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頑童374236889

    孔夫子周遊列國,搖唇鼓舌。一輩子都在遊說諸侯,為了克己復禮而努力。他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鼻祖。其恆心和毅力沒有白費,使得儒家思想文化傳承兩千多年,這就夠了。許多人步其後塵,也是想要幹一番大事業,精神可嘉。

  • 2 # 無名草2020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大概都有那種

    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還有那

    決一死戰的冒險心態。

  • 3 # 重返曼德勒

    譚嗣同即為典型一例!臨終有言:吾國至今無有為真理主義而犧牲者,今吾願為之!(大意)更喊出了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驚天泣地的豪邁氣概!

  • 4 # 靈官廟人孫玉龍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出自《論語,憲問》。

    原文: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子者與?″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

    譯文:子路夜宿石門,看門人問:″從何處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意思就是明知做不到而偏要去做。為什麼有人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其實是做人的大道理,每個人都應該有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拼博奮鬥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孔子的評論。

    種地老漢知淺識薄回答的不好不喜勿噴!

  • 5 # 飛翔的小白鴿

    我對此的看法是分兩種的!

    第一種祁同偉式的人物!勝天半子出自一部神話小說《天局》,作者是矯健。本書主要講了在西莊的一個地方,有一個棋痴,人稱混沌。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最後只能自擺棋盤,與天下棋。當棋局進行到最後,混沌只差一步棋就能勝過天,而此時天氣寒冷,他也幾天沒進食,搬不動石頭,只好往那個制勝的棋點跪下,終於勝出了,雙臂高揮,仰天大喊,勝天半子。最終給自己也凍死在了自己設計的棋盤上。實乃天下第一棋痴。其實這就是扭曲了人性,扭曲了心靈。為了勝利和慾望,不擇手段,最終自己也走向了迷途。祁同偉最後也沒能實現他的願望!

    第二種是諸葛亮式的人物!當時漢末的天下大勢,諸葛亮心中十分有數。在他未出茅廬時,諸葛亮就曾經對劉備說過:“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就是在他出師北伐時上的表中開宗明義地承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可見,諸葛亮是明知北伐曹魏是不可為的。

    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可為而為之呢?一是被劉備的誠意打,動願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二是諸葛亮才學已又成又年輕,想有一翻作為不願老死山中,水鏡先生也是看透諸葛亮的心所以才沒阻攔,只是說了一句生不逢時!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他幫助劉備成就了鼎足之勢。劉備依其為股肱,特別是他在臨終託孤時,諸葛亮立誓保阿斗光復漢室!所以才有了出師表!諸葛亮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自有他的無奈!

  • 6 # 顏小二述哲文

    有的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從義而動”,如儒家孔子;有的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從利而為”,也就是所作所為是因為貪慾,比如惡人、奸臣等。

    1、孔子“從義而動”,繼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作為儒家先賢,其對“禮”的維護是其特色之一。在他一生中,他周遊列國,孔子極力在那個禮崩樂壞且人人相爭的年代宣揚自己主張,期待能夠恢復周王朝之周公那般的禮儀制度,即便是一個小小諸侯國能夠做到,也是好的。

    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其實出於《論語》,原文如下: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這句話是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夜裡在石門休息,石門看守城門的人便問他:“你是誰,從哪兒來的?”子路回答說:“我是孔子的弟子,從師傅那兒來。”這時,守門人便回答:“你的師傅就是那個明知道無法做到卻執意去做的人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當時人們對孔子的評價,其實也算是我們後人對孔子的評價。畢竟,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子的聲音和力量還是抵不過人人相爭之貪慾,恢復禮制近乎不可能。

    既然這句話被記錄在《論語》中,而論語是孔子弟子根據孔子之言行和經歷編撰而成的,可見,孔子之弟子也知道孔子所做的事情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孔子自己不知道?聰明如孔子,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從孔子思想來看,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動機,不在於四處奔走宣揚恢復禮制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而在於這是他“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他必須做的事情。所以,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從一開始就無所謂名利,只是無愧於其救世之心罷了。

    2、惡人、奸臣等出於“貪慾”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但是,並不是所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都有孔子那般氣節的,有的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主要還是出於自己的“貪慾”,也就是為了所謂的“利益”去幹一些出格、損人利己的事情。

    類似惡人和姦臣,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違背道德或者規則,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明明知道事情不能做,但是依舊去做,這種人也不在少數。畢竟,到底是慾望驅使人,還是人駕馭慾望,這是很考驗個人心理修養和素質的意見事情。

    3、孔子之“從義而動”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給我們的啟發

    綜上所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大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如孔子這般“從義而動”的人;一種是惡人奸臣那般“從利而動”的人。同時,孔子之“從義而動”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亦能給我些許啟發,總結如下:

    (1)首先,孔子在生前雖然推行禮制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實際效果,但是繼承他遺志的儒家弟子無疑在後世為中華千年社會制度之穩定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所以,誰說孔子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沒有效果的呢?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膽量和氣魄,要懂得忍受寂寞。唾手可得的,難以發出耀眼光芒;經過寂寞與艱難洗禮後的成就,往往萬分閃耀。

    (2)其次,進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前要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所為之事並非出於“利”,而是“做該做的,不問結果”。這是一種值得人讚歎的精神,亦是一種讓人神往的專注。借用以前聽過一堂課的老師說的話,“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少一點功利主義的追求”,人生之格局,方能活出自己的味道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熟了,這兩天天氣熱開始萎縮了請問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