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生會有很多選擇,在你人生道路上遇到足可決定人生道路的選擇時,你一般是如何做出有利決策的!
3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許燁

    人生的這條道路,走得越久,就越明白。因為一路走來,你有過獲得,也有過失去。讓你慶幸地是,積累的人生經驗可以幫助你在下一次做出決定前,更好地判斷形勢。

    經常有人說自己是重度選擇性障礙症患者,或是習慣性拖延症患者,究其根本是因為人們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明確的決定。

    因為短時間內,你能夠掌握的資訊不夠充分,也不夠全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尋求更安全的做法,即:觀望。觀望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旦時間被拉長,我們也會陷入糾結的狀態中。

    但有時,這種“觀望”的保護措施,能夠幫我們遠離窘境。

    曾有一位職場前輩說起某人事總監的一樁軼事。

    這位人事總監是董事長透過獵頭挖過來的,有海外工作的經歷。到任之後,立馬身先士卒的996(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點前到崗,晚上21點後才能下班,中午休息時間小於1小時,並且一週工作6天)。

    之後這位總監還在上班時,高調提了一個大旅行箱,裡面裝得都是吃的零食、點心,原因是總監因長期忘情工作而錯過飯點,所以要自己備點吃食。

    這樣的工作態度,獲得了公司高層的好評。但總監在公司體檢之後,查出有較為嚴重的健康問題,他自己也曾流露出不能為了工作,把自己的身體給搞垮了。於是就有風聲傳出,總監想離職,正在從人事部門內部物色可以接棒的人選。

    誰也不知道這事是真的還是假,不過人事總監手下的副手們,已經有些按捺不住躍躍欲試地心情了。

    正巧這次部門會議上,總監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公司請我來,不是單純為了工作,更是為了培養公司人事的專業能力。如果你們想要發展,想要有機會,我會為大家爭取。但機會總是留給有能力的人,想要謀求進一步發展的,週五前主動把自己的工作計劃書交給我。計劃書裡需要體現你對目前人事部工作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設想。可以放開想,大膽想,如果讓你來當人事總監,你打算怎麼做?

    人事總監這最後一句話,無疑是最佳的誘餌。結局就是,凡是用心寫了工作計劃書的人事,不是被分配去坐“冷板凳”,就是“被動離職”。

    這份工作計劃書,明面上是領導想要考察部門內部,誰有工作激情和想法,實則是人事總監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透過計劃書排除異己。

    而那些持“觀望”態度的人事,則安全地渡過了這場人事風波。

    所以,當我們要做決定前,不光想到自己能夠獲得什麼,更要考慮到自己會失去什麼。因為對於獲得,人們更厭惡損失。

    這也是為什麼理財產品從來只是在宣傳冊上著重強調他們的預估收益,而不是預估風險。如果一致理財商品的廣告語,從收益和風險來分別描述:

    強調預計收益:

    果果理財,預計年化收益4.4%

    強調損失風險:

    果果理財,預計虧損機率1-2.5%

    實際上,收益與損失的機率都是預估的,沒有定數。

    但是人們會更傾向於選擇前者的廣告語。

    因為人們會本能地避開風險。因為一旦我們遭受損失,這種喪失的痛苦感會大於獲得的幸福感。

    同時,在做決定時,你還可以透過這三個方法來提高自己決定的正確率:

    1. 與其花時間糾結,不如去採集資訊

    在你做出決策前,儘可能多的去收集資訊,以免混淆了事件的主、次。這是一個幫助你做出高效決策的方法。但我們缺乏資訊時,我們對於自己的判斷會缺乏信心,致使我們不敢果斷地做出決定。

    低效的人士,就會開始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導致最終一事無成。

    但如果我們能夠儘量多的掌握資訊,即使有些倉促,我們也會有底氣做出選擇。因為我們從資訊中獲取、提煉到了判斷依據。

    當然,我們也要擺正心態,因為資訊的採集總會有漏洞。

    如果所有情報你都掌握了,那麼也就不需要你做出決策,因為它已經是個既定事實了。

    2. 永遠為自己準備另一套後備方案

    我們喜歡按照自己的習慣、偏好與嚮往來做出決策,所以往往其中會缺少些客觀。

    同時,由於時間和成本的限制,常常令我們無法全面地掌握資訊,做出最深思熟慮的決策。

    那麼,有個後備方案就可以成為我們的保底方案。

    而且,在後備方案的設定上,可以按照不同的思路來設定。

    例如上文人事總監的那個案例。

    當你做出的決策是想為自己爭取一把,提交了自己用心擬寫的人事部門工作計劃書,提出對於部門工作的改進意見。

    所以這個決策是讓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計劃書的製作中,你的目的是提交高質量的報告,獲得總監的認可。

    此時,你會做的是盤點回顧自己的人事工作,並收集更多相關的資訊,以便編寫出一份有競爭力的計劃書,去搏一把人事總監的就任機會。

    那麼你在設定後備方案時,可以考慮的不同點有:

    1. 除了人事總監,這份計劃書還能發給誰?

    2. 這份計劃書,還有什麼其他的作用?

    3. 除了我,還有誰也提交了計劃書?

    由此可見,在準備後備方案時,你考慮事項的側重點,可以不同於原方案。一旦原方案脫離了你預想的軌跡,你就可以通過後備方案的準備,快速作出應急反應。

    3. 不在帶有情緒的狀態下做出決策

    生氣、沮喪、焦慮,這些情緒都會阻礙我們做出理性的判斷。就像很多電商偏愛舉辦會銷。

    一旦會銷講師按照套路告訴客戶,今天限量銷售50件商品。

    客戶在這樣的氛圍帶動下,很容易就會形成衝動性的購物。

    然後在客戶與“群眾演員”的搶購下,會銷講師會聲情並茂地說:“從來沒有看到過大家這麼熱情地支援我們。為了報答和回饋大家,我剛才跟領導通了電話,這次特批,為大家再追加了100件商品。”

    這些話,我們透過螢幕來看,能很明顯地看出:是銷售套路。但在現場,卻獲得了客戶們發自內心的感謝與狂熱的掌聲。

    當客戶們心情平復後,理性思維迴歸,覺得是自己衝動、上當了。但此時想要把錢要回來就難了。

    所以,當我們做出決策前,首先要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可以做決定嗎?”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心煩意亂,寧願拖延一下,也不要做出衝動的決定。

    要知道,有時候“拖延”,也是一種安全的保護措施。一時的錯過,好過長時間的悔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寫聖教序有哪些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