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之夭夭7089孫立濤
-
2 # 夢想前沿
如果說失去了世界的主導權,日不落帝國的走下神壇還是對的。如果說失去歐洲主導權還是有些勉強的。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皇家海軍的旗幟飄揚在四大洋,二戰爆發以後希特勒終究沒能跨過海峽征服他夢寐以求的土地,但希特勒征服了歐洲。此時整個盟軍要想反攻只有英國是跳板且是唯一的,諾曼底登陸所有盟軍的部隊都集結在英國,只有這裡才是最理想的基地。這是地理優勢。
蒙哥馬利經常與巴頓爭奪戰爭資源,有的時候巴頓不得不讓自己部隊停下來,把汽油優先提供給蒙哥馬利的軍隊。
圖靈機是最早現代計算機雛形,破譯了德軍潛艇部隊的通訊密碼。
英國的特工活躍在歐洲各國蒐集情報。
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也少不了英華人幫助,整個法蘭西艦隊就停在英國港口,即使宣佈中立。
敦克爾克大撤退後,整個世界形勢都發生了變化,英國不但沒有失去歐洲的主導地位,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在歐洲的影響力。美國擁有龐大強大的戰爭機器,但是離開英國的配合,很多行動無法開展,整個歐洲都在希特勒的掌控下,盟軍要想取得突破,英國是不可取代的夥伴。雖然蘇聯在東歐開展聲勢浩大的反攻,但是難以觸及西歐的局勢。
綜合起來看,敦克爾克大撤退後的英國成為反法西斯的最重要的陣地,橋頭堡,主導地位依然是存在的,即使美國的崛起也無法取代英國在歐洲的地位。
-
3 # Ghoul內幕
英國失去主導權只是暫時性而已!
敦刻爾克,當時制海權在英國手裡,英國空軍實力不在德國之下(後來的不列顛空戰可以證明)。
英華人在丘吉爾的帶領下,依舊同德國對抗,81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從英國出發,跨過英吉利海峽,對柏林投放了炸彈。在第一次空襲兩天之後,英華人又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空襲,這一次英華人不僅炸燬了德國的地面建築,而且還炸死炸傷近40名德華人。
這就是英華人對德國轟炸倫敦的還擊。
這一場雙方你來我往的空戰,還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德國並沒有完全掌握制空權,而這正是英國能夠抵抗德國的關鍵之一。
德國海軍英國海軍
英國海軍完勝
英國又憑藉強大的海上優勢和美國的資助,完成了對德國海上物資的封鎖。這對於德國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德國無法透過自我生產,滿足龐大的軍事需求。當時,在石油和糧食方面,德國都嚴重依賴蘇聯,可蘇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經常趁人之危,漫天要價。
於是,希特勒想透過擊潰蘇聯來徹底解決物資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德國會在沒有搞定英國的情況下,發動對蘇聯的戰爭。
敦克爾頓電影大撤退。
-
4 # 須為
敦克爾克大撤退,講的是1940年英法聯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1939年的9月1日德國法西斯開始了對波蘭的入侵行動,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但英法兩國卻沒有真正的參戰只是口頭上的譴責,但這也是二戰的開始,德國對波蘭的入侵行動波蘭一個月就投降了。
英國和法國搞了一個協助護衛,就是英國派了一些部隊到法國進行預防,和法國軍隊一起防止德國的入侵,在德法邊境上設定了馬奇諾防線,還佈置了100多個師作為警戒,結果德軍是繞到攻擊,英法聯軍不得不撤退。
1940年5月25日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強力攻勢下,英國軍隊在法國的敦刻爾克這個小港口,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次行動有個代號叫"發電機計劃",這次撤退英國和法國撤出了大量的部隊,資料反映這個撤退行動從5月26日到6月1日進行,撤出了338000多人。
英國軍隊的大撤退,看似失去了歐洲的主導權,但這次撤退儲存了有生力量,雖然損失了大批的武器裝備,但留下的這些有生力量,都是經過戰爭洗禮的有經驗的戰鬥人員,為英法等聯軍今後的反攻,奠定了人員基礎。
所以這次大撤退,從另一方面考慮是以退為進,為以後的反攻保留了有生力量,從被動變為主動,其實後來聯軍就掌握了歐洲戰場的主導權,諾曼底登陸成功,為德國法西斯的失敗敲響了喪鐘。
-
5 # 超然視野
英國從來都沒有取得歐洲的主導權,最接近取得歐洲主導權的時刻是,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取得對法國作戰的勝利,並流放了法國的皇帝拿破崙,那段時間算是英國取得了歐洲的主導權,但嚴格意義上算是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之間的戰略同盟!
這個同盟在取得對法蘭西帝國作戰勝利後的一小段時間,基本上是以英國為主導權的情況,但隨著沙俄帝國與普魯士王國的崛起,歐洲仍然處於四分五裂結派對抗之中,英國更像是一個協調者,而非主導者!
正因為英國從來都沒有取得歐洲的主導權,才導致了一系列的現代國際格局的形成,英法作為傳統的陸地強國與海上強國,兩國的百年恩怨導致了法國極力的支援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獨立,這就是美國誕生的國際環境!美國的壯大也離不開英法對抗的幫助,拿破崙軍費緊張的時候,將密西西比河西岸大片的法國殖民地賣給了美國!沙俄帝國也因戰爭消耗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實際上一二戰中的幾個新興大國,德意志帝國、沙俄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都是英法對抗環境下崛起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英法目前的困境是當年自己作死的報應!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呈現出衰退的情況,英國雖然引領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第一次工業革命,但英國在以電氣化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卻被新興的德國和美國超越,十八世紀末,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經濟總量也超過英國!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敦刻爾克組織的大撤退,只是英國國力嚴重衰退的一個階段性表現,但當時的英國並不是以陸軍強大為代表的,英國強大的在外表現是其強大的海軍,但即便如此英國的海軍實力也已經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至少當時的美國已經具備與與英國海上力量相當的能力,而且日本、法國、德國等國也緊隨其後!若考慮到艦艇的新舊程度和新技術的應用,英國已經落後於美日!
不過敦刻爾克大撤退,也代表了一些東西!至少說明英國還是具備一定的海上快速動員能力的,這對於英國自開戰以來節節敗退的沮喪情緒有非常積極的改變意義的!或許若沒有這次成功的大撤退行動,英國的抵抗到底的信心就會被徹底消耗殆盡!
回覆列表
基本如此。敦刻爾克撤退,雖然說由於德國最高層的某種原因,讓英國幾十萬軍隊免於覆滅,但也宣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二戰以後,歐洲基本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了,英華人更加無從插手。所以,自敦刻爾克英軍大撤退,應該就基本失去了歐洲。這回脫歐,也說明了這一點。它原本想加入歐盟做領導,結果也只不過是普通一員,還得不停發紅包,就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