憶力。提高大腦機能,集中注意力,改善記憶力,平衡不良情緒,緩解大腦疲勞和壓力。幫助孩子增加營養吸收,增強免疫力。此方法已經幫助很多孩子擺脫了自閉困擾。
-
4 # 日更達人
孩子當然會感到孤獨。
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總是一個人玩,不愛說笑,對社交有迴避行為就有可能很孤獨。
孩子的孤獨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可能父母的陪伴時間少,或者陪伴質量低,或者對孩子過於嚴格,或者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等。
父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首先,家庭環境要溫暖、和諧、安全,其次,父母之間積極互動,帶著孩子一起互動。第三,父母有意帶著孩子多參加社交,多結交小朋友。第四,父母有意交給孩子社交技巧等。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在他青春期還沒有來到之前,他和爸爸媽媽,我們心理學把他叫做依戀關係,甚至是共生關係。依戀關係我們從這個詞上就知道,孩子和爸爸媽媽的關係是很緊密的,是一種緊密的連結,這種緊密的連結說明關係的存在的,他當然不孤獨了,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媽媽和孩子在一起,這個三角關係是很穩定的,所以在青春期沒有到來的時候,他們是一種依戀依存,共生的關係。
當青春期到來的時候,孩子又在幹什麼呢?就是要擺脫爸爸媽媽的控制,要從心理層面離開爸爸媽媽,離開的過程中他首先要中斷和爸爸媽媽的關係,可是在中斷爸爸媽媽關係的時候,他還沒有和外界建立有效的關係,於是他率先從爸爸媽媽的關係中脫離出來,變成了一個孤獨的人,所以青春期孩子感覺是孤獨的。
但是用不了多久,因為青春期孩子一方面當他掙脫了爸爸媽媽的控制之後,他就一定要嘗試著和身邊的同齡人建立另外一種關係,用這種方式來擺脫自己的孤獨。所以青春初期的孩子一定是孤獨的,這種孤獨給孩子帶來最鮮明的特徵是什麼呢?青春期異性交往。所謂的早戀在這個時候就發生了,他建立關係的方式,掙脫了爸爸媽媽,女生就開始尋找男生,找心儀的男生,找自己心動的男生,讓自己小鹿亂撞的男生,去跟他建立關係,男生就找那個乖乖女,性感Sunny的等等,找那樣的女生去建立關係。
為了擺脫這種孤獨感,他就進入一個另外戀愛的階段,有的家長會說早戀,我覺得戀愛哪有早晚,戀愛只要是心理和生理發育成熟了,就該戀愛了,戀愛從來沒有早晚,只要到發生了,它就一定要發生,當青春期接近的時候,他擺脫爸爸媽媽的時候,他一定想建立一個關係,而建立關係,因為她荷爾蒙的影響,他就一定想和異性建立一個關係,所以這個時候,戀愛就發生了,它也不是早戀,就是開始戀愛了,大概在十三,十四,五歲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