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衡很瓦薩

    浮躁是因為心中沒有底氣,盲目是因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害怕失去等等。想要不浮躁,必須對事情胸有成竹,讓自己能夠掌握。而當你能掌握的時候,浮躁即與你無緣。如果你學習成績極佳,那麼臨近考試你還會浮躁麼?如果你胸中自有丘壑,那待人接物還會浮躁嗎?所以,無論如何,充實自己,開拓眼界。你以後會發現,現在讓你浮躁的東西,根本不值一提,浮雲而已,何必浮躁。

  • 2 # 蓉城自媒體

    首先這是一個習慣的養成,要堅持

    第二環境,我們家長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就不要太勢利與壓抑

    第三要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長和孩子要一起養成讀書好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讓人安靜

  • 3 # 陳津妃

    那就來說一下關於孩子急躁的問題吧

    首先呢,我認為孩子急躁的情緒跟父母平時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關係的,就像我家的寶寶,3歲多了,我之前對他的教育就是,不聽我的話就要吃棍,做錯事情我會很嚴厲的罵他、有時候很生氣的時候會對他大吼大叫,導致了他後面性格變得很急躁,說點什麼或者稍微不順他意的分分鐘生氣罵人,有時候還打人,後面我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然後懸崖勒馬,我開始慢慢的收起我的脾氣,耐住性子,發現他錯了或者發脾氣的時候,我都很耐心的慢慢的去開導他,即使他當時聽不進去,同一個問題我會每天都重複對他說一次,一直到他對這件事情有了深刻的記憶!

    比如說,對於丟垃圾這件事,因為我重複跟他說過,不能亂丟垃圾這樣做是不對的,垃圾要丟在垃圾桶裡才對,因為重複太多遍,之前還因為他愛亂丟垃圾而被我嚴厲批評過,現在只要我丟垃圾丟不到垃圾桶他都會提醒我,媽媽不能亂丟垃圾,這樣是不對的,垃圾要丟在垃圾桶裡,他記住我說的話了,我很欣慰,這是一個例子。

    再者是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不要給他施加太大的壓力,適當時候可以帶他去戶外活動放鬆一下心情,平時孩子做對了事情我們要給獎勵,多多鼓勵再接再厲,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批評,要有耐心,找對解決的辦法,慢慢糾正孩子錯誤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們的意見,面對面溝通,可以適當的培養一些能讓孩子靜心的興趣愛好,比如,書法,畫畫等。

    那麼現在給出以下幾個忌,1:忌 動粗,暴力教育觀念。家長脾氣越暴躁,小孩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要學會耐住性子,耐心很重要!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看你有沒有用心對待!

    2:忌 攀比,不要輕易拿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人比人氣死人,自家孩子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再不好那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別人怎樣好可以借墊。

    3: 忌 寵溺,孩子有時候做事情比較衝動,家長怎麼教育都不聽,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威性,所以家長要樹立權威性,不對孩子過於寵溺。

    這些都是我自己帶孩子總結出來的教育理念,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 4 # 愛分享的麻麻

    克服孩子的浮躁可從下列六個方面著手:

    1. 教育孩子立大志、立長志。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曾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奮鬥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教育孩子從小立大志、立長志、規劃人生、樹立遠大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也才能培養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一個人一旦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他必然要為實現理想去奮鬥,去努力,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與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這裡還要告誡家長和老師,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現象。孩子確立了志向和奮鬥的目標,就不要隨便變動,立志不在多,而在於“恆”。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2. 用嚴格的作息和做題的規範來控制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行為。5-7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只有7分鐘,8-10歲的兒童為10-15分鐘,11-12歲的兒童為30分鐘……。根據學生年令的特點和集中注意力的長短,制定作息表,嚴格按照作息時間學習、玩耍與鍛鍊。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專一和專注的心理,克服坐不住,做事沒恆心,見異思遷的毛病。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既要檢查數量和結論的正確與否,更重要的檢查做題的規範,只要發現不合乎要求,立即要求糾正或重做,直到合規為止。當學生做題不會時要耐心輔導,絕對不能隨便指責、輕視,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3. 重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浮躁的孩子,一般做事馬虎,丟三落四,半途而廢。為了克服孩子的浮躁,要求孩子在做事之前先思考後行動。首先要思考的,這件事我為什麼要做?怎樣做?做成什麼樣?做好這件事關鍵在什麼地方?這樣在做事過程中就不焦躁、不虛浮,有利於培養孩子踏踏實實做成一件事的好習慣,養成做事認真,有始有終的良好品質。 4. 有針對性地“磨鍊” 孩子的耐心、韌性和毅力。浮躁的孩子最缺乏耐心、韌性和毅力,因此,磨鍊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是克服孩子浮躁心態的有效辦法之一。課餘時間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下棋、彈琴、解繩結、堆積木、擺魔方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俗話說,心急吃不上熱豆腐。因此,對孩子的某些渴求,如孩子餓了要吃,渴了要喝,要買什麼玩具等,不要馬上滿足,有意延緩一段時間 ,以培養孩子的耐心。

    另外,要經常提示孩子,遇事要冷靜,不要著急,著急會把事辦糟的。千萬不能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耐心,堅持再堅持就會成功,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只要孩子這樣堅持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5. 注重心理調節,強制與理制相結合。當孩子確實因做某件事情如學習,由於其它因素的干擾,引起心裡煩燥,可以先放下不做,出去散散心,呼吸新鮮空氣;或聽上一段優美曲子,或跑跑步平靜心態。待心境完全平靜之後,再去投入學習,孩子就會心無旁騖,專注學習,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6. 身教重於言教,用榜樣教育孩子。首先父母和教師要調適好心態,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耐心、有修養,成熟又穩重的良好榜樣。另外,經常給孩子們講些有關科學家和成功人士的豐功偉績和堅忍不拔的專注精神,用這些活生生的形象來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教育和培養學生勤奮不息的精神;,用周圍一些同學的好品質、好性格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紐倫堡法典規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