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月27日,有讀者向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爆料稱,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有一名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多天後才被鄰居發現,而老人身邊還坐著一個2歲多的幼兒。據瞭解,幼兒是單親家庭,村民覺得可憐的幼兒能活下來已經萬幸,目前村民正在給幼兒及老人家捐善款。
2
回覆列表
  • 1 # 小蜻蜓媽媽

    事件敘述:7月27日,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有一名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多天後才被鄰居發現,而老人身邊還坐著一個2歲多的幼兒。村民估計,老人死亡已有幾天的時間,或因突發疾病死亡,其孫子是靠開啟水龍頭飲水艱難熬過來的。韋某大約60歲,其兒子25歲左右,在廣東打工。韋某兒媳已改嫁,因此平時主要由韋某帶著孫子。目前村民正在給幼兒及老人家捐善款。

    一、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經濟問題導致的,這個“留守”已經是個很嚴峻的社會問題了。因為家鄉的發展和條件比較難以滿足和改善生活,家鄉發展的落後和制約性,不得不外出覓食。 很多年輕人為了家裡人過得好一點,讓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不得不遠離家人去賺錢。

    二、在“抱起磚就抱不起你”的窘境,只能先放下抱你,因為我們需要先活著,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不是不愛,如果有條件陪伴誰能狠心讓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成長?

    三、孩子的爸爸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想必他就是為了家才會遠出打工,生活不易,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活更不易。不知道這家裡人的家鄉是否有條件通訊通話所以會這麼天都不知道,只是這個小孩子以後的成長會不會比現在更好,希望孩子能好好的長大。

  • 2 # 我高興18

    謝邀。看到這個悲慘的訊息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當前在許多農村地區存在的弧寡老人單獨居住,有的還帶著年幼的兒童一起生活。在城鎮亦有類似現象。他們一旦發生突發事故,就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悲劇。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關注,並採取多種辦法來解決。如有的建立村幹部聯絡戶制度,經常走訪聯絡物件,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具體困難。有的落實黨員掛鉤結對子活動,把黨的溫暖送到對子心上。還有的在開展脫貧奔小康和新農村建設中,發動親幫親,鄰幫鄰,為弧寡老人解難題,辦實事。但是這些惜施和辦法尚未普遍開展,還存在死角和漏洞。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幫扶力度,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舉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杜絕此類悲劇發生。

  • 3 # 亦君說書

    這個問題真的令人感到悲傷。老人可憐,孩子無辜。

    不僅農村,實際上城市裡帶孩子的老人也不在少數。好一點的兒女每天打電話問問,不好的一個星期打個電話就會造成這種悲劇了?

    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有的時候年輕人不是自主選擇而是被動接受。養老成本高,生孩子成本高,失業成本高,教育成本高,醫療成本高。於是沒有選擇權,只能拋下老父老母,稚齡幼子出門打拼。

    在城市生活很難。對於本身就貧困的農村人口就更難。靠種地已經很難餬口。年輕人不出去打工要被村裡人看不起。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只是社會大趨勢下的必然。

    這批人僅僅是活著。這些缺愛的孩子們成長過程太苦了。不安全、可能遭遇性侵。好不容易長大就只能重複父輩的足跡。這絕對是未來二十年嚴重的社會問題。沒有足夠的愛也沒有足夠的錢,如果犯罪那不是他們的錯。

    可是我們能如何做才能從根子⬆️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 4 # 李哥阿峰

    看到這個真實的事情,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這又是“留守”惹的禍!

    在農村,“留守”現象很是嚴重,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外打工掙錢,村裡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老人們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還得伺候著那一畝三分地薄田,生活很是艱難!

    留守老人死亡多日竟無人發現,這也暴露了現在農村的人情薄淡。只有在城市裡看到鄰居們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也滲入了農村,這也是一種悲哀!

    “留守”現象本就是一種悲哀,為了生活,年輕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留下老人和孩子在農村艱難無奈的生活!

    “留守”這種普遍的現象我們無力改變,這就需要村裡的幹部多一些擔當和責任,統計好村裡的留守家庭數目,經常到留守家庭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這就需要村裡黨員們多一些責任和奉獻,可以把黨員同志們分包留守家庭,成為幫扶物件;這就需要農村的村民們自發的相互走動相互照顧,讓那濃濃的淳樸的鄉情重回農村。

    處理好農村“留守”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願悲劇不再發生!

  • 5 # 陽光161418826

    看到這個報道首先是很難過,那麼小的孩子居然能活下來確是一個不幸中的萬幸,在農村很多這樣的家庭老的老小的小,年輕人不僅照顧不了老人還將自已年幼的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這種狀況己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由於年輕人要爭錢養家不得不離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真的希望政府為這些家庭做點什麼以確保他們的最基本的生活及安全,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 6 # 冉兄說事

    題目描述:

    7月27日,有讀者向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爆料稱,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有一名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多天後才被鄰居發現,而老人身邊還坐著一個2歲多的幼兒。據瞭解,幼兒是單親家庭,村民覺得可憐的幼兒能活下來已經萬幸,目前村民正在給幼兒及老人家捐善款。

    冉兄點評:

    父母在不遠游,這句古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句話很好理解,不用做過多地解釋。要想做到父母在不遠游,實在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的生活壓力大,人們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多掙一些錢,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好一點。遠走他鄉,到經濟發達的省份去工作。

    到外地去打工的人,有城市裡的下崗工人,沒有正式工作的人員。也有廣大的農村剩餘勞動人員,尤以農村人居多。

    他們拜別父母,別妻離子,出去打工。一般的情況下,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團圓。還有的夫妻兩人都去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裡,由父母照看。

    也有出去打工的夫妻,在打工的地方條件比較好。把孩子帶在身邊,把父母也接過來一起生活,像這樣的情況比較少。

    對於大多數的打工者而言,並不具備把孩子帶在身邊。只能把孩子留在家裡,有父母幫著照看。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也引發了許多問題。

    就拿本題描述的案例而言,情況還是比較特殊。孩子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家裡只有孩子的爺爺,由爺爺帶著孩子。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亡。意外發生了,孩子的爺爺死了,2歲的孩子,靠喝水生存。 不幸中的萬幸,被鄰居發現了,孩子沒事。要是發現的不及時,其後果不可想象。幸虧這件事發生在農村,這事要是發生在城市的樓房裡,孩子很可能發生意外。

    所以,冉兄認為,我們外出打工是,為了家人的生活更好。外出打工時,一定要把家人安排好,以防止意外的發生。儘量做到父母在,不遠遊。

  • 7 # 敖漢人的生活

    老人死亡家裡多日才被發現,並且身邊還有幼童靠喝水而活命。看到這不免使我想起,現在農村老人獨自在家兒女遠行打拼。農村雖說是左鄰右舍但真的是農忙時,也不會串門。老人一般都很剛強不會因為自己病而麻煩別人,認為沒事挺的住能挺過去。可就是這挺也許就永遠的離開人世,父母在不遠游。我深信這句話對農村孤寡老人有多蘑的重要,可農村人為了生計猶不得不遠離。這是農村養老的痛,多少家庭面臨這種痛。養老機制的成立勢在必行,減少由於無人而發生農村孤寡老人死於家中的事件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與父母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