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蟲不知我心
-
2 # 靈機起名
因為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打個比方,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這就是真理,再等一萬年他也不會變。因為易經和吃飯喝水一樣,都是真理。
-
3 # 漫談醫易
俗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儘管葉和花千變萬化,可根卻不變;根是本,葉和花是標。宇宙萬事萬物都有其根本,以此為本源可以變化萬端、生生不息。可見,當你找到不變的或極微小變化的就是事物本源所在。可當你發現總是變化不常、多姿多彩、讓人眼花瞭亂的,可以肯定你看到的是事物之流、標,而不是本源、根。
《易》正是找到了宇宙的本源,並總結歸納在一個模型裡,所以千萬年不變,那是宇宙之根。正如地球執行的中心點在東方,東方不變,西方總變。
以下是我對《易經》的看法和評價。
《易經》,存世的也就是《周易》,如今被神話成“博大精深”,“群經之首”,“闡述變化之道的辯證法哲學著作”。
實際上,《易經》成書於中華文化孕生的年代,是那個時期古人受認知和能力的侷限而產生的一部占卜經集。根據《周禮》的描述,在周朝《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個易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
可以說,《易經》有著深刻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烙印,而“易者象也”,“聖人立象以盡意”,“取象比類”,“觀物取象”都是貫穿《易經》的精神,是向上求整體“象”的方法,這種精神貫穿以後中華文化的每個時期和每個角落。
客觀來說,《易經》是符合當時時代特徵的,也體現了我們祖輩濃縮化、分類化、抽象化、精簡化、符號化的智慧,這些智慧都屬於歸納法的範疇。然而,只有歸納,卻徹底拋棄“推演法”,拒絕向下求證,以一套脫離實證研究,人為臆造出來的理論構建知識體系框架,再經過兩千年的玄化發展,終於成為一門看似深邃且複雜的人造學科。
為什麼要玄化,因為永遠也搞不清楚,無法證偽,才會有“生命力”;為什麼要複雜化,因為只有複雜才會讓人在似懂非懂中覺得很有道理,框子哪兒都能套,帽子哪兒都能扣,豈不是很厲害?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大善但卻無法被求證,沒有充分證據和嚴格證明的理論,就總能聽到擁躉們以世界上無法解釋的事還很多,古人的智慧豈是爾等能企及等來反擊對其的批判。沒錯,目前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的確有很多,但理論不是現象,理論就是來解釋現象的,理論本身都不能被解釋,何談解釋現象?其次,至少從古到今,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人類無論是智慧、能力,還是格局、眼界都是不斷進步和提升的,祖宗不足法,我們可以緬懷和讚美祖先們創造豐功偉績的勇氣和智慧,但卻不能奉之為圭杲。
所以,《易經》成為中華文化的最大糟粕不在於其內容,而在於它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形式和行為方式。《易經》以奇至極則玄,玄至極則道的方式將未知歸虛,它不僅歪曲了物質世界的真相,矇蔽了華人的雙眼,還牢牢鎖禁了中國的發展,壞了整個中華文化的根基。而其最大的惡果就是直接影響近代科學沒能在中國萌芽,也註定了中華文明在唐代人文發展達到頂點,宋代經濟發展達到頂點後,必然開始停滯不前,繼而走向衰落,被依靠科學的啟蒙和發展帶來技術爆炸的西方以摧枯拉朽之勢全面超越的最終結局。
兩千多年來,《易經》為中華民族造心中神,立宿命觀,相對於儒家為封建王朝構建道德秩序,公序良俗來說,《易經》算是徹徹底底有百害而無一利,可以說《易經》就是一副慢性毒藥,最終竟能讓一個足夠優秀的偉大民族淪落,成為中華民族最終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中華文化糟粕的源頭與核心。
令人遺憾的是,至今還有不少人對早已失傳的《易經》前兩部《連山》和《歸藏》抱有無盡的迷思,這些人自以為研習和了解了祖國曆史和傳統文化,實際上卻是在一個自建且封閉的認知架構中,秉承著傳統思想糟粕中一脈相承的思維方式,習慣一邊享受科學文明進步的成果,一邊卻歌頌著易經,陰陽五行、伏羲八卦這些所謂優秀的傳統文化,嘴裡高喊文明古國,行為上卻發揚著李自成,太平天國還有義和團一樣的精神力量,他們樂於拿傳說來替換現實,歌頌祖先的偉大和豐碑,活在杜撰的虛妄之中,以一種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傲慢與偏見對待現實世界,對待現代文明社會。
的確,對於大多數華人來說,生活在靠西方科學啟蒙發展而來的現代社會,無疑是憋屈的,可以說,現代的一切都是西方創造的:無論是自然領域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藥,天文,地質,網際網路等,還是人文領域的近現代哲學、音樂,藝術,法律體系,國家制度,標準規則等,我們都用著別人的東西,或者在別人建立的基礎和平臺之上栽花種樹,然而即便嫩芽到了枝繁葉茂之時,也還是生長在別人的土壤中。 於是,當靈魂中不可磨滅的驕傲和內心深處隱隱的憋屈和自卑激烈的衝撞之下,很多華人開始扭曲了心態,他們失去了理智的頭腦和客觀的判斷,拿西方創造的現代去對比自己先輩創造的古代,然而念想終究只是精神慰藉心靈的虛幻。
俱往矣,輝煌璀璨的中華歷史對於華夏子孫來說,已經沒有幾多榮耀,所留的滿是負累。 這是理智與情感的衝突,形象思維與羅輯思維的碰撞,封閉與開放的矛盾,也是保守與進步之間的鬥爭。
有人把《易經》定性為中華文化的源頭,甚至是民族之魂,真是可笑至極。中華文明是在繼承創新中不斷髮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昇華,我們講中華文明的精華,是守正創新,擔當作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拓進取,有融乃強。中國夢是靠現代科學技術,靠全體華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出來的,而非詩和遠方,夢迴漢唐,在對過往榮耀的迷思中陷入無盡沉淪。
炎黃子孫不能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因為懶惰所以不主動學習,因為沒有辨識能力所以易被偽公知駕馭,因為沉迷於苟活而長期積聚奴性,因為希冀文明的偉大而讚美僵而不死的腐朽,因為忠於傳統思想而拋棄邏輯思維和科學精神,因為跪拜祖宗先人以表孝道而自斬智慧,自斷革新發展之路,因為自大且自私所以從不願審視自己,在利益面前是狼,在責任面前是羊。
是的,我們必須以虔誠之心去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的崇敬,但卻不能被愚蠢和懦弱束縛了自己, 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辯證史觀,破廟堂之神,除心中之魔,《易經》帶給中華民族思想的枷鎖必須徹底解開,讓深陷其中的華人不再固守愚昧,從天啟、內省、精古、崇聖以及宿命論的迷思中擺脫,不再精神慰藉心靈。
障目之葉,除之方見海闊;自縛之繭,解之方感天高。炎黃子孫當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