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安書楷.向古尋真》 唐《懷仁集王聖教序》 集王聖教,不朽經典。 懷仁匠心,天地可鑑。 二十餘載,精琢細研。 書聖風貌,光彩呈現。 姿俱龍虎,美輪美奐。 後世書者,膜拜感嘆。 太宗文華,日月比肩。 勵精圖治,盛世貞觀。 垂衣作序,珪璋詩篇。 洞曉陰陽,通達聖賢。 太子厚德,記以自謙。 咸亨立石,七佛永年。 聖僧玄奘,六塵超然。 捨身求法,不畏艱險。 百重寒暑,萬里山川。 千古無對,尋真夢圓。 蒼穹茫茫,浩瀚無邊。 化生萬物,妙道凝玄。 大道不器,大美不言。 悠悠華夏,薪火相傳。 (丁酉初秋,老安《向古尋真.聖教序有感.臨古亦是開悟》。不妥處,海涵。)
4
回覆列表
  • 1 # 臨池管窺

    我們都知道,唐朝是真楷極其完備與繁榮的時期。但在這一背景下卻有一個有趣現象:許多名碑卻是以行書銘刻的,也開創了以行書入碑銘的先河。

    如唐太宗寫的《溫泉銘》、《晉祠銘》,武則天的《昇仙太子碑》,李邕的《嶽麓寺碑》、《李思訓碑》、《法華寺碑》等等……。其中《聖教序》、《興福寺碑》及《金剛經碑》是以集王羲之行書入碑銘的。

    《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銘刻,可說是一個國家工程。從貞觀廿二年至高宗咸亨三年方完成,歷時二十四年。碑共有30行,每行83~87字不等,總計1900餘字,有“銖積寸累,累年方就之說,唐太宗親自撰寫此序予以表彰,唐高宗李治也撰《述三藏聖教序記》,此碑將《序》和《記》、與太宗答敕、皇太子箋答和玄奘所譯《心經》同刻於石。

    在《聖教序》中有許多字是取材於我們熟悉的《蘭亭序》、《奉桔帖》、《孔侍中帖》等墨跡,業鐫刻精緻,神韻依然,實際上《聖教序》已成了王羲之行書的總彙。歷代很多人學王字或行書就是從《聖教序》入手的。

    個人臨習《聖教序》始於年少時,只是淺嘗輒止。當時臨《聖教序》只愛其字型欹側拙趣,由於是碑刻,且泐裂嚴重,許多字畫變細,所以對於筆法還沒到“透過刀鋒看筆鋒”的理解程度,只覺其筆畫瘦硬單薄、頓挫刻板,臨久了難於找到新意,以至興趣頓減。而恰巧昨夜臨習智永《千文》時,突察《千文》中筆法的豐腴與《聖教》有暗合處,故翻出《聖教帖》用《千文》筆法臨《聖教》,甚有所悟!

    智永為王羲之七世孫,書承家源,其中點畫實與《聖教序》筆法相同,可以想像如《聖教》為墨書時的風彩。這也算是多年後對《聖教序》帖的重新認識和體會吧!

  • 2 # 不二齋

    我學習聖教序的體會就是一個字難,聖教序太難了,我第一次書寫就感覺到了它的難度,根本就寫不了,平時畫畫還無所謂,但是越想去努力的表達它,越感覺到它的難度。

    入門難

    本來王羲之的行書就比較難寫了,加上《聖教序》又不是墨跡,是一本刻帖,它的筆跡和行書的路線沒有墨跡清晰,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由於它是一篇書法集字作品,所以字距和行距都比較大,即使練習了聖教序,行書的章法還需要重新再學習。

    所以我一直建議初學者不要學習聖教序了,如果非要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可以先從他的尺牘開始學習,他的尺牘作品雖然都是後市的臨摹作品,但畢竟是墨跡,比較好理解,同時還能學習王羲之的章法。實在不行還可以改學趙孟頫或者米芾的書法都可以。

    創作難

    用王羲之的聖教序創作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想要寫出一點自己的風格是很困難的,現在大部分學習聖教序的人其實都是在集字創作階段,以為王羲之字的造型非常的獨特,沒有很好的天賦和長時間的訓練,一般的人理解不了,更很難運用到日常的書寫中去。

    建議

    所以我的老師給我說不要把聖教序當成主帖,而要把它當成字典,當成一個訓練自己行書筆法和結構的工具書,寫別的帖可以融入聖教序的東西,遇到解決不了問題去聖教序裡尋找。

  • 3 # Pansy日本媽媽鞋

    聖教序是學行書必經之路,而且要深深深進入,然後再出來,趙孟頫,王鐸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入手,啟功說,從刻字看筆法。借趙孟頫和王鐸的筆法,寫聖教序。幾年之後旁及二王,應該是可以的。

  • 4 # 方圓行書

    久病成醫,走了太多的彎路。

    我臨寫《聖教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常常會面臨新的問題,但是在思考和學習後又能有所收穫,但是也很曲折。體會真的很深刻……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感受

    1.剛開始臨寫《懷仁集聖教序》時只覺得很漂亮,但臨帖的時候感覺易學難精,初臨覺得自己臨的還不錯。

    2.後來發現自己臨帖的時候沒怎麼動腦子,臨帖只是一味的照抄,現階段沒有考慮神韻,還只想達到形似。所以我在這個階段用了3個方法:死記硬背記住字形結構;學習行書的用筆特點、結構特點和謀篇佈局的規律去對應;使用各種用筆技巧。但是最後發現進步並不大。

    3.前段時間練習單字、寫大字,目的是發現其中的問題,放大了我所犯的錯誤。這個方法令我收穫很多,我開始思考每個字的每一筆畫為什麼要這樣寫?並且自己總結了交點記憶法。怎麼才能寫出字帖上字的效果?思考後再去臨寫,基本上做到胸有成竹,再去反覆練習已經能夠寫的比較自然流暢,字形很接近字帖。但是又發現有時眼高手低,思考的答案時對時錯,心手不應。

    4.我又思考了筆畫順序對字形的影響。發現正確的筆畫順序可以臨帖更自然,字形更準確。但是缺點在於有時候自己思考的不正確,會有彎路。

    (筆畫順序錯了,寫得太刻意)

    (這是自己新臨的)

    感覺還是有點進步。

  • 5 # 千年蘭亭

    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初學者學習王羲之行書的上佳範本之一。全篇1900餘字,收集了王羲之不同時期、不同作品裡的不同字型、不同筆法等經典單字,為學習臨摹者提供了很寬的研究餘地。

    很多初學者往往在臨摹時不大清楚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即臨什麼、怎麼臨,大多都是通篇抄寫,看似很辛苦卻事倍功半。

    在臨習之前,先要明確《聖教序》是集字而來,儘管懷仁和尚費時24年,把每個單字集結成文,工程浩大,功不可沒,但畢竟不是一氣呵成的書寫墨跡,上下氣韻不可能一氣貫通。包括很多單字第一筆的露鋒、尖鋒起筆都是從原帖中摘取過來的,不盡符合單字獨立存在的起筆規律等。所以,臨摹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挑選單字解讀。因為它不是墨跡本,不具書寫性,所以沒必要通臨或者照抄,應先把具有代表性的字單獨挑選出來,如偏旁部首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寫法;單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基本字形和特殊架構等,把它們分門別類,抓住特徵,找出規律,舉一反三。

    其次,逐個分析筆勢。透過對每一個單字中每個筆畫的不同方向、長度、距離、位置等的分析解讀,可以發現每個字勢及結構的變化是隨著不同筆勢的變化而變化。

    最後,看不同筆法的運用。《聖教序》雖然是刻帖,但好的印刷品,如二玄社本等比較清晰的版本,可以把範本中的刀法與王羲之其他手札墨跡中的筆法聯絡起來,同時解讀王羲之的筆法運用,如其橫、豎、撇多以側鋒起筆隨即轉入中鋒行筆過程;筆畫中段的力度源於中鋒執行瞬間的提按以及筆速快慢的書寫節奏等。

    透過以上解讀,在對王羲之的結字特徵和用筆規律有了基本認知的同時,加大訓練量,實現質的變化,過好紮實的單字關,然後再更深更寬地延伸。

  • 6 # 逍逍客說

    《聖教序》即《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褚遂良曾書,稱《雁塔聖教序》。後又有懷仁和尚集王羲之書法刻制的《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餘不通書法,《聖教序》臨摹,須蓄清氣,持之以恆,方會有好結果。

  • 7 # 墨寶

    謝邀,我剛接觸毛筆字一年多,最開始就寫聖教序就,寫了半年多,主要是相同型別單字的練習,比如方圓,疏密,開合,錡側,俯仰,向背,粗細等等類別字的練習!幾乎每一種型別的單字都寫二三百遍,摳細節,精臨!我發現自己認真寫了之後對於筆性的掌握有很大的提高!圓轉方折等對於用筆是很好的一種鍛鍊!然後寫的心經部分,練習章法!其餘別的沒啥感觸!

    寫完聖教序寫的尺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語怨天尤人的句子?