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江閣一道人
-
2 # 淡墨淺白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的共同點就是轉移國內矛盾,以攻代守護衛國門,北伐沒有成功但也沒有失敗,已經達到了他們的戰略意圖!
諸葛亮和姜維沒有能夠進軍關中,佔領魏國,但也不能說他們的北伐失敗。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軍事服務於政治!諸葛亮和姜維北伐的口號雖然是匡扶漢室,討賊興漢,其實他們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魏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當時劉禪已經20出頭,從年齡上講劉禪已經可以親政了。諸葛亮並沒有打算把權利轉移給劉禪的打算,蜀國內部未必就是鐵板一塊,內部必然暗潮洶湧!如果蜀國繼續偏安一隅,不死於安樂也死於內鬥!諸葛亮因此選擇北伐,轉移國內矛盾!
姜維北伐也是因為蜀國國內矛盾嚴重,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和費禕對北伐都不是很熱衷,而且他們也沒有諸葛亮的權勢,因此維持當前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蜀國三大勢力板塊在安逸的時候矛盾日益嚴重。
姜維本是諸葛亮的繼承者,諸葛亮北伐的策略是蠶食魏國國土和人口。而不是魏延出的子午谷奇謀,兵行險招,舉國之力一戰而定天下。因此姜維不斷北伐也是不斷蠶食魏國國力的戰略意圖。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的根本目的是轉移國內矛盾,免得國家死於安樂,以攻代守,蠶食魏國國力!北伐雖然沒有過多消耗到魏國國力,但是也是給蜀國百姓免去了幾十年的兵災之禍,何嘗不是成功的策略!
-
3 # 素川居
先講結果:因為失敗一開始就註定的。天下大勢是“勢”已經在魏,諸葛亮逆勢而行,失敗已經註定。再講他們的共同點:他們都明白,不打肯定死,放手一搏還有一線生機,也都是為了轉嫁國內注意力,益州士族一直不服劉備這個外來者。不同點是:第一:姜維比較倒黴,諸葛亮時期,本來天府之國的益州在諸葛亮軍政府的連連北伐中,真的變成諸葛亮自己說的益州疲敝,也就是說資源被諸葛亮使用得七七八八,姜維能用的已經不多了。第二:諸葛亮時期,諸葛亮權傾朝野,他說了算,力能往一處使;姜維不同,姜維是內憂外患,被逼到外面不敢回中央,這樣背心離德,豈能不敗?
-
4 # 四川達州人
我覺得沒有啥不同。
從地形上說,蜀漢翻山越嶺,艱難進攻,曹魏根本不需決戰,只堅持守備,等待蜀漢軍疲糧盡就可以了。
從經濟上說,蜀漢人口稀少,窮兵黷武,北伐只是先軍政治的藉口,根本不可能堅持。連運輸軍糧的都是婦女,可見勢衰。
從政治上說,曹丕稱帝后,北方士族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政治紅包,沒有誰還心念漢室。到後期也是曹魏與司馬家族的爭奪,也沒有誰還會響應所謂蜀漢北伐。
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蜀漢北伐不可能成功。
-
5 # 一個人的歷史
相同之處
在我看來,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的異同如下,首先說相同之處,諸葛亮北伐在他所做的《出師表》裡把前因後果已經寫得很清楚。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嫡傳弟子,繼承師父的遺志興師北伐,在北伐的目的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了匡扶漢室。
不同之處不同之處在於諸葛亮既是元帥又是丞相,對內對外都安排的合理有序,對內休養生息、開明政治,對外聯結東吳、共伐曹魏。因此才保證了諸葛亮北伐無後顧之憂,不是窮兵黷武。反觀姜維,作為純粹的軍事將領,基本上沒有什麼治國的才能。因此其根本沒有考慮國內的經濟承受能力,窮兵黷武。導致蜀漢國力大損,這也是蜀國滅亡的一個很大原因。
不能成功的原因不管是諸葛亮北伐還是姜維北伐,他們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力使然。儘管有出色的將軍、能征慣戰的勇將,但是其國家的整體國力遠遠不能和曹魏,就算是和東吳聯合也有極大的欠缺。因此諸葛亮才說要靜待時機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說曹魏內部不亂,蜀漢和東吳根本沒有機會。
-
6 # 初心如舊
姜維和諸葛亮的北伐有那些異同,為啥都沒有成功?
要說姜維諸葛亮北伐的相同點:首先是姜維諸葛亮都對蜀漢非常忠誠,各種陰謀論不能成立,一些失誤,可以肯定不是故意的。比如,說諸葛亮唯恐軍權旁落,窮兵黷武,耗盡蜀國國力;姜維謀殺限制自己的費禕等。其次,姜維諸葛亮都有繼承劉備事業,力圖恢復漢室的大志向,對姜維而言,則多少帶有給諸葛亮續寫輝煌的意思。第三,是地理位置,不論蜀國疆域,出兵途徑,糧草運輸條件都沒大的根本變化。姜維諸葛亮北伐的不同點:
第一,獨立決策方面。諸葛亮時期,高層掣肘少。那時諸葛亮大權在握,朝中屑小勢力,炫媚之風被壓制,劉禪也不敢過於放肆。而姜維初期受到蔣琬,費禕等人制約,後期則受黃皓威脅;第二,兵力對比方面。諸葛亮時出兵較多,演義中說的有三十萬,但約有十萬餘。
姜維時期由於各種限制,出兵兵力較少,至多有一半;第三,對手策略變化。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冤家,就是司馬懿,他自知纏鬥很難取勝,就坐定以熬,拖方式耗費對方,並最終獲得成功。姜維的主要對手鄧艾,則是軍事才能突出,經驗豐富的驍將,本領與姜維不相上下,這樣就很難有大的進展與突破。
綜上所述,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因為在本質和主要形式上,沒有變化,就是蜀國國力,疆域,位置等條件都只適合防守,不利於進攻,因此,姜維諸葛亮雖然才能突出,但個人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正如諸葛亮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難以改變歷史程序和地理侷限,只能留下無限遺憾,任後來人反覆評說了。(12:15)
回覆列表
從戰略上看,諸葛亮與姜維的北伐大致方向是相同的,都是由成都到漢中,集結兵力出發東進祁山,試圖由此進攻長安的曹魏統治腹地。
但是,曹魏政權以逸待勞,他們派大軍在此駐防,並構築了頗為龐大的地下長城,蜀軍來攻,他們假意後退,結果在夜間裡應外合,魏軍由坑道和地上殺出,給蜀軍造成殺傷。
諸葛亮等雖在交戰中殺死了不少孤軍冒進的魏軍,比如魏將張郃,可司馬懿穩紮穩打,諸葛亮也是無可奈何。
到了姜維帶兵時候,蜀國國力驟降,無力負擔大兵團作戰,防線收縮,再加上宦官亂政,姜維不得不帶殘兵轉到沓中屯田,結果鄧艾走陰平取了成都,蜀國大勢已去。
最後總結,蜀國兩位政治精英北伐的失敗,既受本國國力的限制,也與其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蜀原來握有荊州,但關羽的剛愎自用斷送了這一戰略重地,吳國封死了蜀軍東進和北上的出路,蜀國只能從甘肅出擊,走祁山進攻曹魏,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參考文獻:陳壽《三國志》 中華書局
史念海《歷史地理綱要》 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