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巫女阿滿

    對於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解讀向來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這是一則寓言。

    楊公驥認為,夸父與日競走實際上就是與時間競走,夸父飢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是知識的象徵;張文安認為夸父逐日實際上是一個道家寓言,主旨是宣揚道家的清靜無為哲理;袁珂先生認為可以將這則神話看作為先民對光明、對真理的尋找,表達的是先民征服自然的雄心壯志。

    上述這些解讀都是以象徵性聯想作為切入點,也有學者將夸父神話作為人文神話來理解,題幹中所說的“巨人族與神族”爭權是茅盾先生《神話研究》中的觀點,他認為這一神話反應了夸父部族與黃帝部族的之間的鬥爭。

    現在另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認為夸父是天文工作者,夸父逐日實際上是在測太陽的影子來確定曆法,這種看法有一定的科學性。

    此外,一些學者比如王紅旗、張春生等人認為夸父神話是一個旱災神話,將夸父與《山海經》中的另一動物舉父聯絡在一起(舉父又名夸父),得出了夸父的原型是猿猴類,進而得出夸父等於“夔”這樣的一個論斷。

    還有一些以自然神話為切入點的解讀,認為這則神話反應的是“水火之爭”“太陽與黑夜之爭”等說法。學者蕭兵將夸父稱作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溫暖與光明。

    感謝閱讀。

  • 2 # 林屋公子

    夸父逐日到底有什麼內涵,說法很多,大約有如下幾種:

    1、先民遷徙說。代表作有汪大白《夸父逐日神話的原始意蘊》,認為夸父逐日代表的先民因乾旱和戰爭的遷徙活動。

    2、先民尋根說,代表作有董慶保、鄧瑩輝《揭開“夸父逐日”神話的神秘面紗》,認為夸父逐日代表的是母系先民對未知父系的尋根之旅。

    3、地理活動說,代表作有馮英子《“夸父逐日”並非神話——山海經新證》,認為《大荒東經》寫的是美洲地理,夸父逐日代表的是地理大遷徙。

    4、巫術活動說,代表作有高海瓏《“夸父逐日”神話求原》,認為夸父是可以掌控太陽、死而復生的神巫,逐日是一種控日巫術的儀式。

    5、太陽祭祀說,代表作有韓高年《“夸父逐日”的儀式結構及其文化內涵》,認為夸父逐日表現的是太陽崇拜活動。

    6、與神鬥爭說,代表作即有茅盾《中國神話研究ABC》,認為夸父族是巨人族,日是神,夸父逐日是巨人族與神的鬥爭。

    因為《山海經》的巫術思維比較重,個人認為還是不能作為實錄對待,所以前面三種說法不可靠;巫術活動說和太陽祭祀說可能性最大;茅盾的說法可以作為一種參考,證據略顯不足。

  • 3 # 般若悟道

    “夸父逐日”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相傳在黃帝時期,“夸父族”中的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了從而開始追尋天空中的太陽。而他口渴的時候喝光了黃河、渭水,正當去大海喝水的時候渴死在半路上,而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他的身軀化成了“夸父山”。

    其實“夸父族”是對天文地理進行第一個探索的部落,其實“夸父逐日”並不是真正的去追逐太陽,而是他用手杖在地上記錄著天上“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因為當時氣候難測,各個部落經常進行遷移,所以“夸父”想透過天象和四處檢視地理方位來幫助“族人”在惡劣天氣和其他“部落”到來時有效的帶領“夸父族”人進行有效的轉移。

    所以日夜為“族人”操勞的“夸父”終於有一天病倒在山上,所以“族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把“夸父”病倒的那座山取名為夸父山。他的目的絕對不是與神爭權的現象。

  • 4 # 祗樹

    《大荒北經》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意思是說,夸父不自量力,追著太陽,最終力竭而死,這便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在這個神話故事裡,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疑點:為什麼夸父好好的沒事幹,非要去追逐太陽呢?太陽和他有何冤仇,追上太陽會對太陽做什麼?

    同樣是在大荒北經裡,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

    黃帝與 蚩尤的涿鹿之戰裡,黃帝派出應龍,將蚩尤殺死,然後又把夸父殺死。問題是,夸父不是力竭而死了嗎?額,或說是被渴死了嗎,怎麼就死於應龍之手了呢?

    事實上,夸父並非某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種族,名曰夸父族。這個族的人,都會在兩隻耳朵上各戴一條黃蛇,然後手中還把玩一條蛇。由此可見,他們的身材應該非常高大,要不然耳朵上是戴不了蛇的。

    如此一來,洪荒四處死去的夸父,也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釋。

    從夸父和蚩尤一同被殺,我們也可以瞭解一個關鍵的資訊:夸父族與黃帝族是敵對關係。極有可能夸父就是蚩尤的同盟,他們的目的是一起戰勝黃帝,成為天下共主。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既然黃帝集團和蚩尤集團開戰,夸父一遇閒得蛋疼去撒歡兒追什麼太陽呢?

    在洪荒世界裡,太陽是什麼身份呢?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太陽是羲和與帝俊生下來的兒子,而且還一次性生了十個。既然夸父是蚩尤一方的,那帝俊就是黃帝一方。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必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面開戰。

    兩個族群為什麼要開戰呢?就如同前面說的那樣,為了爭奪天下共主之位。

    以我們如今的視角來看,黃帝一方勝利了,他被尊為天帝,也就是山海經裡東奔西走的那個天帝。

    夸父一族既然願意加入蚩尤一方,必然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換句話說,夸父這幫傻大個也想從勝利中分一杯羹。

    作為巨人族,夸父本身就代表著強大的戰力。在此情況下,蚩尤將他們兵分三路,一路跟著自己,一路征伐帝俊,一路作為支援。然而不幸的是,作為集火物件,他們全軍覆沒。

    這個故事本身,則是上古部落衝突的一個真實寫照,即合作與毀滅。

  • 5 # 浮木盲龜

    夸父,實際上是孩童對父親的心理認知,“逐日”和“入日”是特徵,孩童能清楚地感覺到父親在精神追求上的盲目、執著和自負。正是這種飢渴難耐般的追求構成了父親在孩子心目中如同太陽般的光芒和權杖的形象,讓孩子畏懼和服從,這也是為孩子(尤其是男孩)將來成為父親在人格塑造和定型方面做的準備。

    孩子能準確地知道精神追求的結局:“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精神追求所獲取的權杖終究要放棄,以讓孩子獨立,而血肉化為哺育後代的精神食糧,這是父親對子女的自我犧牲和獻祭。

    《百年孤獨》也是講的這個神話,神話往往是人類對自己最高的認知。對於子女的教育,父親那種強烈的精神追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中美華人有著很明顯的夸父情節,而在華人卻是缺陷。

  • 6 # 過去理它作甚

    所謂夸父追日,其實就是炎帝賦予夸父氏族的一項以觀察太陽執行的工作。

    炎帝制太陽曆,

    透過夸父族很多代不停地跑著一個又一個天文觀測地,

    對太陽的執行進行觀察,以確定春分點和秋分點的所在。

    至於茅盾,他想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化妝要用哪些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