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出法隨曾大仙
-
2 # 彥軒哥哥
你所說的是“子貴母死制”。
立太子前,先賜死其生母,開此先河的,是漢武帝。漢武帝殺鉤弋夫人,就是因為欲立鉤弋之子為太子(即後來的昭帝),古書記載:子少母壯,恐女主顓恣亂國家。但是,在西漢僅此一例,並未形成專門的制度。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位,即賴於母后及舅族的干預和支援,但到這時,這一傳統已經成為北魏由部落聯盟向帝國轉軌的負擔。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道武帝先用戰爭手段強制離散母族賀蘭部、妻族獨孤部、祖母族慕容部等大部落,統一代北,再後來他先後逼死自己的母親賀蘭太后,賜死太子母劉皇后。
之後子貴母死形成制度,后妃一旦產下皇子後,都將一律賜死,但幼齡皇子仍需旁人撫育,因此皇子由乳母看護,將來皇子即位後,便會冊封該乳母為保太后。由於母死子貴制過度殘忍,以致後宮裡上自後妃、下至宮人,皆不敢生下皇子,於是北魏中期後便不再實施。
該項制度在後來的朝代明文廢止,官方的正史中也罕見。
-
3 # 中孚鑑
開創“立母殺子”的先例,是漢武帝劉徹,立的是年幼的劉弗陵,殺的年輕的鉤弋夫人!立子殺母的原因,主要是漢武帝擔心自己駕崩後,兒子劉弗陵還年幼,而他的母親鉤弋夫人卻很年輕,擔心鉤弋夫人會干預朝政,到時就沒有人能制的住她了!
西漢有太多的子幼母壯帶來的後果!劉盈年輕時登基,他的母親呂雉為太后,身為太后的呂雉,大權在握,開始垂簾聽政!
之後大殺劉室宗親,同時又封了好多呂家的人,從而達到呂后亂權專政,劉盈和後來的少帝猶如傀儡,後來直到呂后死後,陳平和周勃等人才除去諸呂之亂!
還有竇漪房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之後經歷漢景帝和漢武帝,由皇后到太后,在到太皇太后,也是很有權利,雖然不像呂后那樣亂權專政,但多少會敢於朝政。
就漢武帝本人,在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基本是沒有什麼皇權的,是要受制於竇太后!
之後的王娡王太后,雖然不像呂太后,也不如竇太后,但作為漢武帝的母親,有時總會左右漢武帝的決定!
漢武帝親身經歷了竇太后和王太后,知道子幼母壯的影響,會很大限度的限制了新皇帝的皇權。漢武帝為了給他的小兒子劉弗陵掃清道路,所以就處死了鉤弋夫人!
同樣,後來的北魏時期,因為立子殺母的原因,所以都不敢生下孩子,害怕自己生了兒子,要是立為繼承人,自己也很難活命!
但這立子殺母,過於殘忍,有違人倫,所以後來就沒有被一直延用
-
4 # 紅袖夜讀
始於漢朝,但是在北魏時期表現的比較明顯。
北魏拓跋氏有這種立子殺母的規定,當時拓拔鮮卑還處在氏族公社解體時期,婦女地位還蠻高的,婦女即可干政還可以轉權弄權。再者,作為東胡的一支,在鮮卑人的血液裡,難免帶著"先母后父“和”怒而殺其父兄二中步步還其母“的基因。北魏要成專制帝國,實現"父死子繼”就必須擺脫母權的干擾必須立子殺母2、拓跋部的復國除母族賀蘭部的相助,還有妻部獨孤部的支援,為了王莽串漢再演,透過殺劉氏來散離外戚部落,杜絕外戚介入,防止皇權旁落,這樣漸漸產生了立子殺母。
-
5 # 太常吸貓
北魏時期的子貴母死制度實際上就是這樣施行的。漢武帝時立劉弗陵(漢昭帝)為太子,為了避免呂后之禍,先賜死其母鉤弋夫人。然而漢昭帝本人雖然十分聰慧,為政也比較清明,但是二十出頭就英年早逝,留下的權臣霍光此後甚至能廢立皇帝。
北魏時期仿效漢武帝的舉措,以子貴母死為定製,對於這一方法弊端則彷彿視而不見。子貴母死的制度始於其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道武帝對兒子拓跋嗣(也就是後來的明元帝)說:“昔漢武帝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與國政,使外家為亂也。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祖,為長久計。”然而道武帝是先賜死其母劉貴人再向兒子說的,解釋的時候兒子一直痛哭,結果惹怒了道武帝,恐懼之下拓跋嗣就逃跑了。然而道武帝仍然沒放棄這個“好主意”,找到了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然而,北魏皇帝的後宮嬪妃也是來自於草原部落,性格剽悍,拓跋紹的母親賀蘭氏不甘就死,兒子又孝順,託信給兒子。拓跋紹就在解救母親的時候直接解決了問題的根源——殺了道武帝。最後是道武帝的兄弟扶持之前跑了的拓跋嗣上位,殺了賀蘭母子二人。
明元帝的太子是太武帝拓跋燾,他的母親不知是如何死的,但是他還有保母竇氏,登基後轉奉乳母竇氏為皇太后。到了拓跋燾之孫的時候,文成帝娶了一名馮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文明太后,先後賜死了文成帝和孝文帝所立太子之母。孝文帝比較仁厚,不想繼續這一制度,然而太子元恂的生母林氏“亦因馮太后意,仍依舊制慘死”。有沒有沒死的太子生母呢?有,北魏世宗靈的皇后胡氏。子貴母死制度已經這麼多年了,後宮妃嬪又不傻,都不願生太子,兒子封王便差不多了。然而,世宗的長子三歲就夭折了,再生一個兒子多半是太子,誰都不敢開頭。這個時候只有皇后胡氏站出來了,發誓:“所懷是男,將為長子,子立身死,所不辭也”。生下肅宗後得以不死,但是等肅宗登基就開始臨朝稱制,甚至鴆殺了兒子,北魏隨之而亡。
這個制度一開始或許可以避免太子登基後,其母族勢力干涉朝政,但是是利弊各半,制度初立就已經有種種惡果,道武帝的死並也沒讓其子孫明白這個道理。親生母親疼愛孩子,扶持家族尚且有所顧忌,沒有血緣牽絆的養母或保母篡權豈不更加肆無忌憚?遇到文明太后這樣壽命長且手腕強硬的祖母,孝文帝也有不得不隱忍的時候,實際上還是重現了漢武帝受竇太后壓制的局面,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後人評價子貴母死制度用 “矯枉過正”來形容實在不為過。
回覆列表
北魏有鑑於前代女禍,為避免母以子貴的情況發生,因而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立其子故事,實施所謂的母死子貴制。
其實這裡主要是怕母系一族禍亂朝綱,由於古代皇帝年齡普遍偏大,后妃都是比較年輕的,所以等老皇帝死後小皇帝繼位,但小皇帝這時候比較年輕,而新皇的母親一族不乏想謀朝串位的人,他們肯定會有很多先手佈置,畢竟除了忠臣沒有那個大臣會願意與根深蒂固的母系整個家族作對而討好一個不諳世事的小皇帝。
古代皇子大都要花大量時間來學書本上的知識以及治世經略,就算刻意當儲君培養,也不會有人刻意教他勾心鬥角,帝王權術,這些都是當了太子甚至皇帝之後才正式的開始涉入。
但是后妃不同,她們自進了宮就開始了爭鬥,而她們的家族也會不遺餘力的支援她,后妃和她們的家族是一種非常緊密的相互關係,家族出了問題,她們本人也會株連,她們出了問題,所在家族也會株連。
因此為了保證江山不改姓,皇帝殺一個小小的后妃真不算事兒。這也是皇室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